罗森收购wowo,成都的便利店大战还能再打下去吗?
10月11日,国家监督管理总局反垄断局在其官网发布了一条案件公示:
在华门店数第一的日资便利店品牌LAWSON罗森拟通过其全资子公司重庆罗森收购四川哦哦超市连锁管理有限公司(wowo便利店)的全部股权,以正式登陆成都。
消息一出,UPer群里瞬间炸开了锅:
便利店界三巨头齐聚成都固然是一件大好事,但也有不少人认为,wowo的离场,堪称时代的眼泪。
毕竟谁没有在下午三点靠wowo的烤肠垫过肚子,谁没有在深夜2点在wowo的小店面里泡过一盒汤达人呢?
更令人唏嘘的是,开启成都24小时便利店历史的,正是如今将要谢幕的wowo。
2005年,观察到成都人喜欢熬夜的特点以及城市中却没有一间可以营业到深夜的便利店后,上海人汤耀华来到成都,开出了西南地区第一家24小时城市便利店——wowo。
新生事物总是会遇到诸多困难,由于当时的社会治安并不完善,人们对于深夜仍在营业的便利店接受度并没有他预想的那么高。
而为了补齐wowo与当时已经入驻中国大陆的外资连锁便利品牌之间的差距,汤耀华不惜亲自带队,领着两位员工到北京的7-11做“卧底”。
从装修细节到商品陈列、从地面清洁到员工工作流程等,他一点一点切入,店铺顶高,地面瓷砖大小等等,做过许多类似的数据测量,几乎把所有能够借鉴的,都记在脑子里,或者拍下来,回去之后全面分析,彻底整改。
△ wowo瑞南街新店开业场景 图据:wowo成都官微
这一番操作下来,wowo在接下来的两年时间里迅速将店面数量提升到了200+,并由此牢牢站稳成都24小时便利店头名的位置。
眼尖的UPer或许已经发现,wowo的头名其实有个前提 —— 24小时便利店。
如果去掉这一前提的话,当时甚至直到现在,成都便利店的老大,就一直是红旗没有变过。
△ 红旗连锁门店 图据:红旗连锁官方微博
红旗连锁成立于2000年,其前身是国资红旗商场。而红旗连锁的创始人曹世如,彼时是一位在红旗商场工作过二十余年的老员工。
1972年,曹世如进入红旗商场工作,先后担任过票证管理员、班长、业务科长。
1991年红旗商场进行改革,她出任批发分公司经理,那时国内零售市场十分混乱,红旗经常收不到货款,企业发展十分被动。
再加上红旗商场内部也有许多问题,曹世如逐渐认识到改革已经迫在眉睫,因此她建议红旗走向社区,开辟社区便利店。
凭借着她这一极具前瞻性的建议,1996年红旗的第一家社区超市在梁家巷顺利开业。
迈入新世纪2000年,红旗连锁改制成功,此后红旗连锁快速扩张。
△ 红旗连锁门店 图据:红旗连锁官微
由于在扩张初期资金极度缺乏,红旗便采取“加盟”方案,使得门店数量迅速突破了200家。
但曹世如慢慢意识到,加盟的模式可能会因为品控的困难从而让企业名声遭受损失,所以又专门成立了一个班子来砍掉加盟店,时至今日,遍布成都大街小巷的红旗仍全部保持着直营经营。
2004年,在经历了和德隆国际之间“卖身”又“赎身”的戏码后,红旗的扩张步伐再也不会停下了,彼时的红旗,也成为了成都便利店市场中当之无愧的老大,并在持续壮大,直到2016年成功收购互惠超市388家门店,成为成都便利店界的超级巨无霸。
不过当时谁也想不到,除了wowo,还有一家如今已家喻户晓的社区便利店也在一年后开业,彻底终结了红旗的 “ 独角戏 ” —— 它就是舞东风。
和红旗有些相像的是,舞东风由国企东风商场的部分下岗职工共同组建,并吸取了红旗的经验,从成立至今都坚持走直营模式。
经过十余年的发展,舞东风也和红旗一样,遍布在了成都的角角落落。
更令人称奇的是,但凡他们中的一家在一个地方开店后,另一家肯定也会在旁边或者对面开出一家店来。一家拼产品,一家拼服务,将社区便利店的蛋糕牢牢抓在本土品牌手里长达6年之久。
因为6年之后,7-11来了。
2011年4月21日,7-11在成都的首店在青石桥南街弘邦领邸开业。
虽然店铺早已关门,但大众点评上的首评依然还在,字里行间可以看出当时的成都人民对于外资便利店的好奇。
一年之后,另一日资便利店巨头全家也入驻成都。至此,日资三巨头中只缺罗森的局面便保持至今。
不过真正有意思的事情才刚刚开始发生。
和很多其他城市,以及本地很多人预想的不一样,接连入蓉的7-11和全家似乎并没有像在上海北京一样攻城掠寨,打趴一众本土品牌,反而给人一种他们在躲着红旗和舞东风 “ 猥琐发育 ” 的感觉。
有趣得很。
查阅相关资料后,UP君了解到截至目前,红旗连锁在成都一共有3375家门店,全家则有245家门店,而先于全家入蓉的7-11却反而落后,目前开业的门店数为156家。
在人们的印象中,全家和7-11这样的外资便利店似乎只在城市中心区域聚集,将红旗连锁和全家在大成都范围内的门店分布进行对比之后,这样的印象也得以验证。
△ 数据有一定滞后,但总体相差不大 数据来源:极海品牌监测
通过上图可以发现,红旗在大成都范围内的几乎所有人口聚集区都有相当密度的分布,但绝大部分全家门店只在城市正中心以及向南的中轴线附近有所聚集。
而对比红旗和全家的功能区分布,这一差异就更加明显了:
△ 数据来源:极海品牌监测
数据显示,有将近9成的红旗连锁门店位于住宅区,产业区的门店数量不及十分之一。而全家则有将近一半的门店开在了产业区内,位于住宅区的门店数量则不到4成。
通过前面的点位分布图也可以看出,产业区门店中的相当一部分位于南四环外的大源,这里也是成都写字楼密度最高的区域之一。另外零星散布的门店则在武侯新城、青羊新城以及国宾-茶花板块有小规模聚集态势。
如果说总体的门店数量只能体现十年来的总体情况,那么单独把最近开业门店拉出来对比之后就会发现,全家这10年来的策略……好像一直都没有变过。
△ 数据来源:极海品牌监测
同为日资便利店,7-11的表现是否也如此呢?咱们不说虚的,数据见真章:
△ 成都7-11门店点位图 数据来源:极海品牌监测
通过这张图就会发现,7-11的选址策略和全家几乎如出一辙,瞄准白领群体一薅就是10年
△ 数据来源:极海品牌监测
不对,准确来说7-11甚至比全家还要趋向城市中心,毕竟人家全家都在都江堰开店了的嘛。
△ 北一环外尤为惨淡 数据来源:极海品牌监测
UP君本来还想再对比下wowo和红旗、全家的具体数据,但实不相瞒,确实没找到wowo的数据,就连门店数都众说纷纭,没有个准数,如果大家了解wowo的具体门店数的话可以在留言中告诉UP君,让UP君也涨涨姿势。
数据虽然略显片面,但也足以说明些问题,以红旗为代表的本土便利店品牌和以全家为代表的外资品牌在市场战略上的差异化发展确实显著。
下沉社区的红旗和舞东风,坚持走白领消费的全家和7-11,将两大战场分割得泾渭分明。相比之下,wowo在门店选址上给人的印象似乎并不清晰。社区嘛见到的也不少,写字楼附近嘛应该也不缺,如何锚定目标客群,将成为罗森接手后一道不得不首先面对的难题。
之所以说全面接手wowo门店是个难题,是因为在2017年卖身百世店加后,wowo其实也是命途多舛。
从2017年至2019年,百世店加三年共计亏损6.17亿元。2020年第二季度,百世店加收入为6.57亿元,同比下降16.8%;便利店履行订单量76.8万单,同比下降1.6%,成为百世集团所有业务中唯一增速出现下降的业务。
罗森收购wowo的消息曝出已有两周。这两周来,UP君听到的声音不外乎三种:一是欢欣鼓舞于终于可以吃到罗森的蛋糕了;一是欢欣鼓舞于成都对于国际资本的吸引力;还有则是对于wowo的不舍和惋惜。
对于一座城市来说,便利店大概有着两层意义。
从商业角度来说,便利店对于提升城市夜间活力有着不可忽视的正面作用,对于城市形象的丰富也有着出于消费主义视角的积极意义。
从个人层面来讲,24小时便利店的出现与普及则与千禧一代在情感上和世界融合的步伐趋向同频。80后90后小时候看的港剧、美剧和日剧中,彻夜通明的便利店好像是一座大都市必须要有的配置。冬夜里走进便利店吃上一碗热气腾腾的泡面,望着窗外城市的闪烁霓虹发会儿呆,和不在忙碌的店员、邻座的陌生人聊上几句天,便可以短暂卸下深夜附身的孤独感,感受当下的些许温情。
相比之下,不少年轻人认为相较于全家、7-11,红旗连锁要“土”不少。这里面既有服务人员的专业度、年龄差异和布局问题,但红旗连锁的社区模式决定了要“接地气”,并且红旗实打实的解决了中年、老年群体的就业问题。
对于一座城市来说,社区里的水泥墙,和CBD的玻璃幕墙,都是一样重要的呀。
罗森收购wowo,你是期待还是惋惜呢?众多的便利店品牌里,哪家是你的心头好呢?留言告诉UP君。
- END -
/ 特别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