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苏州杀降断太平军将领后路,陈坤书投降无门,只能选择死战

【太平天国系列575,小佛说史原创作品,请勿转载】

太平天国自天京内讧之后,以前和谐的氛围一去不复返,翼王石达开伤心地选择了离开天京,自己带兵发展,走上脱离大部队的抗清之路。在他之后,有太平军老伙计迫于无赖投降清军,比如韦昌辉的弟弟韦俊,遭到杨秀清弟弟杨辅清和陈玉成的排挤,为自保投靠清军,虽然他的投降是迫于无奈,但是却让太平军的一些将领们看到了人生的另一种选择——带着军队和城池投降清朝,可以得到高官厚禄。

随着时间的推移,清朝加大对太平军官员招降的力度,李昭寿、程学启等太平军中层官员先后迫于家人落入清军手中而投降清军,同样得到重用。此后,不断有太平军中高层官员投降清军,其中不乏一些早年迫于太平军势大而投降太平军的地主士绅,当然,也有很早就跟随洪秀全的广西老兄弟们也投降了清军。不过有些人想投降清军却一直没有机会,只能选择战死沙场,这其中的代表人物便是陈坤书。

陈坤书出生于广西桂平县农村,早在太平军起义之初他已经是其中一员,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之后,他已经是一名中低层军官。

1854年,陈坤书“任殿前功曹副侍卫,随丞相曾锦谦守安徽庐州,旋守巢县。后隶副掌率、后军主将李秀成部下,李秀成封忠王后,以陈坤书升任副掌率殿后军主将(接替了李秀成原来的官职)”,也就是说,陈坤书后来成为李秀成手下的得力干将之一。

1860年,太平天国进行第二次西征,主力部队是陈玉成与李秀成,那时李秀成已经夺下苏州及周边城市,设立苏福省,并将之作为自己的根据地,代替李秀成管理苏州等地的便是陈坤书。然而陈坤书未能约束好自己和部下,发生纵兵扰民事件,以致百姓流离失所。

次年,李秀成返回江浙,百姓前去告状,痛陈陈坤书的劣行,陈坤书害怕李秀成追责,带着军队擅自离开苏州,前往常州,并将之建成自己的根据地。陈坤书的擅自出走直接导致苏州空虚,一些不再看好太平天国未来的官员们动了投降之心,积极联系,准备献成城投降,不过因大军返回,未能投降。

众所周知,洪秀全在太平天国后期滥封王爵,陈坤书也乘了此风,被封为护王,但是随着局势的变化,他想着找个机会投降清朝。

1863年,天京势微,苏州等地纷纷遭遇李鸿章带领的淮军进攻,李秀成原本是计划守住苏杭,保住大后方,但是洪秀全一心想保住天京,十余年的安定生活让他不愿意离开天京,遂不断催促李秀成前往天京解困。李秀成听命而至,然其人虽在天京,心中却时时牵挂苏州,后来终于用数万两白银换取了只身前往苏州的机会。苏州之困需要解除,可他手中无兵,便将目光放到了陈坤书身上,要求屯兵常州的陈坤书带兵支援苏州,然而,陈坤书根本不听李秀成调遣,只想等待苏州陷落之后,自己直接投降清军。

李秀成无兵可调,陈坤书军队近在常州,李秀成于九月十六日、二十日两次下紧急命令调他出兵。陈坤书都不听命。他早已潜通敌人,图谋叛变,按兵不动,等待苏州陷落,就献常州投降敌人。

然而,陈坤书却未能如愿投降清军,一切只是因为几个镇守苏州的太平军官员带着全城人马投降之后全部被李鸿章杀害。面对这一变故,陈坤书直接被吓到了,意识到投降就是死路一条,不如死守常州城,或许还有一线生机。

1863年12月25日,淮军将领刘铭传、周胜波兵临常州城下,两个月后,外国雇佣军常胜军在戈登带领下从昆山抵达常州。又经过了几个月,淮军便完成对常州的完全围困,在发起总攻之时,淮军用大炮将城墙破开一个缺口之后,淮军与常胜军如潮水般涌入,陈坤书带着部下们与清军展开了巷战,“他(陈坤书)率领着几个军官和三四十个士兵,在自己的王府面前作最后的死战”,甚至“他单独一人与大批敌人激战……许多敌人死在他的那柄大刀之下” ,陈坤书等人最后力竭被俘虏。

不久之后,陈坤书被清政府凌迟处死。

参考资料:罗尔纲,《太平天国史》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