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山偏远山村的真实现状——山西省汾阳市前庄村

前庄村,是山西省汾阳市的一个小山村,隶属栗家庄乡,村庄合并后,已经成为一个自然村。村子地处汾阳西北边山,距离城区约16公里。村子背倚吕梁山,面朝黄土坡,是典型的山沟沟里的小村子。

与前庄相邻的还有个后庄村,村子名字可能由两村位置而来。村子很小,户籍人口约200人,现在常住的只有30、40人。村里树木葱茏,空气清新。远望吕梁山,青山含黛;近看村里,阡陌交通,错落有致;耳边鸡犬相闻,树上各种鸟鸣婉转清脆。

村民院落依山就势而建,或高或低、或聚集或分散,错落分布。村里的房屋大都是几十年前甚至更老的房子,有土窑、有砖窑。整个村里很多院落都人走屋空,闲置已久。村民离开他们祖辈生活的地方,搬到城里或城郊村里,农忙时回来,忙完又走了,像候鸟一样。村里只剩黄发,不见垂髫,路上冷冷清清,难得见到一个人。

村里大都是弯曲的坡路,平直的道路很少。有的地段坡度在45度以上。好在街道都进行了硬化,基本实现了村村通、户户通,水泥路通到了家家户户的大门口,主要的路旁还安装了太阳能路灯,给村民夜里出入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村里早就撤销了学校,自来水管道损坏后也无人修缮,村民在唯一的古井里取水,但由于水量少不够用,还要到邻村去拉水。井口一盘硕大的圆形红砂石,看上去十分古旧,估计有几百年的历史了,中间雕出圆口作为井口,井口裸露,未加任何防护措施,令人十分担心。

村里没有学校,没有饭店,没有商店,唯一有红十字标志的卫生所也早就荒废了。唯一平整的地方安装了一排好几个健身器材,但却溅满斑斑水泥,似乎很久没有人用过了。

村委会居于村中心,简单的两柱式门,装着铁栏杆大门,门口挂着好几副竖牌匾:村委会、村支部、村经济合作社、村务监督委员会,金色的牌匾亮闪闪,但大门紧锁。透过栏杆,可以看到里面五间窑洞,贴着白色的瓷砖,院里干净宽阔,种着几株核桃树,空地里还种着玉米,看来还有人经常来收拾。

在一户村民院落的大门上,挂着一副1995年的横匾,上面“五世同堂”四个大字已剥落不全,却显示着主人曾经的满怀自豪,院里曾住着五代人,也曾是人声鼎沸之家,但现在满院杂草丛生,满目萧条。而村子高处更老的土窑洞院落更是残垣断壁,墙倾屋颓。

我们去的时候正是7月中旬,好几座院落里,村民正在收拾收回家的仁用杏,去掉外面的果肉,留下里面的杏核,晒干后准备出售。 按照前两年的行情,一斤干杏核大约能卖4元。

跟我们聊天的大叔家,位于水井不远处的路边高处,大门对面是高高的土崖,一排六间未加饰装的清水砖窑,看起来修缮过不久,宽阔的院落里全家围坐一桌徒手剥杏核,院子里晒满了剥下的杏肉,崖底猪圈里养着六、七头白白的“长白山”,懒懒地躺在圈口,看到人过去就呼噜呼噜都站起来,嘴巴长长的。

另一户院里,正使用小型脱核机器脱杏核,父子二人合作,一人往机器上面堆放杏子,一人拿桶接着杏核,比手工剥快多了,院子里已经晒了不少杏核。房子是上世纪80年代左右的砖窑洞。他们住在城郊的栗家庄村,农忙时回来,忙完就走了。

村里人少地多,每家都有约30亩地,比起城周围村里的一两亩、几分地,可谓不少。村里老人说他家原来也就十几二十亩地,这些年把地头的荒坡荒洼都刨出来,才有了三十来亩,这些地在土地确权时也都确权了。但由于山区都是旱地,地里又种着不少核桃树,庄稼只能间作,并没有多少收入。好在这里的村民都非常勤劳,边边角角也并没有撂荒的。他们大多种植玉米、谷子,近两年也连片种植高粱,高粱去年国家补贴200余元。

村里唯一的龙王庙,位于村外,现在已经成为田地,种植着土豆苗,庙址已经几乎不见痕迹,土地里可见零碎的小砖块、小瓦片,一株松树,苍翠挺拔,见证着这里曾经是庙宇。

边远山村,交通不便,土地贫瘠,没有医院,没有学校,没有商店,甚至没有了自来水……城市发展了,乡村却衰退了,乡村振兴,任重而道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