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做大的秘密:也许你从来不用,直到开始买水果
最近拼多多公布了上半年财报,72.90亿元的营收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69%,净亏损为人民币10.033亿元,也比去年大幅收窄。
受此影响,拼多多股价大涨,市值达到了349.99亿,追赶着京东的446.89亿。其实,拼多多也不是在追赶京东,拼多多也好,京东也好,都必须给用户提供有价值的服务,这是其根本,而股价只是其服务态势的一个体现。
那么,为什么在天猫、淘宝、京东、苏宁之外,拼多多还能从小变大,发展壮大呢?真的是赶上了新消费浪潮的好时机了吗?
在评价君身边,其实也发生了几次拼多多购物,虽然比起京东的白金什么的,量很小,但却也能看到拼多多壮大的内在原因。
第一次真正购物,不是那种1元体验的,是买一个移动硬盘。不知道什么时候,拼多多在我印象中植入了,硬盘什么的很便宜的印象,于是都没有比较,直接在上面搜索,发现西数的1TB硬盘309元。你说便宜不便宜?直接买了。
其实这之前,已经有一些铺垫,比如朋友说索尼A6400套机6500元,当时不信,去拼多多上看了下,确实可以下单,于是相信了。虽然没买,但印象就这么建立了。
第二次购物,则是家乡的老妈来电话,让我帮她在拼多多上买一些百香果,说很便宜,比超市便宜。由于在北方,很多老人没吃过百香果,评价君也没想过老人有这个需要,但还是买了,反正确实也不贵。
后来又买了山竹,接下来可能还要买榴莲。也就是说,拼多多作为一个电商平台,确实把在一地普通的商品,提供给了在另一地视其为稀缺商品的消费者手中。
通过这两次购物,评价君深深感受到了一些消费上的不同,拼多多正是在一些创新之中,把握机会的。
首先,拼多多不断强化便宜的印象。
似乎有一件事是一定的,就是你永远不知道一个类型的商品,在什么平台上更便宜,所以可以都看看,比比,或者直奔你认为最便宜的那家。拼多多在很多商品上不赚钱,甚至赔钱,比如经常低价的iPhone XR,就是在强化其在某一领域便宜的印象。这相当于给自己打广告,但不会有用户反感这样的广告。
其次,可以看到一些行业变化,今年分众传媒半年报净利润同比下降76.76%,其实也不仅是分众传媒,很多广告平台今年日子都不好过,面对新的信息平台,用户新的消费习惯,企业也不愿意在传统的平台上投放更多广告了。
厂商在不得以的情况下,在KOL都怕性价比回不来的情况下,还开始去考虑KOC(关键消费者),可见确实不想再投传统广告了。而拼多多上,不失为一个海量曝光的平台,毕竟,其上现在已经有了3.66亿的月活用户。如果在这样的平台上投纯广告的,费用也是惊人的。
再者,我们可以发现,很多商品,虽然不是大牌子,但由于生产技术成熟,小品牌也能提供不错的使用性,保证功能。也就是说,如果你买优衣库,可能拼多多没有,如果你买毛衣衬衫,拼多多上还是很丰富的。并且,也不是没有名牌,耐克等品牌在拼多多上也有100%正品的保证。
由于企业对广告态度的变化,普通商品工艺的成熟稳定,以及很多用户永远关注性价比的心态,拼多多快速发展壮大。
我们可以看到,拼多多的LOGO,有着一些有趣的变化,2017年媒体引用的还是左侧的LOGO,现在APP上的则是右侧的。
可以看到,除了图标扁平化之外,有些也进行了调整,比如电脑换成了雨伞,钢琴换成了奶瓶,产品单价进行了大幅下调,更贴近生活的柴米油盐,也更突出了自己的特色。毕竟电脑不能年年买,但雨伞可能要每年买上一把吧。
以前,作为天天从京东上收成箱快乐水的评价君,觉得拼多多再挤进这个拥挤的电商市场,并不一定是大家需要的。但现在看,需不需要,还是让用户自己说了算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