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大师李玉宾疏肝三方:四逆散、钢四逆散、柔四逆散

李玉宾是中医大师,中药和艾灸技术高超。在漫长的中医实践中,总结出治疗肝气郁结的三个药方,分别适用三种情况。肝气郁结都是气多了,需要疏散一点气出来。有的针灸高手,太冲穴两针下去,用泄法施针,就好很多了。我不会针灸,一般用理中焦的药(如二陈汤等等等)加疏肝的中药治疗,一般两三付药吃下去就有比较好的效果,吃饭多了,睡觉好多了,浑身轻松了,也不那么爱生气了。

四逆散:张仲景的四逆散原方,柴胡、枳实(有的医生喜欢用枳壳)、白芍、甘草。李玉宾用这个药方破气作用很厉害,有个患者肝气郁结,吃了3付药后,自己又依照药方买了3付药,6付药吃完后,气虚严重呼吸困难。赶紧用黄芪党参补气才好。以后凡是遇到肝气郁结的时间长了,已经导致气虚的人,都不用张仲景的四逆散了。而是用李玉宾发明的钢四逆散或者柔四逆散了。如果肝气郁结的时间短,郁结的程度轻,身体气足。用这个四逆散或者小柴胡汤疏肝,破一点气无所谓。

钢四逆散:李玉宾发明的药方,把四逆散里的柴胡和枳实换成黄芪和桂枝(张锡纯用桂枝尖,取树枝尖向上伸长,发散的意思),于是钢四逆散的药方成了:黄芪、桂枝、白芍、甘草。这个药方一般用于小孩,因为小孩生发之气比较旺盛,但是整体实力的比较弱,这个方子迎合孩子的生发之气。成年人脉摸起来很弱,生发无力。肝气郁结的不是很厉害,我一般就用这个药方,既有柔肝的作用又有补气的作用。如果夏天我有时候用生麦芽和薄荷,也有比较好的效果。有的小孩子肝气郁结了会导致发烧,一直发烧,因为小孩子生命力旺盛,所以会一直发烧。成年人肝气郁结了是一会儿热一会儿冷,郁结的时候就发热,不郁结的时候就冷,其实也不是真正的冷,只是没有发热了,相比之下就觉得冷了。小孩子的肝气郁结一般用钢四逆散或者桂枝汤。

罗大伦给小孩子疏肝一般喜欢用生麦芽,补中焦脾胃的药方里加入生麦芽就能消除肝气郁结。罗大伦朋友的一个读初中的孩子,肝气郁结很多年,饭吃不下,人体很消瘦。去了很多医院找了很多医生,都治不好孩子的病。罗大伦就用补中焦加生麦芽,很快就治好孩子的病。朋友感慨的说:你把博大精深的中医研究的透。

柔四逆散:李玉宾发明的药方,把四逆散里的柴胡和枳实换成大剂量的乌梅和百合。于是柔四逆散的药方是:乌梅、百合、白芍、甘草。一般一剂药见效,两三付药就有比较满意的效果了。一般都是妇女或者更年期的妇女,肝气郁结深的比较多,本身肝气郁结的时间长了,甚至都已经几年了,气很弱,如果用张仲景的四逆散就会导致气虚严重。现在的人一般的病都去看西医了,只有身体病的严重了,西医没有办法了才来找中医。所以我治病的过程中遇到的很多人都只能用柔四逆散,这种人来了一摸脉,脉象玄紧有力,还有一股滑象。肝气郁积的比较厉害。我就给她们说:你是不是身上没有劲,吃不下饭,睡不好觉,容易发火,身上一阵热一阵冷?病人说:你好厉害,我没有给你说,你都知道。其实这是病人不懂中医,一般病人都有这种情况。乌梅为什么有这么好的柔肝作用呢?因为乌梅是未成熟的果实制成的,非常酸,未成熟的果实一般很酸或者涩,而成熟了就不酸了。为什么呢?我想这是因为未成熟的果实生长非常旺盛,有收藏大量精华的功能。需要酸来制约它的疯狂生长,起到柔制的锐利的生长作用,有散的意思。用酸来散气柔肝,大家看山茱萸很酸就有疏肝柔肝的功能,还有梳利关节的作用,用于关节炎的治疗。春天是肝气郁结的高发期,也是治疗肝气郁结的好时机。哪怕不用柔四逆散的四种药(乌梅的量比较大),只用比较大量的乌梅和适量的百合这两味药都有比较好的疗效。

钢四逆散加上桂枝等就是桂枝汤,柔四逆散加上寒热的药就是乌梅丸,这都是厥阴肝的药。像麻黄汤、麻黄附子细辛汤这些都是发散的药。(我注:下面举个肝气郁结导致阳气不升皮肤瘙痒的例子。有这么一个女性,年60岁,姓皮,1988年11月21日初诊。什么毛病呢?胳膊腿发痒,皮肤干燥。那个皮肤啊,脱屑,而且一挠一层皮啊,刷刷往下掉,看上去都麻人。就诊的时候,皮肤上全是抓痕。而且呢,她四肢不出汗。整个人,心情比较烦躁,易怒,食欲不好。患者说,自己肚子还有点胀乎乎的。医生触诊,发现敲击似鼓。这到底是啥病呢?为了准确辨证,医师就问之前的病史。结果,这患者就说了,早年啊,她有一个小女儿,夭折了。她心里特别难过,一度心情抑郁,夜寐不安,吃饭也没食欲。她曾经去诊断,说是神经官能症,给开了药。结果,用药后好了一阵,但不久就出现反复。再用药,效果不明显,接着就出现了四肢发痒、干燥、脱屑、易怒、烦躁的现象。医师立即看舌脉,发现舌色淡,舌体胖大,苔薄白,脉象沉细。了解到这里,医师给开了一张配伍。方见——桂枝5克,白芍12克,生麻黄6克,杏仁10克,苏叶10克,甘草3克。生姜、大枣为引。一共就给开了三剂。结果,这个人在服用两剂之后,四肢就有微微的汗水出现了,同时腹胀大减,口干,皮肤干,四肢痒的感觉基本消失。接着,再用一剂,诸证悉平。患者自述,用药之后,浑身上下这个畅快啊,好多年没有感受到了。看起来,这中医真是不得了啊。这里头什么奥秘呢?我给你讲一讲。其实啊,一句话就能说明,她的阳气被“憋住了”。你看,这个人最初的发病源头,是小女儿的去世。这对她来说,是很大的打击,于是引发了肝郁。心情不畅、夜寐不安、纳谷不香,这是典型的肝郁气滞状态。接下来发生的一切,有一点出乎意料,这就是由于肝郁,导致阳气不得发越。你发现没有?她心烦、易怒、四肢皮肤干燥,这是不是有热?但是呢,她舌色淡,舌体胖大,苔薄白,同时脉象还沉细。这是不是虚象?这两者,发生在一个人身上,是不是有点矛盾?这么解释呢?就是阳气不得发越。阳气郁积在内,所以化热,形成心烦易怒、皮肤干燥。阳气不得濡养身体,于是舌淡,脉细,舌体胖大。这都是阳气“受憋”所致啊。正因如此,患者才腹胀。为啥?阳气憋在那里,能不胀吗?也正因如此,皮肤才瘙痒。为啥?阳卫之气不能濡养皮肤,所以瘙痒啊!古人讲,四肢为阳气之本。这瘙痒,就出现在四肢上。到这里,问题基本就明显了——患者无外乎就是因为阳卫之气不能疏布肌表,导致一系列问题。怎么办?咱们把阳气发越出来,输布给肌表,就好了。于是这才有了上文的配伍。为了您看着方便,我再把它复述一遍:桂枝5克,白芍12克,生麻黄6克,杏仁10克,苏叶10克,甘草3克。生姜、大枣为引。这个配伍,其实是桂枝麻黄各半汤的化裁,无外乎是加了一个苏叶。桂枝麻黄各半汤,是张仲景在《伤寒论》中记载的一个配伍,原方就是辛温解表,轻微发汗用的,治疗外感病轻症,属太阳证。我说这个,你不懂,没关系。下面的你能看懂就行——张仲景在与此方相关的经文里说得明白:“太阳病……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就是说,阳气郁滞在表,不得发越,于是不出汗,身上痒。这时候,利用桂枝、麻黄解表,调和营卫,用白芍、大枣敛阴养汗源,用杏仁疏肺气以行津解表,以生姜大枣固护脾胃增进气血生化,以苏叶解表,就能够把郁滞的阳气舒展开。阳气打开,不再郁滞,汗带着阳气出来了,皮肤就不痒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