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学钩沉】刘平望:烟霞草堂(二)
【内容】本节简要介绍了开办烟霞草堂过程中,刘古愚和几位关系密切的友人及学生之间发生的往事,包括好友刑部尚书赵舒翘、礼泉籍学生邢廷荚、榆林籍学子张季鸾、陈兆璜等人,以表现刘古愚宽广无私的胸怀,公私分明的高贵品质及做事审慎周密、有始有终的负责精神。
光绪二十七年(1901)正月初三,刘古愚好友刑部尚书赵舒翘以“拳匪”案,被慈禧太后赐自尽于臬署;二月刘古愚四弟因病而逝,最让他伤心悲愤的是礼泉弟子邢廷荚病卒西安,讣至烟霞草堂,刘古愚失声痛哭,邢廷荚正值英年,刚三十而立,沉毅好学,十八岁中举,学于味经书院。戊戌会试后,南游苏沪,考察新事业“于各国汽车、轮舟蕃变之制及其施行所宜,精心考究,必同其故。在沪上,游西人纱厂、印书、造纸、造烛各厂,靡不究其始末。”经同门李岳瑞介绍与康有为弟子狄楚卿、何擎一、龙积之等“日相讲说,气益奋发,将择其切要者归西安举办。”在西安病亟时,促其弟曰:“回烟霞,欲一见师也。”平日常对人说:“师以我为子,我奉师为父也!”。
邢廷荚(前排右一)与友及其弟子
邢廷荚殁后,刘古愚命李岳瑞撰家传,亲撰祭文,遣子瑞駼赴邢家村祭奠,祭文如下:
光绪二十七年五月朔,烟霞愚叟遣子瑞駼,谨以香楮之仪,致祭於乡贡士邢瑞生之柩前。曰:呜呼瑞生!汝竟先我而下世耶!我之不祥,馀咎波及于汝耶?抑吾陕之不幸,中国之衰,将见并於人,天心已定,终不可转移耶?呜呼瑞生!中国之势岌岌,盖已久矣而人不知。至甲午辽海一役,情见势绌,人宜知之矣,而富贵者仍不知之。汝则私忧窃叹,不避当世之忌,而欲为人之所不敢为。贫弱之故,其原在人心之涣而各自谋其私,其要在工艺之拙而诸事不能自治,故吾欲萃陕人之财,以兴工艺,而富贵者不来;吾欲集陕人之才,审时势而急学问,而士子怀疑。汝则司会计、为督讲,身任而不辞事,迄无成,汝仍不吾非也。谓吾为之也,未握其机而操之过急。盖人皆梦梦,宜广其见闻而使之自思;宜谨其先入而不惑於他歧。故闺门为王化之本原,而报章为救中国之奇。然势有不得为,故修女教也以戒缠足,劝读书为词而行报章。则春官报罢,亲赴沪上以图。维戊戌之秋,时局倾覆,诸事皆罢,汝仓皇而归,抑郁侘瘵,仰天俯地而歔欷。而尤殷殷于予构精舍于九嵕山之麓,曰:“此地四望累累,褒、鄂、英、卫其魂魄宅于兹,是皆廓清中原之杰特也。伴吾师朝夕讲诵,著书立说,以为后起取法之资”。予乃为《幼学识字捷法》,排纂未毕,汝则为《朱子议政录》以先之。盖望之老成,可弥目前之祸;而期之后学,以待将来,则收效也迟,而无如衮衮者屏而不视,视亦不思。红匪东起,华盖西来,中国之大,四万万之众,奄奄无气,降心低首,以乞怜于四夷,岂不痛哉!而忌汝者之焰始衰,然而天下不可为矣。汝不忧愤以死,将坐见国脉之斩、孔教之微而黄种男女胥为人奴婢而莫可如何也。亦必羞愤以死,乌能偷生为?悲夫!悲夫!然汝之女不缠足,将见弃于时,汝之子长而学,岂容误于俗师?则复豳学社、女学社,皆汝创为之,汝子女教养、婚嫁之责,复豳社义不容辞。绍庭与汝中表也,云程、子怀、密臣、伯澜、平甫、幼农、子敬,皆汝知心也,均可为汝子之师,而厚甫与汝同倡女学,汝女择婿,彼必顾前言而何忍汝欺?我老而不死,亦不敢抽身事外,责人而不责己也。汝于地下其可以自怡也,然汝父与吾年相若,其痛汝必甚于余。地下有知,将何以为心?悲夫!悲夫!黄土虽深,肉可化,骨可消,此恨则终无绝期也。
汝劝予著书,去冬始为《性善图说》,今春又为《大学古义》,均甫脱稿。《时习讲义》未及其半,汝皆知我为之而未获卒读。今闻将葬汝,命儿子瑞駼执绋持二书以奠于墓前,汝其知耶?否耶?呜呼痛哉!尚飨!
赵舒翘,曾师从刘古愚好友柏子俊先生,与刘古愚“以道义相勉励”,为至交。光绪二十一年(1895)任江苏巡抚,二十二年(1896)刘古愚筹办陕西保富机器织布局,拟借北京豫丰银号银20万两,函请赵舒翘作保,赵力斥此事,致使计划搁浅。陈涛在《审安斋集·南馆文抄》中记载:“苏抚赵中丞展如,与吾师有布衣昆弟之交,师意得其赞助,举办当易为力,故饬涛等便道晋谒,承商一是”。
二十五年(1899)赵舒翘升任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军机大臣兼管顺天府尹。庚子事变,慈禧西狩,护驾至西安,和议谈判时,列强迫使清廷严惩赵舒翘。慈禧太后三易其旨,定斩立决,改赐死。刘古愚闻之曰:“展如诚有罪,朝廷治之不以其罪,而又过重,为冤死耳。”
赵舒翘
二十八年秋(1902),雨夜,烟霞草堂门前一辆敝车羸马送来了几位十五六岁的少年,其中之一便是后来执掌中国新闻界数十年牛耳,被周恩来称为“报界宗师”的张季鸾。张季鸾祖籍榆林,自明朝祖辈皆出武举人,其父张楚林因参加武举考试,马惊伤臂,遂弃武从文,光绪二年(1876)得以进士。延榆绥道尹陈兆璜敬佩张楚林的人格魅力和才华,与之成为好友。张楚林任山东宁阳知县时病故任上,张季鸾兄妹及母亲千里扶柩归葬祖籍,陈兆璜赏识张季鸾的才华,召其入道署与自己的孩子陈燮兄弟共读,后送张季鸾入榆阳书院,师从当地名儒田善堂。
二十六年(1900),刘古愚58岁。刚过完年,收到陕西潼商道陈兆璜聘书,刘古愚“以不能为制举文”婉拒。陈公书再至,“不教制举文,一切教法由先生指教。”盛情难却,二月末,刘古愚携四川丰都负笈来学者傅建侯与子瑞馬吾赴潼关。
陈兆璜,字亦渔,父士杰,历官浙江、山东巡抚。官宦世家,世居湖南,处开风气之地。他历来崇尚洋务,励精图治。刘古愚在潼关设馆于凤山书院,为明朝著名学者冯从吾讲学处。所教课程与教法与烟霞草堂授课相同。庚子事变起,刘古愚代陈兆璜上书陕西按察使端方《潼关防守八条》,主要内容为屯兵、调员、设地营、谋战地、建碉、造船、造地雷、买粮等等。后刘古愚因病解馆,回礼泉烟霞草堂。庚子事变平息后,陈兆璜念念不忘意气相投的刘古愚,恰好此时,张季鸾至榆林投他而来,便让张与他的两个儿子一起远道寻师,奔赴礼泉烟霞洞。
1936年9月,张季鸾回陕修养,相约同门陕西省委委员王典章拜谒刘古愚师墓后,赴礼泉烟霞草堂祭拜,王典章有诗:
昭陵山半几人家,讲幛宏开日色斜。
回首流风今未坠,关中学派重烟霞。
1941年9月6日凌晨,张季鸾病逝重庆,蒋介石唁电:
“季鸾先生,一代论宗,精诚爱国。忘劬积瘁,致耗其躯。握手尤温,遽闻殂谢。斯人不作,天下所悲”。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毛泽东、王明、博古、吴玉章、林伯渠及周恩来、董必武、邓颖超分别联名唁电,后者称张季鸾“文坛巨擘、报界宗师”。
二十九年(1903)春节后,刘古愚接受甘肃总督崧蕃之聘,任甘肃高等学堂总教习,赴陇前,将草堂及义学事交于咸阳弟子魏之(文)杰管理 ,刘瑞駼协助。并写了《复豳学舍始末记》,附于学舍地亩册后,详述了复豳学舍办学之目的及营建过程。“以中国贫弱,耶教横恣,惧孔教之亡而欲延百年于一线,”门生邢廷荚、王绍庭等集资购置地亩及窑洞,建筑讲舍,包含烟霞草堂遗址东院的工艺园林场、彻园诸房。后来刘古愚又借贷友人董海观银二百两,“赎地五十三亩”加之以前所种三十四、五亩,以租费维持烟霞洞义学的开支。在《始末记》中他写到:
学舍不因予身而起,岂因予身而止?故斯舍之兴,真类禅宗之开山。余生为孔子之徒,生以守孔子庙堂;死绝不以学舍为子孙私产。故拟舍西开窑四孔,以容妻、子。拨旱田五十亩,水田十亩,分作五分,四子各一分,女及其母各一分,妻死女嫁,田归女学。四子之田,亦不准当卖,移居他处,田仍归学舍。
由此可见刘古愚宽广无私的胸怀,公私分明的高贵品质及做事审慎周密、有始有终的负责精神。
文明几千年,难得一壶酒。修纯粮精华,合酱香佳酿。兴约三五人,快意说春秋。举樽敬亲朋,杯中情意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