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浪潮下,如何为学生学习构建支持系统?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提出过一个著名的“夺命三连击”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
每个人在不同的场景中会得出不同的答案,西游记里的唐僧是这么回答的:“贫僧法号三藏,自东土大唐而来,要往西天取经去。”唐僧对自我和所要完成的任务有明确的认识,基于此,他才能够克服万难取到真经。
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否也和“西天取经”一样呢?
让我们转换一下场景,如果是在学习的场域中,学生对哪些问题的认识能够帮助自己更好的学习呢?
《学习评价7策略》的作者 Jan Chappuis 指出,学生要明确这样三个问题:“我要到哪里去?我目前在哪里?我应该怎么去?”就如同我们要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我们需要知道目的地在哪里;需要知道自己在哪里;需要知道怎么去往目的地。
帮助学习者回答这三个问题的过程,也即是在构建一个完整的学习支持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包含了三个部分:
1. 明确学习目标,学生知道自己具体要学什么(我要去哪里?)
2. 明确所处位置,学生知道自己真实的学习状况(我目前在哪里?)
3. 明确学习路径,学生知道哪些努力会帮助自己一步一步达到目标(我应该怎么去?)
让学生知道自己具体要学什么
我曾多次问过学生这样一个问题:“你对这个学期的学习有什么目标吗?”得到的回答千差万别,大致可以概括为三类:
不清楚自己的学习目标(没想过这个问题、跟着老师学);
指向外部动机的学习目标(考试考个好成绩、努力学习让家人开心);
指向内部动机的学习目标(培养自己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个人的学习能力)。
三种不同的学习目标导致了学生对学习的不同认识,而基于不同的认识可能会导致学生完全不同的学习策略。
对待同样一个学习任务,学习目标为跟着老师学的学生可能采取的策略是模仿练习,师说我听,师写我模仿;
学生目标为考个好成绩的学生可能采取的策略就是学习与考试有关的题目的解题方法,至于题目能否一题多解,自己的语言表述能力是否有进步就不在其考虑范围之内了;
学习目标为提升个人能力的学生可能采取的策略就是抓住任何能提升自己的机会不断学习,会深入研究问题的本质,认知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内部动机能更好的帮助学生维持学习行为。
所以要想支持学生的可持续学习,我们要让学生拥有指向学习行为本身的学习目标。若想让学生将学习目标指向学习行为本身,我们可以采取以下两种策略:
1. 为学生提供清晰易懂的学习目标愿景
教师在设计每节课时都会设定一个预先的教学目标,会围绕教学目标组织教学活动,但学生却未必清楚自己这节课要学什么,以至于只能紧跟教师后面走,没有目标意识。
在支持学习的系统中,我们要把教学目标转化成清晰易懂的学习目标,比如数学课《合并同类项》中的教学目标“理解同类项的概念”可以转化为学习目标“我能根据同类项的定义辨别几个单项式是否是同类项”,教学目标“会合并同类项”可以转化为学习目标“我要学会利用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乘法对加法的分配率合并同类项”,可以通过多媒体、学习单等方式让学生在开始学习之前就知晓。
2. 建立展示学习的学习文化
我们知道学科考试只是检测学生近阶段学习成果的方式,不是学习的目的。教师常常有这样一个习惯,总会在考试结束之后在班级中公布每个学生的学习成绩。
看似这样的做法可以表扬学优生警示后进生,但这也有意无意地将学生评价成了三六九等,这样唯分数论的学习文化可能会导致学生把学习目标仅仅指向了学习成绩,会导致学生应试行为的产生,应试不等于学习。
在支持学习的系统中,我们要打造展示学习的文化,将平时的学习过程,思考方式展示出来,把学生的学习目标引导到展示学习上来。
我们可以让学生评价匿名的好作业和差作业,让学生以好作业的样态为目标。
我们可以匿名公开学生的学习单和平时的作业情况,让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成果全部显性化。
我们可以在学习完一个单元后,开一节学生成果分享会或经验交流会。这样就能渐渐营造起展示学习的学习文化,让展示学习成为学生学习的目标。
让学生知道自己真实的学习状况
学生是如何了解自己的呢?
从老师的言语中,从作业的勾和叉中,从考试的成绩中,学生获取了自我反馈的依据,并根据获得的外部信息判断自己的能力,在不断获得的反馈中确认自己或否定自己,学生不自觉得会把外部的反馈看成是在评价自己。
对学习状况的评价不是为了评价人的等级,而是为了评价学生的学习行为本身。人的智力发展有先后,喜好和特长又有很大的区别,利用单一的等级评价体系来给学生贴标签本身就是不道德的,学习本来就应该是一个可以不断试错的过程。
所以,我们需要用对事不对人的评价来反馈每个人的学习情况,以便学生能够清楚自己的学习能力和知识储备,了解自己在知识学习阶段中所处的位置,明确我目前在哪里,进而脚踏实地的一步一步往前走。
若想让学生了解自己的真实学习状况,我们可以采取以下两种策略:
1. 在学习进程中有规律地提供描述性反馈
对于学生的学习反馈,研究者 Kluger  和 DeNisi  对超过130个关于反馈的研究进行了分析,他们发现,有近三分之一的反馈导致了学生随后的表现更差;三分之一的反馈显示对随后的表现没有显著影响;只有三分之一的反馈带来了与之一致的进步。
这三种情况在心理学上表示为“负反馈”“无效反馈”和“正反馈”。这就给我们出了一个难题了,我们该如何进行学习反馈,才能够让学生能够形成正反馈呢?
实际教学中,我们大都会用分数和等级作为学习反馈,最直接也最方便,但这里需要指出的是,用分数或等级评价作为作业的反馈对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没有明显的正相关性,等级评价无法传递学生理解和未理解的详细情况。
所以分数不是真正的反馈,而是成就水平的终结性评价和判断。等级评价并没有描述作业的质量,仅仅一个“80分”能够告诉学生他哪里做得好吗?能够告诉他在学习的哪些还需要努力吗?
答案是显而易见的。研究者 Shepard 表示:如果认识到评价是为了不断推进学习,而不仅仅为了衡量到现在为止已经学习了多少,那么评价应该在教学期间进行,而不可仅限于期终。
反馈会让成绩更好还是更差,关键在于反馈是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自身还是在以学生为中心的任务上。由此可见我们需要提供给学生的是对学习的描述性反馈。
我们可以利用“星星 阶梯”模式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星星(即成功反馈),用描述性的语言表达学生学习成功的地方;阶梯(即干预反馈),用描述性语言传递给学生下一步应该怎么做,哪里还可以改进。
比如:“你已经能够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法运算,接下来你需要思考的是对于有些题目是否能够有简便方法来计算”。
2. 教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同伴评价
为了能够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学习,学会对同伴和对自己进行客观的评价是有价值的。White 和 Frederiksen 研究了同伴评价和自我评价后发现:学会理解评判作业的标准,以及学习用这些标准评价自己和他人作业等过程对所有的学生都是有益的,并且有助于缩小低成就学生和高成就学生之间的差距。
这里的所指的评价当然也是对学习而非对人的评价。我们可以让学生在自我评价表上用描述性的语句写出对自己学习的评价,可以让学生完成“出关票”(出关票是一种学习检验方式,针对学习目标完成想对应的问答题),从而给自我评价提供依据。
我们可以让学生评价匿名作业的方式锻炼学生的评价能力,学生能在彼此互相的评价中促进自己学习的进一步发展。
需要指出的是自我评价、同伴评价、教师评价不是独立的存在的,而是相辅相成,共同发挥作用促进学习的;而且所有的参与者必须理解,评估的是表现,而不是人。
明确学习路径,让学生步步为营
学生在清楚了学习目标和个人定位后,就需要明确如何能缩小与目标之间的差距,找到从目前的位置走向目标位置的路径,明确哪些努力会帮助自己一步一步达到目标,就像是搭建一个上升阶梯,每一个阶梯都清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若想构建起学生现状和学习目标之间的上升阶梯,明确学习路径,我们可以采取以下两种策略:
1. 根据具体学科的学习要求和学生生成的学习需求,确定下一步学习计划
需要指出的是,我们可以搭建明线和暗线两条上升路径,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下一步的学习计划。
明线——教师根据学科要求,按照知识体系的学习顺序搭建阶梯式的学习任务和目标。在正式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参考学习阶梯,清楚地知道自己所处的位置,以及下一步的学习目标,让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都能按照自己的节奏往前走,避免出现学困生听不懂而学优生吃不饱的情况。
暗线——教师根据学生课堂生成情况,搭建起一个反馈回路,帮助学生克服困难。研究者 Hattie 把反馈回路叫做“接下来发生什么”区域,反馈回路开始于一个“诱发知识的活动”(学生对教学所做的反应)。
学生的反应揭示了他们学到什么或没学到什么,教师根据学生的需求决定下一步的学习计划。就像是牛的“反刍”现象,将未完全消化的食物进行重新咀嚼,这里指的就是对未掌握知识的再学习。
对于明线的使用,我们可以利用学习轨迹图的方式获取诊断性信息,学习轨迹图制作可以从学习进程、构建地图、发展轨迹和结构内容标准中做选择。
而暗线的使用比明线更复杂,因为暗线是针对课堂生成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所以需要先确认学生再经过初步学习后对知识的理解程度,然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进一步学习,学习的方式可以是教师讲解、聚焦性练习、合作交流等,为学生搭建一座能够实现预期学习的桥。
2. 给学生提供机会去追踪、反思和分享他们的学习过程
我们知道只有通过对自己学习过程的彻底反思,就能从每次学习后获得最多的收获。研究者 Paul Black 提醒我们存在两种水平的学习,一种是掌握内容标准,另一种是自我调控过程。
我们要为学生提供关注自己学习、讨论自己学习的机会,从而帮助学生创建起自我调控的内部对话。
促进学生自我反思的方式有很多,比如提供学生学习目标追踪表,对照并确认自己取得成就以及确认继续成长的方向;利用课堂笔记、每周成果记录来确认学习情况,制定下一步的学习规划;通过写作的方式分享自己的学习过程中的成功或失败等。
在学习型课堂中,要想成功地让学生进行自我调控式的学习,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必须清楚自己要去哪里,现在位于何处,以及向目标迈进的路径。
教师的职责就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了一位能够构建学习支持系统的指导者,帮助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当然文中构建学习支持系统的策略只是冰山一角,具体的策略还有很多,希望能够和各位伙伴一同探究。
来源 | 深度学习共同体
责编 | 芋圆
排版 | Maggie
(0)

相关推荐

  • 绩效管理的‘变与不变’

    自2012年,Adobe公司率先宣布废除绩效评级:2013年,微软废除了绩效评级制度:2015年,GE抛弃绩效考核和活力曲线,2019年,百度放弃了KPI改为OKR. 我们必须看到一个事实,实施了新绩 ...

  • 落实“双减”,教师评价“指挥棒”怎么变?

    长期以来,教师评价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具体实践中,存在评价方式单一.评价结果运用简单化.评价目的重"鉴定.分等.控制"轻"促进.改 ...

  • 教师的评价反馈话语要细致具体,不可随意

    下面同属于激励性评价性质的话语,但是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种评价反馈话语的的差异是很有意思的,值得细细地体味,它们体现了不同的教与学的理念,需要深度思考: 比较流行的激励性评价话语(应该被替代的): ...

  • 道法课一一深度学习视角下的议题式教学

    <福建教育> 2020.06 说明 本文发表于<福建教育>2020年第6期上,发表时有较大删改. [摘要]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存在着教学与教育脱节.课堂与社会脱节.结果与过程脱节 ...

  • 新课程下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

    訾秀玲 新的课程标准树立了"发挥师生两个主动性.创造性的教学观"可是在课程改革前,我们传统的教学只重视了教师的指导性,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只是一味的教.讲.灌,学生被动的学.记.练 ...

  • 深度学习理念下项目式学习整合单元教学的研究

    进入新世纪,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快速发展,未来社会变得越来越不可预知.如何让现在的孩子适应未来世界,是世界各国教育面临的共同挑战.核心素养以"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

  • Proceedings of the IEEE:医学影像深度学习(下)

    深度学习(DL)已被广泛用于各种医学成像任务,并在许多医学成像应用中取得了显著成功,从而将我们带入了所谓的人工智能(AI)时代.但人工智能的成功主要归功于单任务标记大数据的可用性以及高性能计算的发展. ...

  •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作者: 庄志良 [摘要]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语文教师应努力探索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皮亚杰曾经说过:"一切有成效的工作都是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兴趣是什么? ...

  • 学习起来!时代浪潮下奥园以“不变”应万变

    日月更迭,时移世易.时代浪潮席卷而来,行业形势风云变幻. 如何紧跟市场变化.提升产品服务.强化组织力量.打造长青企业--这些摆在企业面前的现实问题又该怎样解决? 01 学习起来 方能把握时代机遇  机 ...

  • 精彩回顾 | 领导学习空间的深度变革(下)

    5月25日,以"领导学习空间的深度变革"为主题的2018年第三届基础教育美丽学校建设国际研讨会精彩继续. Helena Jubany  美国加州伍贝蕾大学教授 Helena Jub ...

  • 深度学习驱动下校园学习空间的变革

    为支持配合开放.多元的教育教学方法,推动深度学习的发生,传统的学习空间设计不再适用,基于认知能力.人际能力和个人能力培养的深度学习空间应运而生. (图片来源于<深度学习的概念.策略.效果及其启示 ...

  • 欧亚学院焦晨:深度学习视野下教学设计的再思考

    欧亚学院焦晨:深度学习视野下教学设计的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