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收益率30%,苦命人的2020 感谢A股,到接近年尾的时候竟然还给了一些机会来跑赢大盘,否则今年...

感谢A股,到接近年尾的时候竟然还给了一些机会来跑赢大盘,否则今年的收益率估计是惨不忍睹。

今天为了加杠杆核算了净资产,顺便把总仓位推高到133%的水平,后期有机会还会再加。几个账户合并起来,今年到目前为止总收益率30.1%(包含打新收益),勉强跑赢大盘,和创业板指50%的涨幅是没法儿比的。

不过这个收益率我自己其实很满意。对于我这种怂人来说,这钱赚得稳当,可以做到夜夜安眠。而且现在就能大言不惭的说,如果2018年的行情再来一轮,这个扛着30%多杠杆的组合,市值回撤也绝对比某些自称永远不加杠杆的股民要少得多。2018年的时候大盘跌了25%,创业板跌了29%,而我满仓并加了杠杆的市值只跌了12%,加上打新收益后总收益拉回到负6%。也许这就是低估值的魅力,虽然估值低不是万能的。

截三个账户今年收益率的图:

这三个账户收益率稍高,还有几个百分之十几、二十的账户,整体上收益率曲线都差不多。

我的持仓中金融地产的占比很高,所以上半年被搞得真是有点儿抑郁了,最多的时候亏了接近20%,炒股这么多年也没受过这样的挫折。当时想的最多的是,今年就这样吧,谁让我遇上了几十年不遇的疫情呢?赶紧躺平,接受生活的毒打,明年再战。谁知下半年风云变幻,刚进7月,市值就像中国的国运一样触底反弹,否极泰来,颇有点儿玄学的意味。

到目前为止,我的银行仓位占比34%,地产+基建约30%,保险21%,券商10%,其他乱七八糟的行业加起来大概40%,这个持仓组合我是比较满意的,进可攻退可守吧。如果大牛市来了,翻个倍还是可以期待的。

今年对收益贡献最多的三只股票,恰好就是三大傻的代表公司:招行、万科、平安。说来也是讽刺,这几个股票,从来就没有高估过,任何时候买入似乎都是对的,在它们身上赚钱也根本谈不上什么水平,区别只在于你是否愿意买,以及买多少的问题。这种类型的股票,可以不看多,但唱空是没有道理的。比如说万科,我很佩服某些人摆一堆大道理说什么地产股的估值就只能值个位数PE的,要我说,这么好的企业,这么大的行业,15倍PE也只能谈得上估值合理。

但我今天想讲的重点与招行平安万科无关,是那些在市场上没什么名气,默默无闻的其他价值股。

有些股票,一看就是那种“难涨也难跌”的主,你知道即使大盘下个月突然暴跌30%,这样的股票也就跌个10%意思一下。识别这样的股票并不难,入市几年后不管投资水平高低,大部分人都应该具备这样的能力。比如,A股的农业银行,港股的中国铁建、中国交建。这种股票,哪有不开眼的愿意买呢?从散户到机构再到大V,对这种股都是绕着走的,你说买点儿这种股风险超低,是没错,但大A的主旋律从来都是追求收益,对于谈论风险这件事有一种天然的厌恶。

这种股票通常有这样一些特点:估值偏低或很低,赛道不好,很难上热股榜,乏人问津。即使有人愿意讨论愿意研究,实际操作中重仓的也不多。

举个例子比如中国建筑,隔一段儿时间就有人出来唱多,但再过一段时间就受不了股价的低位震荡而失去声音。要知道,自从2016年起中国建筑就没涨过了。四年了,同志们,人生能有几个四年,股民朋友的投资生涯,又能有几个四年?看着别人“股性好”的赛道股迭创新高,自己的这些股票长期横盘甚至阴跌,还有几个人能坚定持有的?

到最后,也许说服自己继续持有的唯一理由就剩一个“低估值”了,但隔一段时间总会有一波人跳出来教育你这叫“价值陷阱”,声称“市场永远是对的”。你也就只能看着它的PB从1.2变成1,从1再变成0.8,以后是不是还有0.6、0.4、0.2?一楼下面是冰冷的地板,地板下面还有阴暗潮湿的地下室,地下室再往下呢?不敢想,不敢想。别怀疑,看看隔壁的港股市场上,是不是很多0.2-0.3PB的股票,几千亿的市值,一天下来成交额就那么一两亿的,甚至只有几千万。

时间长了你成了孤家寡人,感觉已经被市场遗弃了,别人赚钱的时候只有干瞪眼的份儿,慢慢的自己都开始怀疑自己了,这公司是不是真的有什么毛病?是不是藏着什么大雷而自己没有发现?这种炒股的体验,真的谈不上好。

所以因为估值低就买入并持有,这个理由有时候不那么站得住脚,连说服自己都难。

人本身有很多动物性的成分,是有从众心理的。

即使你可以保证自己特立独行,可以坚持不从众,但多少还是希望别人来认同你,这种认同的价值不单是心理上的,还有实际的利益。

一只股票,你觉得很有价值,但99%的其他股民不认同这种价值,那么他们就不会买入,不会帮你抬轿,你就很难赚大钱。你觉得他们都不识货,自己是有“洞见”的,但你的这种洞见无法变现,就显得一文不值。只有99%中的一小部分人突然开窍了,其中2-3%的人开始建仓,开始空翻多,这个时候价格才能有所表现,随着越来越多的人认同这只股票的价值,价值才能真正开始在价格上体现出来。所以你以为是少数派赢了,只不过是因为少数派变成了相对多数派而已,在市场上赢的永远是多数派。

所以“坚守价值”喊得最多的人,多少都有些违心,比如我这样的。炒股炒多了,都会带点儿资本家的思维,觉得996都不够,还得007,我持有的公司为什么才赚这么点儿钱,这帮打工仔是不是又偷懒了?你说买股票就是买公司,这句话不就是资本家思维吗?资本家的每个毛孔可是都渗透着血和肮脏的东西的。

在市场上,我巴不得其他散户们都来买我认为的低估值股票,这样我就也可以割一把韭菜,资产翻番,换个HOUSE住了。可惜啊可惜,大家总是那么沉得住气,这让我很不爽。割韭菜这事儿其实也没那么丢人,很多人经常挂在嘴边的“别人恐惧我贪婪,别人贪婪我恐惧”,好像有多么高大上似的,本质上也是一种割韭菜,只是割得比较隐秘罢了。

还有一点,人总是需要一些反馈。

这种反馈可以不及时,但不能没有。

游戏为什么好玩儿,因为有反馈。我今天打王者荣耀,一发普攻A出去,一个技能甩出去,叮当乱响,有音效,有动画,打起来刀刀见肉,蹭蹭冒血,跳各种红字白字黄字,看起来真刺激。就连回城都得整的花里胡哨的,挂各种皮肤拖尾,反正一个键按下去,你就能看见效果,有反馈,就是爽。如果恰好来个四杀、五杀,quadra kill penta kill 一出,那更是全队都能给你整高潮了,达成生命的大和谐。

抖音为什么好刷,因为有反馈。

好看的视频段子,爆款的段子什么样?既能让你赏心悦目,又似曾相识,还能处处给你惊喜,那些一两百万赞的视频,从来不会让你失望。你很确定地知道打开抖音的一刹那,马上就能看到好看的、新鲜的、刺激的、好玩儿的东西,马上就能获得“爽感”,大脑疯狂分泌多巴胺,刷起来停都停不下来。

就连最枯燥的学习,也必须存在反馈。如果没有那种学会某个知识点后的通透感,没有考了一个高分后的收获感,没有别人阿谀奉承你真牛逼真厉害的虚荣感,鬼才愿意刷那些没用的练习题。今天的付出,必须是为了明天能得到点儿什么,否则就没有动力坚持下去。

所以只要是人,是动物,就需要反馈,需要多巴胺,这是维持生存和让自己心情愉悦的基本物质。

但是在炒股票的时候,反馈能来自哪儿呢?

股价的日内波动和K线图是一种天然的反馈,今天赚五千明天赚两万,后天亏一万,这是即时反馈。早上做了买卖操作,下午就能看见效果,和赌博差不多,这也是为什么如此多的人热衷于炒短线,喜欢股性强的股票的根本原因,因为这太符合人性了。那么你说长期下来,这种套路能赚钱吗?无所谓的,打麻将的人都知道如果打的时间足够长,最后是没有一个人能从桌子上拿走钱的,发财的只能是开麻将馆抽水的老板,在赌场里是庄家,在股市里是税务局、交易所、大股东。

如果是做价值投资的,那就比较惨了,相对于短线客,你的反馈途径会少得多。我能想到的反馈来源只有两个,一个在业绩,一个在价格。价值投资天然的和长期持股,逆向投资等特质联系在一起,所以获得爽感的时间跨度会长得多。理想的情况是持有几个月,一两年后股价真的涨了,你赚钱了,所谓估值回归,这种感觉让你更加确定之前的买入和坚持是正确的。另一种反馈在于企业的业绩,你认为它今年营收能增长10%,利润增长15%,结果年报出来的时候恰好就符合你的预期,这种猜(蒙)对了的感觉也是比较爽的。但,如果是那些成长性不那么好,或者是业绩来个变脸,股价也没有涨的股票呢?你怎么办?

比如中国建筑这样的,2016年底的时候还有6块多,到现在跌到只剩下5块多点儿了。中建2017年净利润增加了10%,2018年增加了16%,2019年增加9%,2020年也许只能增加5%了,没有惊喜没有意外,稳健有余而成长性不足。这样的股票,自然是不能带来正向反馈的,反而是让你越来越郁闷,那还持有个毛线,卖了算了。

这种貌似有价值,但价值好像永远无法被市场发现的股票,在很多人眼里就是货真价实的垃圾。像这样的垃圾股,我收集了一箩筐,有的时候加点儿,有的时候减点儿,有的时候做做轮动换换股,几年下来收益似乎也还过得去。偶尔打打新股,加点杠杆,收割一下市场情绪,勉强能脱离“二平七亏”的队伍了。

但是这种持仓的风格,你是不能大书特书的,因为实在平平无奇,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地方,距离我上一次抓住涨停股已经不知道过了多久。每次听到别人谈猪、谈酒、谈医药、谈互联网、谈航运,谈动辄一年翻倍的时候,我实在不好意思凑上去一起聊聊,说自己也是炒股票的。我既不懂赛道,也不懂周期,还看不清护城河,我们这样的,可能就是林园所说的“苦命人”吧。

炒股实在是太难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