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安县陇家桥、黄家桥、青山古镇游
贵州游侠
在黔西南的普安县,有两座在清朝中期由私人出资修建的宏大的古桥,对此我心仪许久,近日终于得以一览,了却了一桩心事。
2014年5月17日,周六,我和朋友从贵阳驱车西行,来到黔西南州的普安县,折向南行青山镇方向29公里,然后右转313省道盘县方向,约18公里左转凉水井方向,过果木寨来到乡村公路的尽头。
在山下可见一条河水从山的右面流下来,山的左侧也有一条河水流来,在山脚汇合,汇合处形成了一大片平整的鹅卵石河滩,估计有一个足球场大小,下游河岸逐渐缩小,经过一片茂盛的林木流向下游。
我们沿着陡峭的小路下山,不久就看见右面山下有一座美丽的石拱桥桥面,两侧都有宽阔精致的石阶通向桥面,桥面上是规整的石板铺幔。
来到桥上,有精石桥栏,探身向下,河谷深邃,普安一侧有很长的护桥石堤,桥有五米宽,资料介绍桥面距水面三十四米,桥拱跨度二十五米。
这座桥的石料十分精致,都是经过细凿的比砖块还要精细的石料。和福泉县的葛静桥所用的形如豆腐的石料完全不同。
我们过桥进入盘县地界,向上沿着古驿道走了一段,然后折向桥下的宽大河滩,河滩很平整,布满了巴掌至铜钱大小的红色为主的鹅卵石,鹅卵石上面有一圈圈形如等高线一样的花纹;在桥下观看古桥,更觉十分高大,桥拱架设在两岸的岩石上面,依岩石形态,一高一低,设计精良,,桥型优美,如彩虹横跨。古桥十分坚固,远望似钢筋混凝土浇筑的现代桥梁。
这个桥是乡人陇潜建在清道光年间捐资修建的,取名“双合桥”大概是寓意两县人民生活合美,后人为了纪念陇氏为民造福,将之称为“陇家桥”此桥现在仍然是两县人们来往的重要通途。
我们向过路的两位老人询问另一座古桥“黄家桥”距此有多远,他们告知我们沿着另一条汇入的河流的岸上小路行走二十多分钟就可以到达;我们考虑我们还要去黄家桥所在的青山镇、雪浦乡一带去游览,就重新爬上山顶,驱车离开。
在凉水村出去左转盘县方向还有一个山洞,叫做“峰洞”,据说很美,洞中还有题字,我们走了一段,询问到停车处以后还要走很长的山路,由于正值中午时分,太阳直射,就调头向青山镇驶去,经过青山镇右转两公里到达雪浦乡,继续行驶7公里到达博上村,这一段都在修建水泥村路的路牙,很难走。来到博上村,有更加难走的非常狭窄的路,我们又行驶了几公里来到了黄家桥寨,在车路的尽头停车。
沿着粗石板铺就的古道盘旋下山来到河边。这一段河道平直,两岸高大的柳树整齐排列,河面很宽很平。一座很长的三孔石拱桥横跨两岸,这就是黄家桥,我们一侧地势较低,有平整的石阶通往桥上,另一端则相反,有石阶向上;旁边有一颗胸径达一米的古树。桥上两侧都有整齐精致的大块石料构筑的桥栏石。
我们寻路来到河道中,看见拱桥的三个桥孔的跨度是一孔比一孔大,资料介绍桥长74米、宽五米、拱高7。8米,是当地人黄再义捐资于咸丰元年修建的。这座桥很宏伟也非常精致,与绿树簇拥的美丽河道及两岸挺拔的苍山一起,构成了一幅古朴而秀丽的山水画卷。据说黄氏还在方圆几十里范围内修建了多座石拱桥。
有乡民从下游走来,我们询问是否从’陇家桥“方向走来,回答是的,大约也就是半个小时。我们觉得应该听从那两位老人的话,从陇家桥顺河走过来,还可以一路沿河游览。
黄家桥村有几栋古建筑,其中一栋已经放弃的石头房屋有石刻图案和呈直角形状的构件。
沿来路返回,途中应该还有穿洞天生桥及胸径达一米的古“深上含笑“树,但途中无人可以询问,就来到了青山镇。这里我曾在几年前来过,但今非昔比,变化非常大,修建了一条双向六车道,长达几公里的大道,我们在此找宾馆住下。
青山镇是一个古镇,据说还有64个古四合院等古建筑,有一座一百多年历史的清真寺,周围还有许多溶洞、水潭,营盘等,数公里外有古人类遗址“铜鼓山”曾经出土了许多文物。
次日起来后,我们驱车在镇里转了几圈,先去看了清真寺,其后面的大殿和两面的厢房还保存十分完好,窗棱上面有精致的木雕,大殿内有地毯遍铺,非常整洁,看来还保持着每周做礼拜的传统。只是前面的建筑是近些年修复的。
老街不宽也不直,两面的古建筑的确很多,但大都不太高大精致,比起兴义捧鲊的古街差得很多。
当天这里赶场,七点过钟大小街道就逐渐被摊贩们摆满了摊位和各种雨伞雨棚,我们只好匆匆离去,
出镇南下,准备去游览一个有石刻图像和摩崖的大白洞,结果被告知停车后还要走很长时间,就返回镇里。
在中学附近也有一个有名的溶洞,但沿着路人指引的方向一直离开青山镇很远也没有看见中学,估计不小心超过了。
途中的几个营盘也没有去寻找,一直来到普安县城,沿着通往晴隆的320国道前行,途中的江西坡镇应该有两座古桥作为公路桥,但我们一路注意也没有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