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入关前的女真满洲服装
清入关前的女真满洲服装较为自由,男女服饰除了扎不扎腰带外,区别不大。在正式场合,服装就比较一致,但即使地位相同的人,帽子也稍有差异。至于行军时的的服装一六一一年,有人戴毛皮帽,也有人戴草笠。满族入关前服装计有帽、袍子、腰带、褂、端罩、袄、靴子等
(一)、帽
凉帽:当为玉草制成,上缀红缨。玉草的满语为「得勒粟」,乾隆赐名玉草,乃满洲特产。暖帽:半圆形,所以也叫团帽(见『太宗实禄』天聪七年)为毛皮制。帽簷向上仰,两旁垂下帽带,套在项下。帽顶上缨红缨。由满洲实录看来,仅汗王努尔哈赤的暖帽与后世相同,部属则小有差异。今依诸资料考证如下:太祖的暖帽,帽簷前后等宽,「帽头」部分(直接盖住头部的部分)缀以红缨,匀佈帽头上,长抵簷内底。(注三)其「一帽顶」(顶结、疙瘩)则与帽缨为一体。至于部属的暖帽有二种,一种和太祖相似,即帽簷前后等宽,但帽缨则是一大捧红缨垂于顶后,与凉帽的帽缨相同。另一种暖帽,则帽簷越向前越窄。帽缨则与前式相同。
(二)、袍
袍特点是圆领口、右襟、窄袖、袍长至膝下、下摆无开衩,此即太宗时称的「无开襟袍」,亦即光绪时便服中的「一裹圆」袍子(下摆似今睡袍)。袖口方面:部属皆齐袖口,惟汗王努尔哈赤为马蹄袖。领子方面:满洲袍挂皆无立领,立领乃穿衣时加上。此皆因领子易脏易破,为清洗及更换方便而设计。
(三)、腰带
腰带满语umiyesun,系在前面繫成「卯」字形,带的两端与袍齐,此种软带,雍正时尚用。至于太祖的腰带,则为「行带」。因腰带前面并无繫结,而侧面有较宽短的垂带(左下起第三人其后垂的带则较细长,非行带的垂带)垂带也叫飘带或手巾,以后的官书则叫「佩衯」。衯即手巾的意思。不只擦手用,遇有马缰断裂而仓促间无法更换时,也可用垂带续缰。当时系用布制。腰下尚有荷包,也有左右皆有,外出时也可贮存食物。
(四)、褂
褂有小褂和大褂,小褂就是马褂olbo,袖不及肘,汗王努尔哈赤褂袍前有团龙,背后应当也有,因为团形图样一向为前后对称。但不知此龙纹是织于衣料上再剪裁,抑或是织好、绣好再钉上。褂色待考。马褂分素面马褂和翻毛马褂。大褂满语kurume,长至膝下,对襟,齐袖口,袖长及衣色待考。
(五)、端罩
满语dahv,与大褂类似:圆领,对襟,平袖,长至膝下,毛皮外翻。其中狐皮、貂皮为最贵。端罩用皮有的是一种,有的是不同皮子镶拼,有时还需要染色。
(六)、袄
满语jibca,有皮袄和棉袄还有长短之分,和袍类似,特点是毛朝里,大襟,一般会用一些丝绸挂面,在满文老档中作为赏赐品中占得比例较大,以皮袄最多。
(七)、靴
靴,满语gvlha皆皮製,依各种记载,有牛皮 马皮 鹿皮,颜色有黄褐色 黑色。靴的接缝,系在正前、正后及脚弯处(或在脚面一半处)。在结缝处镶有皮「压缝」,也叫「皮梁」。靴筒皆前高后低。筒口亦镶皮缘。有人见过太祖的牛皮靴,脚面上加了绿皮云头以耐穿。此外有明黄缎靴,式不详。
以上文字内容来自
《满文老档》
《满洲实录》
《刘 深:满族服装简介》
《清入关前的满洲服装形制》
《天命、天聪年间的女真服饰》
《刘菲:蒙族服饰与早期满族服饰的形成》
《清入关前 满族服饰 刍议》
《满族传统服饰初探》
红缨满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