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与辞赋有嘛关系?
辞赋,古代一种文体,起源于战国时代。辞赋是赋的一个别称,因为汉朝人集屈原等所作的赋称为楚辞,后人泛称赋体文学为辞赋。
在我国成书于商周时期的《诗经》中,就有“赋”只是赋和比(比喻),兴(起兴)作为三个为表现手法而存在,又和三个内容:风(民风民俗),雅(歌功颂德),颂(祭祀)这六者被称为“六义”。
而作为独立的文体根据现在可以考证的资料了解,“赋”最早是流行于战国时代,赋是除了诗、词、曲之外具有诗歌特点的一种文体,它长于铺陈,辞藻华美,内容丰富多样,它形似散文,又有诗的韵律。
生活在战国时代的荀子(约前325—前238)是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我们能看到的最早的以赋名篇的作品就是《荀子·赋篇》,他是第一个使用赋的名称和用问答体写赋的人,所以后人把荀子同屈原一起称为“辞赋之祖”。
荀子不是枣庄人,但是他的确在枣庄呆过,在他生活的那个年代,现在的枣庄是兰陵县的一部分,而且是主要的部分,兰陵的治所就在现在的峄城区城区附近,荀子曾经三次来到兰陵当县令,最后一次被罢官的时候他已经快80岁了,也就再也没离开兰陵县。
兰陵可以说是荀子梦成的地方,他的思想学说、政治主张在兰陵才得以施展。我们有理由想象,《荀子·赋篇》就是荀子在兰陵地区创作完成的, 这也许是荀子给兰陵、给枣庄留下的一份宝贵的厚重的文化遗产。经过骚赋、大赋、小赋、骈赋、律赋、文赋的演变,辞赋文学逐渐形成了科学的体例和完整的格局。
上世纪六十年代,著名辞赋学者龚克昌教授在山东大学创办了全国第一个辞赋研究所,发表了全国第一篇肯定汉赋的文章,出版了第一部肯定汉赋的著作,让山东地区成为当代辞赋研究的一个发祥地,所以当代枣庄辞赋界可谓硕果累累,中国诗人,书画家,滕州人王学仲先生,诗、文、书、画四绝,著作等身。他不仅是一位诗文书画皆有建树的文化学者,王学仲先生古典文学基础扎实,诗、词、曲、赋造诣很深,常以写诗填词作赋为其乐事,几十年来,诗、词、曲、赋创作未曾间断过,每一首(篇)都充满着真挚强烈的思想感情,丰富深刻的文化内涵,语言凝炼朴实,明白晓畅,能给人以振奋、鼓舞和很强的艺术感染力。他凭吊古人,描述文物多写骈文,将古代骈文化腐朽为神奇,注入新的内容和时代精神,十分精彩,如《吊司马迁墓文》、《长城赋》、《滕州怀古文》、《采石矶吊李白》、《吊李白墓文并序》等,雄视千古,神采飞扬,引人入胜,荡气回肠。
而根植于枣庄的鲁南辞赋家协会虽然是一个地方团体,但成员勤于钻研和创作成为当代辞赋创作阵营中的一支劲旅,在辞赋界甚至掀起了“枣庄现象”的热潮。近年来协会有一百余人次在全国辞赋赛事中获奖,其中,现为中国辞赋家协会副主席、《中华辞赋》杂志特约编委、中国楹联学会理事的鲁南辞赋家协会会员韩邦亭,其作品一百余次在全国赛事中获奖。曾荣获公祭轩辕黄帝全球征文一等奖,华山赋征文大赛特等奖,《酒神赋》征文特等奖。曾主持《嘉兴百年风云人物赋》系列创作,担任“中华姓氏赋”和“五十六个民族赋”评审组导师,是当代骈体辞赋创作的领军人物之一。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微游枣庄编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