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是“可可托海”的“牧羊人” ——说说《可可托海的牧羊人》背后的故事

榜单

人人都是可可托海的“牧羊人”

说说《可可托海的牧羊人》背后的故事

□王永波

当下风靡一时的忧伤悲情歌曲《可可托海的牧羊人》,是由歌手王琪作词、作曲、首唱,并在今年五月在网上公开发布的。王琪演绎的凄美,深沉,忧郁的歌声隐射着歌词内容中的主人公——一名哈萨克牧羊小伙子不舍的思念和憔悴无奈的情愫。但当时歌曲的反响只能说是“一般般”。接着由网红“灵魂歌手”——亚男撕心裂肺,如泣如诉的翻唱,把这首歌推上高潮。再接着,在深圳“街头卖唱”的一位瘦削身材,纯情学生打扮的洋仔,在大排档,弯着腰、闭着眼把牧羊人的深情忧伤,心灵深处的哭泣表演得淋漓尽致。从而,将“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的这首歌推到了“风口浪尖”上,洋仔也随之“一夜爆红”。仅仅几天,洋仔的粉丝就像“冬天里的一把火”,“直刺”上涨到500万,他也晋升为超级网红。更让人想不到的,还出现了“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羊群’效应”:一时间,祖国的大江南北、街头巷尾,广场舞曲、商店背景音乐、手机铃声……都齐刷刷地变成这首歌。说真的,就连五音不全的我,枯老的心灵也被激发,甚至萌发奇想:先去可可托海,再去伊犁找现在与养蜂女一起生活的维吾尔族老人谈谈,让“牧羊人”和“养蜂女”两个有情人终成眷属。总之,我可以大胆地说,这首歌的横空出世,在2020年岁末的热度不亚于美国的特朗普和拜登之间竞选。也不亚于普通百姓对当今世界疫情的关注度。

为什么这首歌如此之火?也许这首歌旋律婉转优美。但我觉得主要还是内容震撼人心灵。因为现代人的浮躁心里太需要神话般的美丽故事来抚慰和冲洗。当听了这首歌时,就如一阵初冬凉风,又如一股沁人心脾的清泉,植入人心。是的,这首歌有温度、有热度,但更吸引人的是让人听了潸然泪下的悲伤故事:四川南江县一位失去丈夫的养蜂女带着两个孩子,将蜂群转场到神秘美丽的可可托海。而一位哈萨克牧羊小伙子放牧也是需要转场,根据季节更替,哪里的草好就将牧群赶到哪里。可可托海有花有草,一个需要花,一个需要草,这个美丽的地方,正好同时满足了这两个条件。就这样,一个是追逐草场的更替赶着羊群,以草场为家;一个是追随花开花落驼队,驮着蜂箱哪里开花就以哪里为家。两个同样漂泊的人在草原野花盛开的季节相遇了,并且一见如故,从相知、相识,心心相惺,到互相取暖:善良的牧羊人觉得女人生活不容易,会经常送一些牛奶给养蜂女,而养蜂女也会把香甜的蜂蜜放到牧羊人的毡房门口。在这个花开草长的季节里,两颗漂泊的心终于擦出爱情的火花。可是时间从来就不会为谁而停留。花落草黄季节到了,养蜂女选择默默地离去,牧羊人却没有离开枯黄的草场,选择了等待,再等待。可他等来的却是养蜂女嫁人的消息,他不知道养蜂女为什么要嫁给别人,他明明清楚的对她表达了自己的爱意,也说过他不在乎她有两个孩子,他愿意像亲生父亲一样照顾他们。殊不知养蜂女在乎。因为自从她的丈夫去世以后,她就一个人带着两个孩子追随着花开花谢养蜂,当她遇到牧羊人的时候,那个死寂的心才仿佛又被唤醒了,她也爱上了这个开朗善良、乐于助人的彪悍男人。但她没有忘记自己的身份,她不想拖累这个男人,还有……所以,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里,她还是“一步三回头”地带着孩子赶着驼队悄悄地离开了可可托海。当她听说牧场的草都黄透了,牧羊人还没离开,说要等她回去时,她哭了,她哭得撕心裂肺。但最终她还是托人带去消息,告诉牧羊人说她嫁人了。有情人没成眷属,牧羊人没等到养蜂女的回心转意,收到的却是她已经嫁人的消息,忽如晴天霹雳……

《可可托海的牧羊人》中提到的可可托海,是新疆的寒极,据说也是中国的寒极。在八十年代有过零下五十一点五度的记录,而寻常的冬天里,气温降到零下四十度则是经常的事。这极寒的背景,酝酿着浪漫、滚烫而旷世奇缘的悲情故事,让现今社会对爱情麻木的俊男倩女们开始“颠覆”了。因为这首歌“痴情”“专一”已经成为歌词的“主旋律”。所以,不少年轻人一蹦三尺高地在高呼:“我又相信爱情了”。听说有一个在网路上颇有名气的“乖乖女”,曾大胆地对网友发出歇斯底里的呐喊:“我要做‘养蜂女’,谁愿意做我的‘可可托海牧羊人’呀?” 这真是写歌的人用心,唱歌人走心,听歌的人用情呀。这,也许是这首歌曲能唱走四方的一个原因吧。古语云:“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是呀,痴情的牧羊人不嫌弃养蜂女的条件,死心塌地的爱着她,哪位女子不想嫁给这样的“痴情郎”。但网上也有发出不和谐的声音,认为养蜂女是渣女,是个“情感骗子”。理由是,养蜂女口口声声说不想伤害牧羊人,不想拖累他,其实她的离开才是对牧羊人最大的伤害,既然彼此都爱着对方,为何还要选择离开,选择“他嫁”。因为真爱就要爱得天荒地老、海枯石烂。殊不知,有一种爱叫放手,也有一种爱叫无奈。或许,养蜂女和牧羊人的爱就属于这两种吧。养蜂女对牧羊人爱得深沉,爱得实在。她以痛苦离开的方式爱着一个人,因为被命运捉弄的她觉得在爱情天平上,“进一步没资格,退一步舍不得,近一点怕打扰,远一点不放心,想忘记太难,想抱抱不敢”,只能深深地喜欢,浅浅的爱恋,离开后默默地祝福。有人质问,养蜂女真的嫁到伊犁了吗?有人猜测,她是一个爱的谎言,其实她并没有嫁人,她只是不想拖累牧羊人。她也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两个孩子的妈妈。而牧羊人还很年轻,他完全可以娶一个年轻貌美的妙龄女孩。而爱是斩不断理还乱的。其实,离开可可托海后,养蜂女曾偷偷地去牧羊人毡房外,爬在毡房外的地上哭天抢地地嚎哭。此情此景,那个曾经深爱自己的牧羊人全然不知。那天牧羊人也并没有在毡房里,而是在远处牧马放羊。养蜂女只是深情远望,她不想让“心上人”痛苦,她想让他彻底忘记自己。而当傍晚时分,牧羊人回到毡房时,发现离毡房不远处的草被人踩踏过,地上还有泪巾。他知道养蜂女来过,他高兴极了,一路狂奔四处呼喊着养蜂女的名字,可回答他的只有草原的嗖嗖的风声……回想起之前甜蜜的日子,牧羊人回到毡房后,再一次哭了。他取出几根木棍,在养蜂女哭泣的地方架起了一座小屋,他不想让风雨破坏这美好的场景。当他拾起泪巾时,上面还散发着养蜂女淡淡的体香味,他用毛巾小心翼翼地包好后放在枕头下面。就在那一夜,牧羊人睡得少有的又甜又香。

其实,我知道,网红歌曲背后的故事真真假假、虚虚实实,有的甚至是美丽的传说。因为艺术的真实并不等于生活的真实。但这无可厚非,艺术只负责抽取生活爱恨情仇的情感精华,浓缩成故事,再通过美妙的旋律和歌词表现出来,从而,带给唱者和欣赏者无尽的遐想和美感,并形成情感共鸣。养蜂女和牧羊人的故事无需究根问底,我也不想问个究竟。但我更知道,歌中提到的可可托海,哈萨克语的意为“绿色的丛林”,蒙古语意为“蓝色的河湾”。是位于新疆阿尔泰山富蕴县景区。但在这里,并非都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美景。同样有“太阳照不到”的地方。那里大漠荒凉,几百平方公里内也许难觅见一个人,放眼望去,只见蓝天与白云,唯一走动的是牛羊。在这场景下,那些游牧民和养蜂人的生活是单调的,他们的内心也是单纯的。所以,出现这样的唱词:“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位好姑娘,人们走过了她的帐房都要回头留恋地张望……我愿做一只小羊,坐在她身旁,我愿她拿着细细的皮鞭,不断轻轻打在我身上”,也是情有可原的。可就在这样的恶劣环境下,养蜂女的命运也没有因为恶劣的环境和美好的爱情而轻易改写。真是“祸不单行”,她又遭厄运:小儿子得了白血病,在伊犁的兵团医院抢救,但只有输配型成功的干细胞才能救命。她四处呼救,并承诺“投之以桃,报之以李”——谁献干细胞给儿子就嫁给谁,就是做牛做马也愿意。真如俗话所说,缘分天注定,聚散不由人。一个从马背上跌落后瘫痪的维吾尔族孤独老人竟然配型成功,并答应无偿捐献干细胞,养蜂女喜不自胜。儿子得救了,但维吾尔族老人不想拖累她。我记得英国有一句谚语:感恩是美德中最微小的,忘恩负义是品性中最不好的。亲情、爱情、恩情的交杂,养蜂女不忘“重义,佛让人惜缘,凡是遇见,都应感恩”的浅显道理。她毅然兑现承诺,毫不犹豫地在大雨滂沱中离开了心上人,选择到伊犁,去和维吾尔族老人结婚。这位维吾尔族老人再三劝阻养蜂女,但善良的养蜂女“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一日之惠当以终生相还”的心已决。执意要“移情别恋”照顾这位维吾尔族大叔终身……虽然养蜂女的真爱被现实所羁绊,但她身上体现的真挚而纯粹的感情,却又让人温暖到双眼迷蒙,心中流泪。

《可可托海的牧羊人》背后的故事,让人感到遗憾、惋惜、忧伤……当然,更多人还是企望现实中的牧羊人和养蜂女能有一个喜剧的结尾:因为养蜂女和牧羊人注定会相遇。本来,花草不分家,有花的地方一般都有草,有草的地方一般也有花,养蜂女和牧羊人的需求在同一个地方都能得到满足,这是天作之合。他们更期望那个维吾尔族老人,能重新站立起来,像养蜂女当年离开牧羊人那样“绝情”,走出养蜂女的视线,离开这份“无情的爱”,过着属于他应有的生活。但愿人们的美好愿望能变成现实,我也愿那位好心的维吾尔族大叔在养蜂女照顾下,能真正站立起来,寻找到自己的真情真爱的“黄昏恋”,过上健康幸福的生活。

有人说,听《可可托海的牧羊人》并能真正去体会歌中那种无奈深情的人都是有故事的人;都是心里有放不下人的人;都是曾经错过深爱过的人,也许是因为这首歌可以让错过的人放下过往,也可以让正在爱着的人珍惜当下,珍惜彼此。这种说法也许有道理。但作为“天没有亮就睡不着的年龄.只会感慨不会感动的年龄;只有哀愁没有愤怒的年龄......是吻女人额头不是吻女人嘴唇的年龄.是用浓咖啡服食胃药的年龄.是下午茶,忘了童年的晚餐吃的是稀饭还是馒头的年龄……”(董桥言)的我却不以为然,我得到更多的是人生的感悟:人生就像是“可可托海”,在长路漫漫、心雨茫茫的“可可托海”旅途中,天无永久的晴朗,人无永远的顺利,谁都有雨天没伞的时候,谁都有遇到困难、挫折、无望的一天。正如爱迪生所言:“每一个人都是一个小小的海湾”。人人又都像是“可可托海的牧羊人”,在宿命的轮回中穿梭、在无奈的重逢和离别中轮回、在期待着希望和失望的反复中生存……但最终谁在“可可托海”等你?我想,不会是“养蜂女”,只能是“牧羊人”自己。只有你自己真正变强大了,你才能撑起生命的坚强,迎来属于自己的洞天世界。《新唐书》中有说: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生活给我们每一个人的东西,其实都是一样的。谁的脚下也不会平坦,谁的生活也不会无波。无论工作和爱情,坎坎坷坷才是原貌,跌跌撞撞才能前行。如果说人生是一片湛蓝的天空,那么失意则是一朵漂浮的淡淡的云。从这个意义上说,“牧羊人”追求的喜怒哀乐,就像“养蜂女”,她能给“牧羊人”快乐,又能给“牧羊人”无尽的思恋和悲伤。但我们永远又不能像故事中的牧羊人那样作践自己,糟蹋自己。佛经中说:“万般皆苦,唯有自渡”。它告诫我们,遇到生活中的无望和逆境,要学会换个思维,让心转个弯。佛语也曰“一念放下,万般自在”。是呀,长路漫漫,事与愿违是常态,放下执着即是放过自己。一位作家曾说:“路走完的时候,不是路到了尽头,而是我们该转弯了。”懂得转弯,是一种生活的智慧。水能直至大海,就是因为它巧妙地避开所有障碍,不断拐弯前行。条条大路通罗马,过了心里那道坎,拐个弯,就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就像牧羊人,当他得知养蜂女已经嫁人,还在呆若木鸡般地等着,等着……这行为,我既理解,又不解。这个世上,道路千万条,最难走的从来不是脚下的路,而是心路!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智者和徒弟一同下山,智者问徒弟:“如果你前进一步就死,后退一步则亡,那你该怎么办?”徒弟不假思索地说:“我会往旁边去。”很多时候,牛角尖和峰回路转,就在一念之间。梁启超曾说:“变则通,通则久”。通往最终的成功和幸福的路有很多,并非要执着于一条走不通的道路。知晓转弯的人,才能找到出路。人这一生,别和自己和他人较劲,要学着和生活和解和现实和解。“天涯无处无芳草,人生无处不知音”。牧羊人为什么不想想已经婚嫁的养蜂女即使重新回到自己的怀抱,你岂不又拆散一对姻缘了吗?何况,今天的她,已经不是昔日的她了。所以,要接受任何人的渐行渐远,也要接受任何人的分道扬镳。不要像幼儿园的孩子似的,抓住妈妈的手就不肯放下,“舍得”,有舍才有得。上帝为你关闭了一扇门,一定会为你打开另一扇窗。人生最美妙的风景,应该是“转念”和内心的淡定与从容。在没写下面内容前,我首先申明,我是唯物主义者。但我也认为,人世间的一切,冥冥之中,皆是定数!得到也好,失去也好,拥有也好,没有也罢,要相信,这一切都是上天最好的安排,顺其自然就好。有时候,你认命比抱怨和执著还要好,对于不可改变的事实,你除了认命以外,没有更好的办法了。这不是得过且过,因循苟且的消极宿命人生。因为生活已经多次告诉我,人活一世,总有一种无奈,是命中注定。想要离开的,即便你付出了全部,也徒劳,注定擦肩的,即便你做出了改变,也白搭。很多感情,是你的不用留,不是你的不必留,何必太执着,缘来坦诚相待,缘去坦然对待。对牧羊人说,能偶遇养蜂女,就是万幸,离开也好,陪伴也罢,过程才是最重要的。不管结局如何,都应带着一颗感恩的心,感恩遇见,这样,心不负欠。所以,我们要想改变命运,扭转乾坤,先要改变自己的内心,只有改变了自己的内心,才能真正地改变自己的命运。否则,只能是越执著命运越坏。每个人的一生都注定像牧羊人和养蜂女那样跋涉坎坎、品尝苦涩与无奈。但世上的很多事,好事会变为坏事,坏事也会变为好事。人的一生,本来就是成败相随,好坏更替的统一体。换一种心态就能换一种方式生活。也许牧羊人会说,“子非鱼,焉知鱼之乐?”(《庄子》中言)你不是我,你如何理解我受伤的心呢?当然,生活的酸甜、爱情的苦辣,只有自己清楚。不错,但人活一世,各有各的苦,各有各的甜。做菜注意火候,做人总要讲究分寸。周国平说过:“懂分寸,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之一” 。其实,世间万物皆有分寸,人生有尺,贵在有度。“水不渡人,人自渡之”。一个善于把握分寸的人,才能把握自己的人生,红尘过往,没有人握得住地久天长,唯有珍惜现实。与其在念念不忘中折磨自己,不如在顺其自然中渐渐淡忘……

“那夜的雨也没能留住你,山谷的风它陪着我哭泣……”——《可可托海的牧羊人》这天籁之音又在我耳畔盘旋。我似乎又看到那位哈萨克牧羊人,不听我的劝告,又冒着寒风暴雪,执迷站在可可托海的空旷的牧场上,木然地仰天长望,翘首企盼养蜂女神的降临……殊不知,此时的养蜂女正和着与《可可托海的牧羊人》相同的旋律,唉声唱起《可可托海的养蜂女》(本人为养蜂女所作):

那夜的雨 怎能挽留住我

山谷的风 它陪着我哭泣

我的驼铃声就怕惊醒你美梦和睡意

我累了 你就这样忘记我

我唱的歌 请你忘记吧

你唱的歌,我也不会一醉不起

我愿为孩子

翻越雪山,穿越戈壁

只能不辞而别

还要断绝了所有的消息

心上人,你不要在可可托海等我

说实话,我嫁到了伊犁

不是因为那里有美丽的那拉提

也不是那里的杏花

才能酿出我要的甜蜜

毡房外,又有驼铃声声响起

要知道,那一定不是我

我已不能唱出以前那样动人的歌曲

再唱不出 传奇的美丽

让你难忘记

……

作者简介:王永波,中国散文学会写作中心创作员、平台签约作家、湖南特立研究所特约研究员、作家协会会员、《人民日报》(海外版)小记者指导员;《读写算》《新教师教学》《快乐作文》特约编辑,《小学生学习报》特约记者。业余时间在报刊杂志上发表了小说、童话、寓言、散文等600余篇;参加全国诗歌、散文等大赛多次获奖。近期在全国20多家文学平台和电台发文。个人事迹曾在《跨世纪名人怀历》《课程教育研究》《读写算》扉页中登载,面向全国发行。作品集有《轨迹》《痕迹》《足迹》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