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不是正确,科学是等待被证明成错误的结论!

1

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几乎每天都会进入谁对谁错的争论。

如果人多的时候,多数人的观点会被认为是对的。但往往多数人的观点在以后的实践中发现也不对,这时就有人会说,真理总是掌握在少数人手中。

“真理总是掌握在少数人手中”一般都是马后炮,因为少数人的意见在讨论的时候不会被认可。其实这样的争论多半不是对错之争,是利益之争。多数人的选择代表多数人的利益,多数人不想为少数人牺牲利益,也就是多数人愿意为选择承担后果,而少数人的利益被牺牲。这是社会相对公平的体现。社会达不到绝对公平,只能向着牺牲利益人数更少或之后能得到相应补偿的方向上努力。

如果在争论的过程中有权威力量出现,权威力量能把控其他人的利益,这种争论就无效了,其他人只能服从。常见的现象就一个家庭有一个强势的爹或妈,家庭成员就都没有说话的份儿了,只能听他(她)的。而这样,一个人或少数人的选择是以牺牲所有人的利益为代价的,这也是社会残酷性的体现。

如果争论对象只有两个人,两个人的力量又势均力敌,那就麻烦了,对与错的争论将永无休止。直到一个人放弃,这就是两口子吵架,所以好多人在这个时候会拉上孩子当筹码。

而这类争论,无论开始有多么理性,最终起作用的一定是感性,而感性本身就没有对错之分。

2

一说到对错、真假我们就会想到科学,而我们对科学一词的认识更是模糊不清。

有人说,中国人最不讲科学,中国人落后等等。

其实这和人无关,和我们文化发展的脉络有关,每个民族都有一套属于自己的认识世界的体系,比如我们的阴阳相生相克之说。只不过人类在发展过程中把以古希腊数学为基础的、能够通过证明方法完成的认识世界体系定义为了科学。

先是日本把西方的Science一词翻译成了汉字“科学”,康有为把“科学”一词引进到了中国,在五四运动后被广泛使用。

也就是说,现代中国人理解的科学一词主要来自西方的认识世界体系,而并非我们的传统文化体系,并且把我们传统的认识世界体系定义为了封建迷信。

科学的对立面并不是迷信,而是谬误,是伪科学。如果把所有科学都当成真的,那反倒是迷信。

但我们在追求进步的过程中,这方面的进步主要是社会的进步,而不是科学本身的进步,或者叫追赶西方社会的过程中,我们把科学当成了正确。谁一提出科学就不能质疑,谁质疑科学谁就是迷信。

这种认识的根源是我们把科学拿来当反封建的武器,其实我们从秦到清都不是封建社会,这一点已经得到了史学家的认可,准确地说科学被我们当成了反皇权社会的工具。

这样一来科学就不但有了正确性,还有了道义性,这就完全脱离了科学的本义。

3

科学是西方人认识世界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有几个特点。

一、可以通过实验证明。

这里说的是实验,并不是实践。

这就限定了很多人类自身的活动是不能用科学来判定的。你可以做水的实验、电的实验、小白鼠的实验,就不是进行人体实验。这就是科学的人文精神,也就是说,科学首先要具有人文精神。当年日本人说他在东北搞的科学研究,全世界人都说,你不是,你是在杀人。

二、科学活动所得的知识是条件明确的,不能模棱两可或随意解读,并能经得起检验。

也就是说,你不对反着说、正着说都对,条件必须是单一的,结果也必须是一致性的。

这里就涉及到了我们平时经常遇到的问题,就是一种药啥病都治,这种药自然就不具备科学的属性。另一个就是一种药有人吃好使,有人吃不好使,这种药虽然经过了多次的科学试验,但也不能说明使用这种药就完全科学的。这也是世界很多大学都不把医学当成科学的原因。

三、不能与任何适用范围内的已知事实产生矛盾。

这里讲的已知事实就是公理,不需要证明的,也没法证明的道理。

这些公理或都叫公设一般都是数学概念,所以数学是所有科学的基础。

比如,一个平面内两点之间直线最短、通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a+b=b+a,这都是不需要证明的,如果在科学的研究中得出的结论反推之后,证明了一个平面内两个之间直线并不最短,或1+2并不等于2+1,那么得出的结论就一定是错的。

四、可证伪性。

这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这一点要求科学的结论一定要给出一个能证明这个结论不对的直接方法。

比如,人半个月一点水不进,一定死。这是一个科学的结论,那么证明的方法就很简单,只要有人半个月一点水不进没死,这个结论就被推翻了。再比如,牛顿认为,时间和空间是两个独立的概念,彼此之间没有联系。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证明,时间和空间是有关的,时间可以弯曲。反过来说,天主教认为上帝是存在的,这个观点就没法证明上帝不存在,好多天文学家、物理学家也试图证明过,但都没办法证明上帝到底存不存在。

科学的可证伪性就是说只有有办法证明是错的结论才是科学,永远对的结论就是伪科学。科学是求真的过程,不断地实验,不断地实践,而这个过程永远不会完结。

你说一个观点是永远对的,那就不需要证明了,这个过程也就完结了。

毛主席说人类总是不断地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人类永远不会停止在一个水平上,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科学的精神、科学的态度。

科学的态度、科学的态度是什么?

马克思说,怀疑一切。

不让怀疑的结论就是假的、就是伪科学。科学不是信仰,不能信仰科学。

如果你相信科学永远正确,那就是迷信。迷信的反面是不信,不信才是科学。

4

中国古代科字的意思是用斗来量谷物,到了唐代科就是科目,指科举的项目。当时分两科,明经科和进士科。明经科考经学和时务策。进士科除考经学和时务策以外,还要“加考诗赋”。

中国传统上将所有的知识统称“学问”,古代将关于自然物道理的学问称为“物理”,因此古代的物理即是自然科学,数学学科独立于“物理”之外,我们叫算术,属于术。再有,我们古代关于化学的学问也叫术。

到了明代,我们把关于自然规律的学问称为格致,即格物致知,以表示研究自然之物所得的学问。直至中日甲午战争以前出版的许多科学书籍多冠以格致或格物之名。

传统意义上的科学就是自然科学,包括: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理学、天文学,另外还有两个科学的基础学科——数学和逻辑学。

因为中国人给科学戴上了正确的帽子,所以,我们想让什么正确,就说它是科学,把关于社会领域的学问也叫科学——社会科学。

这些年有学者提出,应该叫社会学科,关于社会的问题都是说不清道不明的问题,也就是没有统一的条件,也得不出来统一的结论。也就是我们日常生活当中总争论的问题。

除了小孩之外,我们不会去争论用手直接摸电线会不会被电的问题,这就说明我们接受了科学的结论。可以肯定的是,在社会问题的争论中,我们很少去做理性的思考,做出的都是感性的、基于利益的判断。一个最简单的事实是,在这种争论中,谁说自己绝对正确,谁就会被打脸。因为科学结论的出现就是等着被推翻,所以科学精神才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

最后,说说中国的中西医之争。如果按照传统的科学定义,医学只属于经验学,只不过西医借用了很多科学的手段,比如生物学、化学方面的知识,它也只属于科学的应用学范畴,没有办法得出基于统一条件的统一结论,也不是科学。这样,再用科学的方法去批判中医不科学也就不适合了,更何况西医在发展过程中引入了很多心理学的元素,其实跳大神也是一种心理疗法,所以,没什么好争的。

但是,这其中表现出的科学即正确的反传统思想是值得警惕的,彻底否定中医的人就是认为科学的就是绝对正确的。

绝对正确就不让质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