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老子哲学是自然唯物主义之道

老子高瞻远瞩,在2600年左右向世人提出“有物混成”的自然唯物主义的哲学观点。“有物混成”是老子哲学的理论基础;物质的永恒运动,推动了宇宙形成和发展,是世界发展的根本动力。《道德经》25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25章是老子阐述哲学观点的主要一章,在《道德经》中具有很重要的理论地位。告诉我们:第一,老子之道是精微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之道《道德经》21章说:“道之为物”,这句话精确地回答了什么是道?道是物质的。25章说:“独立而不改”,是说这种混成之物不依靠其它任何东西而独立存在,物质是道的第一属性,永恒不变。25章开头第一句话说:“有物混成”,是说“道之为物”的物,是由诸多混合物而组成,不是由某种单一的物质组成。老子接着说这种混成之物“先天地生”,从时间上确定了混成之物的历史地位和名分,为《道德经》42章道生万物思想进行了理论铺垫。《庄子 大宗师》说:”生天生地,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寂兮廖兮”,指出了原始混成之物是寂寞无声、寥寥无形的精微物质。《道德经》14章说这种精微物质是“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这种混成之物的表象虽是虚无的状态,我们不能以此否定“其中有物”,“其中有精”,“其精甚精”、“其中有信”的客观事实。混成之物是虚而不虚、无而不无、空而不空之物。老子所述的无形、无声的无,是表象和形式上的“无”;“无”是用来表述天地开始之际的混沌状态,不是真正意义和实质上的“无”。而“有”才是“有物混成”的有,才是老子21章说的“道之为物”的本质。老子以上论述"道"是“有物混成”的理论,充分证明老子哲学之道是自然唯物主义之道,这是铁证如山,无可非议的事实。也是我们确立老子“道法自然”是自然唯物辩证法的重要依据,还是我们肯定老子的宇宙观是唯物主义宇宙观和老子是一位自然唯物主义者的重要依据。第二,这种元始精微物质是生天、生地、生万物的原始的“真一之气”《道德经》39章:“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一”的理论,是《道德经》中很重要的理论,无论对于宇宙形成、气功养生,还是治国、平天下理论,都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一”究竟是什么?《列子 天瑞篇》说:"一者,形变之始也。清轻者上为天,浊重者下为地,冲和气者为人,故天地含精,万物化生。”《道德经》42章提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道生万物的理论。“一”被道家历代专家学者称为“真一之气”。到了“真一之气”时代,宇宙从“无”出现了“有”,才有了“一”的概念。原始宇宙的精微物质不知经过多少十亿、百亿年的蜕变,结束了虚无的表象,实现了有“一”的历史性突破。宋 张伯端说:“道自虚无生一气,便从一气产阴阳,阴阳再和成三体,三体重生万物昌。”宋 薛式《还丹复命篇》:“万物皆从一气生,天清地浊禀生成。”宋 白玉蟾《玄关显秘论》说:“此乃真一之气,万象之先。太虚太无,太空太玄,杳杳冥冥,非尺寸之可量,浩浩荡荡,非涯岸之可测,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大包天地,小入毫芒,上无复色,下无深渊,一物圆成,千古显露,不可得而名者,圣人以心契之,不获已而名之曰“道”。”没有“真一之气”就不会有道生万物的伟大壮举。第三,原始精微物质的运动是宇宙万物生成发展的根本动力这种精微物质依靠什么能量才能生成世界万物呢?靠 “周行而不殆”、循环往复、无穷无尽、永不停止地的永恒运动。运动、只有物质的运动,才是宇宙自然界生成发展的根本动力。“除了运动的物质以外,世界上什么也没有(毛泽东)。”《庄子大宗师》:“天无私载,地无私载;天道运而不积,故万物成”。正是由于天地无情、无私、永恒地运载而永不积累的精神,方能完成自然造就万物的伟大壮举。第四,元始的精微物质是天地之母、万物祖根丁野鹤《逍遥云》说:“三教一元这个圆,生在无为象帝先。悟得此中真妙理,始之大道祖根源。”《道德经》25章说"寂兮廖兮"的精微物质是“先天地生。......可以为天下母”;4章说:“渊兮,似万物之宗……,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52章:“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庄子 达生》说:“天地者,万物之父母也。”这是庄子对老子说的“有名,万物之母”的发展,符合老子关于”万物负阴而抱阳”的阴阳学说。《庄子 知北游》:“通天下一气耳”;《庄子 至乐》进一步说:“气变为形,形变而生”,更加明确指出,无形之气,变化为有形之物;有形之物生成宇宙天地,又变化出生命。《庄子 在宥》说:“今夫百昌,皆生于土,而返于土”。《列子 天端》说”种有几,若蛙为鹑,得水为继;得水土之际,则为蛙蠙之衣;生于陵屯,则为陵舄;陵舄得郁栖,则为乌足;乌足之根蛴螬;其叶为胡蝶……万物皆出于机,皆入于机。”列玉寇认为:物种起源来自于自然界给予的机会,自然物在水的滋润下才有了继续繁衍的生机,有了水土的共同滋养和土的存在,低洼之处生长青苔,丘陵之地生长车前草,车前草有了鸟粪会长成乌足,乌足根部变成土蚕,乌足的叶子变成蝴蝶,……万物出生、入死都来自于自然界给予的机会,这是世界最早提出物种起源的理论。英国剑桥大学文学博士安妮.鲁尼说:“古希腊哲学家阿那克西曼德在公元前6世纪就提出,最初地球上的生物从泡泡泥浆中产生。随着陆地与水的分离,它们中的一些适应了陆地生活,一些适应了 水中生活。他认为,最早的人类也是有这些经典的鱼类演化而来。”公园6世纪,大体相当于我国隋朝时期,隋朝比春秋时期晚约800年,也就是说老子、庄子、列子提出的生物起源理论,早于古希腊哲学家提出大致相同的理论800年左右。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是自然界的存在物,是自然界长期进化的产物,是自然界的一部分。马克思说:“那些现实的、有形体的、站在稳固的地球上呼吸着一切自然(空气)的人,他本来就是自然界,直接的是自然存在物,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恩格斯说“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是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中,并且和这个环境一起起来的。” 恩格斯还说“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界之中。”老子有关自然造就天地万物的思想,与西方世界提出的“上帝造人”的理论格格不入,符合马克思关于“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是在他们的环境中并且和这个环境一起发展起来的”的科学论断。《道德经》45章:“大盈若冲,其用无穷”。大道的作用无始无终、无穷无尽,极其广泛深入人们日常生活之中,无所不有,无处不到,无所不为。大道精神“四达并流,无所不极,上际于天,下蟠于地,化育万物,不可为象,其名同帝(庄子 刻意)"。综上所述,老子哲学是自然唯物主义之道,是老子自然唯物主义辩证法的理论基础,也是老子之德和老子“长生久视之道”理论基础,在整部《道德经》的经文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地位。笔者赋诗一首作为本章的结束语宇宙原始物浑成,无名无声又无形,独立存在而不改,周而复始动不停。阴阳运动生一气,生化无形变有形,千变万化生天地,天地造物人其中。天地乃为人之祖,不爱自然理难容。劝君莫忘根和本,华夏子孙万代兴。

(0)

相关推荐

  • 生众

    ​天地所以 生万物也众: 运动适当 运动过度痉挛 运动过少萎厥 中央,病多萎厥 厥是 气血倒流 不走四肢 营气,动脉静脉 另一个系统走细胞 精气心动四肢末梢 还有说法: 阴阳所走的 方向不一样 道长内 ...

  • 《庄子》与庄周

    <庄子>又名<南华经>,是战国中期庄子及其后学所著,约成书于先秦时期.司马迁说"庄子著书十万余言",<汉书·艺文志>著录五十二篇,而今本< ...

  • 如何理解老子的“无名学说”?

    开经语 宣道贵德抱无得一 行善利生济世救人 虚静恬淡寂寞无为 知强守柔神定气闲 求真返朴天地人和 慈心大用智慧超逸 道常无名玄同无碍 上德无己法雨无边 学习道德经,开启大智慧 26 无名学说 .老子说 ...

  • 《世界哲学源流史》中国战国时期哲学之三:道家学派

    中国战国时期哲学之三:道家学派 春秋末期老子创建的道家学派到战国时期发展为不同倾向的两支.一是以宋钘.尹文为代表的唯物主义哲学流派:一是以庄周为代表的唯心主义哲学流派.他们都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

  • 第2章老子哲学是自然辩证法之道

    关注 <道德经>25章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要效仿地的法则,地要效仿天的法则,天要效仿道的法则,道的法则就是"道法自然." 老 ...

  • 第16讲 第14章 老子哲学中的佛学与量子力学——“无形”的力量【我读老子】

    视之不见,名曰"微":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夷".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 ...

  • “自然”究竟是什么意思?浅谈老子哲学

    "自然"是老子哲学乃至道家思想的核心范畴. 老子五论"自然",讲到"百姓谓我自然""希言自然""道法自然&qu ...

  • 朱熹哲学中“自然”概念的内涵和角色

    吴亚楠 一般而言,"自然"主要被看成道家思想的核心概念,但是实际上儒家对于"自然"也有许多思考①:虽然它不像"仁""礼" ...

  • 《道德经》第十七章:我即自然

    [原文] 太上,不知有之 :其次,亲而誉之 :其次,畏之 :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 我自然". [译文] 有道的君王, 人民不知道他的存 ...

  • 一个“无”字,让老子哲学从世界精神孕育者,变成心最毒的权谋术

    道家的"无为"思想历来被曲解为"什么也不需要做",顺其自然便可,"无不治"则被理解为权谋思想. 自从韩非以权谋思想释读老子后,历代对老子思想 ...

  • 老子哲学中的理想执政者应该做什么?

    一.民能"自富": 万物作不为始,物质需求的自给自足 <老子>五十七章说:"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欲不欲而民自朴."王弼 ...

  • 哲学概述: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说起哲学大家并不陌生,哲学是西方主流思想的发源地,东方讲的是伦理哲学,自从亚里士多德创建了哲学体系后,哲学给人带来很大的思维模式方法,从古代至今我们国家由唯心主义价值观发展到唯物主义价值观,唯物主义反 ...

  • 《道德经》第一章 老子传真

    道可道,非恒道也:名可名,非恒名也. 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 故恒无欲也,以观其妙:恒有欲也,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解说] 本章是<道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