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长沙合肥南昌再次握手!成渝“第四极”面临变数?

13小时前

  文丨西部菌

  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之后,谁是中国经济“第四极”,一者备受关注。它的主要竞争者就是中西部两大头部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

  熟悉西部城事的朋友应该知道,自年初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提出后,我们就认为“第四极”基本就确定是成渝城市群了。不过,长江中游城市群并未放弃努力。

  来源:泽平宏观

  12月11日,以“新时代、新格局、新合作、新发展”为主题的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第八届会商会在江西省南昌市开幕。武汉、长沙、合肥、南昌四省会城市在会上签署了《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2021年合作重点事项》等文件。

  根据《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2021年合作重点事项》,四省会城市明年将围绕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合作行动计划(2021—2024年)编制、金融科创要素对接、工业互联网互联互通、政务服务优化等16项重点开展合作。

  长江中游城市群的最新动作,是否意味着“第四极”之争再添悬念?成渝之后,长江中游城市群会是第五个上升到国家战略的城市群吗?

  01

  首先要厘清的一个重要事实是,虽然我们目前所提的长江中游城市群,一般都默认包括武汉、长沙、合肥、南昌这四座省会城市,已经举办到第八届的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会商会,也是由这四大省会城市参加。

  但是,根据2015年4月国务院批复的《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长江中游城市群是以武汉城市圈、环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为主体形成的特大型城市群,也即一般所说的“中三角”。

  换言之,在国家层面,合肥其实已经“落选”了长江中游城市群。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合肥落单。去年底公布的《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中,合肥被提及13次,仅次于上海、南京、杭州,高于宁波、苏州。也就是说,合肥其实是长三角城市群的重要成员。

  那合肥有没有可能既参与长三角城市群,又加入长江中游城市群呢?这一点,此次合肥主官的发言中其实已经有透露:

  合肥将承担“左右连接”的义务,用好“左右逢源”的优势,不负“左邻右舍”的帮助,全力做好“牵头的事”、积极配合“协办的事”……

  但是,就国家级城市群来说,一座城市同时“脚踏两只船”,似乎还未有先例。

  因此,如果是以武汉、长沙、合肥、南昌四座省会城市为中心来打造长江中游城市群,它首先还需要通过国家层面的认可这一关。

  02

  今年四大省会城市参加的会商会在南昌举行,是自2013年以来的第八届。与往年相比,主要有两点不同。

  一是,四大省会城市之外,还有黄石、岳阳、安庆、九江等十二个观察员城市参加,并且共同签署了《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与观察员城市2021年合作重点事项》。

  这标志着,它的内部合作,将由过去的四大省会城市逐步延伸到区域内的次级城市。虽然,这种“扩容”仍是非制度性的,但对于长江中游城市群的进一步融合发展,无疑是好事。

  二是,去年的会议明确提出,学习借鉴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先进经验,共同完善协作会商机制,携手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加快迈向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

  但今年,至少从公开报道来看,已不见类似的表述。也许有人会说,这可能只是巧合。但注意,2013年2月举行的第一届会商会,就明确提出了联手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

  所以,西部菌认为这并非巧合。一个时间点值得注意。去年的会商会是于12月4日在合肥举行。而一个月后举行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正式提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这意味着成渝城市群打造“第四极”,至少在国家层面获得了明显倾斜。由此,西部菌在这里下一个不太谨慎的判断——长江中游城市群,至少短期内很大可能都不会再提“第四极”的目标。

  03

  长江中游城市群与成渝城市群,各自的优劣势到底在哪?

  从体量,无论是人口,还是面积、GDP来看,长江中游城市群要明显压成渝一头。

  来源:搜狐城市

  在面积上,长江中游城市群是珠三角的6倍,接近成渝的2倍,甚至有说法称,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群。

  常住人口方面,长江中游城市群仅低于长三角;GDP则接近长三角的一半,超过珠三角、京津冀、成渝。

  所以,从体量方面,长江中游城市群确实有实力做“第四极”。

  但是,城市群毕竟不是“画圈”,最根本还是要看经济发展密度和融合程度。

  如果以湖北、湖南、安徽、江西的部分区域来组建长江中游城市群,意味着将横跨四省,这种多区域融合发展,首先就意味着巨大的沟通协作成本,要处理的利益关系也非常复杂。

  或许有人会说,长三角一体发展,也囊括了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四省市。但是,不管从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还是从其内部产业发展梯度,以及城镇化水平来看,长三角都处于中国城市群的最高一档,这是长江中游城市群无法比拟的。

  相比成渝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在中心城市的辐射能力、文化认同、国家战略地位等方面,都要明显低第一档。

  成渝拥有重庆和成都两大国家中心城市,且一个是直辖市,一个是副省级城市。另外,川渝此前已经有相当浓厚的文化认同基础,民间交往频繁,心理距离也非常近。城市群的融合发展,也只涉及川渝两地的关系处理。

  长江中游城市群,则只有武汉一个国家中心城市,其在区域内的辐射能力和影响力也不及重庆、成都。更重要的是,这四大省区的文化认同较弱,“散装”特征较为明显。

  结合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的先例来看,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顶级城市群,都至少有两个主力中心城市的支撑。在这一点上,成渝同样具备。

  但长江中游城市群,除了武汉,GDP第二位的长沙,明显还难以称得上是中心城市。

  当然,论内部城市的梯度发育来说,相对成渝,长江中游城市群的确有优势。不仅四大主力城市之间已经形成梯度接力,如南昌GDP为武汉的一半左右,其余还有襄樊、宜昌等次级城市的支撑。

  相对来说,缺少有力节点城市支撑的成渝,在这方面还需要加快补课。

  但就国家战略的加持来看,成渝已经明显占得先机。

  目前,成渝双圈已被确定为要建设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同时要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

  相对来说,长江中游城市群在国家战略上的定位,还需要进一步明确。

  04

  当然,“第四极”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成渝和长江中游之间有竞争,其实是好事。

  目前在中国,除了前三大顶级城市群可以说是实至名归,成渝和长江中游要真正撑起“第四极”,其实都还任重道远。

  但作为中西部最大的两个城市群,它们的发展水平,对于中国未来的区域发展至关重要。

  一个对应大后方的稳定,一个是连接南北、启承东西,一个带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一个肩负着引领中部崛起的重担,哪一个都具有极强的战略价值。

  尤其是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两大城市群的战略站位将更加突显,这也同时意味着更大的发展机遇。

  眼下,成渝双圈规划纲要即将出炉,距离国家战略的落子,只有一步之遥。相信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升级,也不远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