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看不懂的天价艺术品,当初瞧不上,后来买不起

譬如人称“中国山水画三百年来第一人”的黄宾虹,也有此遭遇。他的画曾被人说“脏”,甚至送人对方都不要,但后来他一幅《黄山汤口》,却拍出3.45亿的天价!

黄宾虹《黄山汤口》

与吴冠中、朱德群并称为“法兰西三剑客”的赵无极,也难幸免。他被称为“西方现代抒情抽象派的代表”,但就因为他是抽象派,有人便说他的画是“小孩涂鸦”“我也能画”。

说这话的人,可能没想到,赵无极画作的价值会暴涨至今天的地步,在艺术品市场炙手可热。

2011年,赵无极的《22.7.64》的拍卖价为3538万港元;2013年,他的《30.7.64》以3820万港元成交;而到了2017年,他的《29.01.64》,一举斩获2.026亿港元!

赵无极《29.01.64》,1964年作

其实,若对赵无极多加了解,也就不会说出“涂鸦”等幼稚的话。

早在很久以前,赵无极就是国际公认的大师。法国国家勋位团三级勋章、艺术文学勋位团一级勋章、巴黎市荣誉奖章,以及相当于艺术界诺贝尔奖的日本帝国艺术大奖等,都被他收入囊中。

2002年12月,他还成为继朱德群之后,第2个当选法兰西艺术院终身院士的华裔画家。

说赵无极瞎画的人,恐怕还在后悔,为什么当时没入手几幅吧。

赵无极的创作分为两个阶段。首先是1955年至1972年,这时他的创作,是被法国艺术评论家达尼埃尔·马歇索称之为反射着“光外之光”的阶段。赵无极试图以透明和抽象的淡彩、光色的嬗变来营造中国式的虚幻意象,画面色彩以黑、褐的冷色调为主。

赵无极《风》,1957年作

尤其是1972年前的几年,那时他的妻子陈美琴生病,他整日陪在妻子的病榻边,作品大都灰暗悠远。后来更是少有心情画大幅油画,而是重新拾起国画笔,在宣纸上画起水墨画,评论家称这个时期的画是“令人心碎的绘画”。

赵无极与妻子陈美琴

1975年后,他的油画又进入新阶段,追求诗的韵味和意境,用另一种方式表现大自然。

他的画幅越画越大,油画技巧越来越酣畅淋漓,色彩越来越艳丽明亮,中国画的环式构图也越来越多。这些作品更具风景的意味,画面情致更像泼墨山水,但它仍然是油画。

“意境”,是中国文人墨客最爱挂在嘴边的两个词,只是他没用国画去表达。东方的宇宙观“道”、“大象无形”,只能借助于抽象的方法来诠释。

进入21世纪,尤其是近几年,赵无极的画作价值水涨船高,屡创纪录。这种变化,一来因为赵无极于2013年逝世,作品只少不多,二来是更多人开始真正认识、欣赏到了他的作品之美。

贝聿铭设计香山饭店时,特意邀来赵无极创作了两幅山水壁画,但在饭店开幕时,有位退休军人出身的人对贝聿铭说,“赵无极这种画,我也会画。”彼时赵无极就在贝聿铭旁,贝聿铭忙打断他:“不要乱说。”

贝聿铭(左)与赵无极(右)

有趣的是,一个香山饭店的服务员,日后谈及赵无极这两幅画时却说,“乍一看,看不懂,但每天走过来走过去地看,越看越有个琢磨头儿,越看越有味。”古人说,“欲知其妙,初观莫测,久视弥珍”,正是如此。

赵无极为香山饭店所作壁画

其实,别人看不看得懂,赵无极从没考虑过。“最重要的是坚持你自己,为自己画画。画画是自己的语言。有时自己懂就行了,别人会慢慢懂的。”

赵无极能做的,就是根据心境,画好每一幅画。在法国艺术界,一直有这样一则的美谈:自己的每幅画,赵无极都能准确说出创作时间和创作背景。

因为每幅画,赵无极都把它当成自己孩子,小心对待。据他儿子赵嘉陵描述,赵无极是个完美主义者,如果一幅画好的画没有及时从画室拿走,他势必会不断在画上进行修改。

能被称为大师的人,十有八九都少不了这种天赋:勤奋。勤奋是一种天赋,就像《射雕英雄传》里的郭靖,别人说他笨,其实他是努力型天才,用心专一,还肯不厌其烦地练个100遍,最后普普通通地推出一掌,对方有再多妙手都挡不住。

“比你优秀,还比你努力。”说的就是像赵无极这样的人。他从来都衣食无忧,肯这么拼,全因热爱。90多岁时,他还这样说道,“我不怕老去,也不怕死亡,只要我还能拿画笔、涂颜料,我就一无所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