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的冷宫为何至今不开放,溥仪晚年道出实情,颠覆了大家的认知

历史 2021-09-13 17:19:19 来源:百家号

故宫在早期是皇权的标志,封建帝王的权力中枢,但同时也体现了当时人们的智慧与才干。时代发展的今天它又成为我国的文化瑰宝,具有不可估量的建筑艺术欣赏和历史价值。

曾经的平民和老百姓想要到这里来一趟,只能按辈子算。家族第几代人到过这个地方,这可是值得吹嘘的祖上荣耀,如今则大有不同。

大清统治者本以为这样的美梦会持续许久,直到道光十二年,英国政府以林则徐的虎门销烟等为借口,决定派出远征军侵华。同年6月,鸦片战争正式开始。

或许是老天爷的安排,从这里就对大清百般折磨。道光帝在去世后,咸丰、同治、光绪三位皇帝先后上台,但都以短命结束了皇帝一生。还有一位名叫溥仪的皇帝,更为悲惨。

每个人看似都是“集大权者”,但实权都牢牢掌握在慈禧手中。后者看似名声不怎么好,不过大清王朝寿命的延续确实有人家一部分功劳,前前后后顶了半个多世纪。

随着老佛爷的去世,权力斗争来到了“巅峰阶段”,每个人都在等待着机会降临,直到溥仪皇帝就位。殊不知仅仅持续了三年之久,在辛亥革命爆发后,溥仪被迫退位。

封建帝制走向尽头的同时,曾经的皇宫也逐步向人们开放,成为著名的旅游景点。不过这里的冷宫从未开放过,整个故宫则被蒙上了一层“神秘感”,这到底是为何?

何为冷宫?如今代指存放不用的东西的地方。在那个特定的时代,这里都被用来存放皇宫中君主安置失宠的后妃、皇子等。

诸位在看史书时,想必经常会瞄到这样的字眼,比如“天子大怒,将谁打入冷宫”。但凡来到这里,后半辈子基本上就是没了希望。从侧面也可以看出一点,宫廷斗争就是这般的残酷。

新中国成立后,故宫不再是什么稀奇地方,只要你购买门票,就可以一览曾经皇帝身处之地。许多外地游客慕名而来,到这里打卡拍照。

随着游客越来越多,一些人发现了这里的不寻常。故宫游客如此众多,为何每天下午就会关门?有人认为天黑的缘故影响游客体验,但春夏秋冬一整年都是5点天黑吗?

这样的说法听起来有些道理,但在喜欢推理的网友们面前,根本站不住脚。更惹人好奇的是,作为一个旅游景点,有些地方却不向游客开放。

人的心理就是如此,你不告诉我我偏要知道,互联网上开始大肆流传一些关于这些场地的说法。因为声音较强,官方后来进行了“辟谣”,但还是没能说出真正的原因。

好奇心的驱使下,人们每天翻看着这样的消息。1992年,有一位游客表示他在故宫的墙上看到了3名宫女。这得多荒谬?你还别说,人家用相机记录下来了这一“精彩瞬间”。

这样一来,冷宫就被贴上了许多莫名的标签,最多的就是“不干净”。人们再把关闭这个地方的事实联系起来,这岂不是事实的存在?看来是怕人们跑到这个“晦气之地”。

从这个时候开始,民间开始流传各式各样的“鬼故事”,游客们的内心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原来是各种无限美好的遐想,现在全部成为了“恐怖”的代名词,这……

因为游客数量的锐减,工作人员当时进行了回应,为何不开放这些地方?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保护文物的需要,并没有外界流传的那样神奇;

其次有些地方文物珍贵,如果游客们无意间造成了破坏,将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从历史价值方面考虑,最终做出了关闭部分地方的决定。

你越不让我看,我就越好奇,咱也不知道是不是研究团队的“战略思维”,吸引更多的游客。后来有史学家借用溥仪的书籍进行了分析,最终发掘了这一事实的根本原因。

溥仪作为在故宫生活的亲历者,自然有着足够的“发言权”。在《我的前半生》一书中,他这样说道:

冷宫这些地方是十分破败的,基本上都会被帝王们遗忘,故宫如此之大,国库没有多余的费用来维修不需要用的地方。

名义上是处罚一些皇室子孙和嫔妃,实则早已被皇帝们所遗忘,更别说花费巨资对此地进行修缮。加上国库的亏空,有点钱自己还想消费一下呢,谁会花费在这上面。

换个角度去想,皇帝都不来这里,他凭什么去建设此地?如此破败的地方,这些人来到这里基本上就结束了生命。

新中国成立后,“冷宫”的恢复才被提上日程。1973年、2011、2020年曾三次进行过维修,但这个过程是十分困难的,所以花费的时间也比较长。

有的地方都是木质搭建,已经被蛀虫腐蚀,稍微一个不注意就有可能遭遇生命危险。既然是一个“半成品”,加上具有一些安全隐患,为何要将它开放给游客呢?

去年故宫方面曾表示过,2025年之内开放面积会达到85%,其中会不会包括冷宫的开放?

诸位可别再听信什么样的传说,故宫是封建社会后期明清两代的皇宫,是历史的缩影,是中国文化传统的结晶,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的见证与载体,这又有什么值得隐瞒的东西呢?

我是溯古君,感谢您的阅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