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卧位” LLIF 手术:cadaver 可行性研究及早期临床经验
cadaver 研究设计
取一男一女2具新鲜cadaver,并在可行手术节段进行椎间融合;
切开皮肤,沿腹膜后间隙进行钝性分离,通过外侧入路到达椎体;
在可行手术节段(L1-2~L4-5)置入牵开器,完成椎间盘切除;
需注意腰大肌和椎间隙位置、L4-5椎间隙和髂骨位置;
术后,解剖cadaver,检查是否有损伤;X线片检查每个椎间隙的终板损伤和椎间位置。
早期临床经验
收集人口学和医学数据、LLIF节段、融合器角度(度)、融合长度(水平)、手术细节(估计失血量、手术时间)和并发症概况。
记录第一次使用牵开器时的牵拉时间以及前后电生理阈值。
从手术前和手术后站立X线片中收集脊柱骨盆参数。
从术后X线片和CT影像评估cage是否沉降。
收集治疗前后ODI、VAS等生活质量结果评分。
体位
患者取俯卧位。
在髂后上棘放置髋垫以最大限度保持腰椎前凸;将患者固定于手术台。
在对侧放置支撑垫以在植骨过程中提供对腰椎的张力。
靠近手术台边缘对侧放置支撑垫以促进髂骨和肋骨的分离,特别是患者髂骨高度较高时。固定胸壁(瞄准头端)和髂嵴(瞄准尾端)以进一步分离肋骨和髂骨。
手术入路通常倾向于选择凹侧或腰大肌解剖较顺利的一侧;如果两侧平衡,鉴于血管解剖位置,更倾向于右侧入路。
用C臂或CT导航定位节段;
调整Jackson手术床以便正位定位;
调整手术床水平与墙面垂直以便侧位定位;
在侧面标准方式标记切口;
手术范围包括腰椎后部、双侧髂后上棘(用于神经导航跟踪器的放置)和侧方入路区域。
手术医生坐在手术入路同侧,采用腹膜后经筋膜入路,钝性分离到达椎体外侧(图A);
牵开器垂直于俯卧位时患者的椎体,置于“安全区”,并利用侧位透视进行确定(图B);
逐级扩张腰大肌,并进行肌电图监测(图C);
连接牵开器(图D);
透视确定牵开器的位置,再行椎间盘和对侧纤维环切除(图E);
cage可提供10°-15°的前凸和8-10 mm的高度,根据患者的解剖因素和骨质选择合适的cage;
以标准的方式使用导航,通过前后透视成像放置经皮椎弓根螺钉(图F);
结果
俯卧位时,可在L1-2到L4-5节段进行LLIF手术;进入L1-2需要扩张T11和T12肋骨。 解剖检查没有发现血管、肠道损伤,前纵韧带松动,放射学检查未发现医源性终板损伤。 植入物长55~60mm,高度8~12mm。
最常用的融合器为10°(9/14);
平均住院时间175±101min;
平均出血量19±14ml;
平均每节段牵开器时间15±6min;
平均电生理阈值如表2所示。
术后MRI和CT显示各节段椎体间植入物位置良好,未见下沉;椎弓根螺钉置入后,未见椎弓根外侧或内侧断裂;
术前平均ODI为55.1±30.4,术后平均28.5±18.0;术后早期随访时平均腰背痛评分从6.0±2.3,改善为1.6±0.8。
案例说明
讨论
结论
来源:脊柱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