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世医言》——虚火论(三)
无论您远走何方
虚火论
第五章:实火与虚火
对于虚火与实火,程钟龄在所著《医学心悟·火字解》中,赞同朱丹溪火以虚实二字括之,他说:“夫实火者,六淫之邪,饮食之伤,自外而人,势犹贼也。虚火者,七情色欲,劳役耗神,自内而发,势犹子也。”
因此程氏把实火称之为外火、贼火,把虚火称之为内火、子火。阳火与阴火:病理变化中的火邪,可以统分为阳火与阴火两大类。凡实火、贼火、壮火,统称为阳火;虚火、子火、相火,统称为阴火。五脏之火、五志之火、六淫化火、气有余便是火等,统在其中矣。
实火的病理:
1
岁运太过:当年火运太过,气候久旱。
2
六淫化火:风、寒、暑、湿、燥侵于人体,日久成郁,郁久化火。
3
饮食失节:饮食太过,膏粱厚味,嗜酒和煎煿之物,皆能积热化火。
4
高温作业,烈日之下,锅炉之旁,火邪煎熬,津液耗伤,火毒内炽。
虚火的病理:
1
胃阴不足:饮食劳伤,损伤胃阴,胃阴虚而生内热。
2
阴虚火盛:肾水不足,而致肝失滋养,木郁化火,或心火上炎。
3
阴盛逼阳:火之不藏,由于火气极虚,水寒极盛,逼其火外越,正如赵养葵说:“平日不能节欲,以致命门火衰,肾中阴盛,龙火无藏身之位,故游于上而不归。”
4
肝气抑郁:肝郁化火多为情志不随,火从内生,因肝木喜条达,若情志抑郁,神气不畅,则气郁化火。
第六章:实火证治疗原则
火证治疗原则是泻火、降火。
泻火法:
主要是指清火、清热、清阳、泻火。是用寒凉药治疗热证、火证,亦即八法中的“清法”。
火热之证有气分、血分、实热、虚热之分,腑腑偏胜之殊。清法又有甘寒清阳、苦寒泻火之异。
阴虚阳旺则出现头昏,口苦,唇舌干燥,心烦不寐,面红耳赤,咽喉干痛。治以育阴清阳。方用资生清阳汤。
若阳明热盛,发热不退,口干舌燥,烦渴引饮,脉洪数,舌红苔黄。治以清气凉营。方用白虎汤、清营汤。
若热毒内攻,火邪蕴积,出现疮疡肿痛,溃烂流脓,脉数,苔黄。
治法:泻火解毒。方用黄连解毒汤、仙方活命饮。
降火法:
主要是攻下降火,亦即八法中之“下法”。
阳明腑实,热邪久羁,神昏谵语,出现痞、满、燥、实、坚的症,或热结旁流,或内热炽盛,脉沉数,舌赤,苔焦黄起芒刺。
治法:降火通便,荡涤实热。方剂:大承气汤、小承气汤、凉膈散。
第七章:虚火证治疗原则
饮食劳倦:特征是头昏心烦,纳呆滞,口干,唇舌糜烂,胃脘灼痛或胀痛,大便秘结,或大便偏溏,脉细数,舌红,苔薄黄。常见病为萎缩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辩证:劳倦内伤,胃阴虚损。治法:养阴益胃。方用麦门冬汤、香砂益胃汤。如属脾胃气虚,大便偏溏,辨证:阴火乘土。治法:补气升阳。方用补中益气汤。
思虑房劳:特征是头昏,面赤,失眠,遗精,五心烦热,记忆减退,脉细数,舌赤,苔薄黄。常见病为神经衰弱。辨证:肾阴暗耗,血虚火亢。治法:滋阴降火。方用六味地黄丸、左归饮。
肾阴虚极:特征是头昏,肢软,面赤,下肢厥冷,烦躁而渴,甚则昏厥,脉虚大,舌紫,唇青。辨证:阴虚已极,阳无所附,龙雷之火上越。治法:引火归元。方用金匮肾气丸。
■ ■ ■
本文作者:洛阳~许宝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