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白的冥想 | Paul Caponigro

WEIBO:森雅艺术馆
喜马拉雅:森雅艺术馆
绿洲:森雅艺术馆
INSTAGRAM:senya_gallery
www.triceratops-design.com
“我更倾向于去寻找我所见的事物“背后”的东西。我看到树、我看到河流、我看到……我觉得在它们的“背后”,或者说在它们“内部”,是有“灵性”的,它们存在于眼睛所看不见的部分。所以我开始尝试去拍下它——琢磨如何去呈现这些事物的灵性。这是个难题。因为摄影这种方式是非常“现实的”、非常“具体化的”,所以我需要找到一个方法,这就是我选择拍摄黑白照片的原因。黑白照片更为抽象。而彩色照片会使人和现实事物的距离太近。我使用黑白摄影,因为这样可以更抽象,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事物。”
美国摄影大师保罗· 卡普尼格罗(Paul Caponigro)被誉为摄影史上“直接摄影”流派最后的“继承者”。他以直接、纯粹的镜头语言,创造了一个个独特的黑白影像世界。黑与白连绵不断的影调对峙与交织,既让人看到物质存在的永恒之美,又让人听到物质内部激荡的旋律,更赋予观看者一种超脱被摄物体视觉限制的可能性。

“直接摄影”流派(Straight Photography)是在20世纪上半叶由美国现代摄影之父阿尔弗雷德·施蒂格利茨(Alfred Stieglitz)所倡导的,提倡摄影应该直接记录、不对画面进行人工的雕琢,注重观察,让被摄物体的形态通过清晰的细节和丰富的影调层次来自我表达。由此,“直接摄影”揭示了摄影语言独特的、客观的审美属性。“直接摄影”流派也是摄影现代主义运动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是摄影成为独立艺术的里程碑,对摄影艺术的形成和发展都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卡普尼格罗曾说,是安塞尔·亚当斯教会了我摄影的技术,爱德华·韦斯顿教会了我摄影的观看,而米诺·怀特则教会了我如何表达自我。毫无疑问,他是“纯影派”风格摄影家中最后一位世界级著名摄影大师。
卡普尼格罗的爱好极为广泛,涉猎了音乐、绘画、哲学、佛学等领域。而从他的整个人生历程来看,音乐和哲学则是他生命中另外两条重要的脉络。他从12岁便开始学习音乐,并在一生的影像创作中融入了音乐般的旋律;而在24岁时,他受到神秘主义哲学的影响,并在43岁时开始耗时数年进行有关呼吸冥想的修行和研究实践活动。
谈及摄影与音乐的关系,他说:“我通过摄影来学习光影,通过音乐来学习声音;我通过耳朵去感知声音,而摄影则是通过我的眼睛。尽管如此,它们都进入了我的内心,并通过不同的方式传达出来。如果想让我的作品更具美感,更像一件艺术品,我必须发自内心去创作。所以对我而言,摄影和音乐其实都是一样的。”
卡普尼格罗不断尝试用具象、现实的摄影去呈现世间万物的“灵性”与诗意,他使用黑白摄影而使作品更抽象,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改变事物的“外在”。他认为黑色是一种能够超越日常经验的表现方式,是一种能够取其精髓的纯粹方式。在他的银盐影像世界中,树林、枝叶,山路、石子,抑或是普通的苹果和梨子,都是他宏大生命乐曲的音符。它们深沉、安静而柔和。它们暗示这其中存在一些东西,超越了所拍摄的事物的外在表象。
卡普尼格罗喜欢慢慢地去拍摄身边的事物,并不像大多数纪实摄影师那样去抓拍瞬间发生的故事。“我的两只眼睛,其中的一只会不断地观察周围发生的事物,但我其实并不想去融入它们,只是远距离地观察;我的另一只眼睛则会专注于我的作品,并且深入地探究其中。” 卡普尼格罗这样解释道,“所以你们可以看到,我的这一只眼睛永远是和我的心在一起的,这也正是我为什么那么喜欢音乐的原因。每个人做事都有自己的逻辑,而我更愿意跟随我心中的节奏。”
我们看到卡普尼格罗的银盐影像中,逆光下向日葵的神秘轮廓、负像里波浪起伏的树叶、树林中飘然而过的白色鹿群等等,恰是一首首通过眼睛而聆听到的乐曲。在黑与白之间,是无尽丰富和细腻的灰色在演奏。镜头如此靠近自然物,仿佛每一个物体都带着呼吸般的客观存在。而这种细致入微的准确呈现,又开辟出了一条逃离客观存在的幽径。视觉的引诱、听觉的潜伏、呼吸嗅觉的内心召唤,卡普尼格罗就这样带着我们在黑白的诗意世界中冥想。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