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ETH学建筑,看北欧女神校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有何与众不同的特质

ETH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
建筑学院精准解读
分享人

J
AHO奥斯陆建筑与设计学院
ETH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
挪威注册建筑师,独立建筑师,曾就职于朱锫建筑事务所,奥斯陆JVA事务所和苏黎世Topotek 1建筑事务所。毕业于奥斯陆建筑与设计学院,曾学习交换于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师从Christian Kerez。尝试通过最基本的建筑学语言去推敲,直至构建建筑。通过建筑接近真实,让建筑回归到本身物性的一面。
目录
INDEX
01.学院构成
02.课程设置
03.教学特色
04.申请要求
05.Q&A
×
本文7031字,50图,阅读需要18分钟
01
学院构成
ETH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建筑学院有五个大的方向,分别为建筑与设计、建筑历史与理论、建筑历史与保护、建筑技术、景观与城市。这五个大的方向基本涵盖了建筑学院所有科目的设置,大部分的建筑课程都在建筑与设计这个研究方向里,以建筑设计为主,而其他四个方向为辅。
|教席
教席是研究和教学人员组成的小组,通常由一个常任教授掌管,这位教授会决定教席中人员的聘任,同时建筑学院的院长也由教席中的教授轮流担任。
1.建筑与设计(IEA)
ETH在建筑与设计方向里就有28个教席,其中可能会有大家耳熟能详的名字。
·Caminada
教席中会有来自德语区的教授,比如Caminada,这是一位以乡建为主的设计师,其所有的项目都在一个名为“Vrin”的村子里。
Caminada的住宅
学校的小型体育场
·Christian Kerez
瑞士本土的建筑师Christian Kerez,在ETH是一位很有国际影响力的设计师。
·Adam Caruso
Adam Caruso是一名英国的建筑师
·De Vylder
活跃在比利时建筑界很有名的建筑师De Vylder,曾经拿过一个在建筑方面非常有含金量的奖项。他的教学方式非常有趣,并且在学校中提名了“最受欢迎的教授”。
De Vylder的作品大部分以手绘为主,同时配有手工模型。在他的作品中,基本上不会看到有电脑辅助做的图,包括平面图和建筑表达等都是手绘形式。
·Momoyo Kaijima
来自日本的Momoyo Kaijima 貝島桃代,是Atelier Bow-Wow的合伙人。
她的作图风格是图像和剖透视相结合,有着非常细致的作图方法,很多同学非常喜欢这种表达方式,所以非常受大家追捧,她现在在ETH是一名常任教授。
上述列举的教授基本都是有很多年实践经验的建筑师,他们的教学方向上会偏重于实践,不同的工作室也有非常明确的教学方法和培养目标,最后的项目成果风格也非常不同。
2.建筑历史与理论(GTA)
建筑历史与理论方向有四个教席,但这四个教席主要以研究为主,会有一些选修课和一些博士的项目。这个机构也是ETH的出版社,大家比较熟悉的ETH的《建构建筑手册》,还有ETH每年的年鉴都是通过这个出版社进行出版的。
3.建筑历史与保护(IDB)
建筑历史与保护方向,有一位教席。
4.建筑技术(ITA)
建筑技术是第二大的研究机构,分为了好几个不同的方向,包括建筑设计、建筑建造和预制、机械臂研究的方向、还有3D打印等。
Concept for the new Olympic Stadium for Tokyo 2020
上图是他们刚刚完成的东京奥林匹克竞赛场的解构模型。
Venice Architecture Biennale 2016
上图是16年Philippe Block教授带着学生,在威尼斯的双年展上做的Beyond Bending项目。
这个项目的主要材料只有石块,块与块之间的相互堆叠,没有用任何的粘合剂和钉子,只是利用它们之间互相嵌合的关系搭建起来,通过各种视觉和构建的元素,展品表现了构建仅受压应力的形式之美。这个项目不仅仅因为它们独特的表现美学,还因为它们在减少材料浪费的同时实现了效率和稳定性的潜力。
 
5.景观与城市(LUS)
景观与城市方向更偏技术、做research,他们会做很多Mapping的分析类工作,包括把瑞士的整个景观用不同的图像表示出来。上图就是用点云的方式,扫描进电脑形成的一个三维模型。
02
课程设置
关于建筑专业,ETH一共分为了两种硕士课程。第一种是传统意义上建筑学的理学硕士Master Architecture,第二种Continuing Education则类似于国内的在职研究生的项目,针对有一定经验的建筑师。
第一种建筑学理学硕士是两年制,使用德语或英语进行教学;另一种Continuing Education是根据学生选的研究方向,学习一年到一年半不等,虽然ETH是公立学校,正常的理学硕士是不用学费的,但这个方向是自费的。同时两个专业的学位也不一样,一个是MSc,一个是MAS。
|学习要求(建筑学理学硕士)
这是一个两年的项目,学分要求修够120学分,同时还需要完成6个月的实习经历,所以学生正常毕业需要两年半的时间(两年的学习+半年的实习)。ETH比较注重以实践为导向的教学方式,会把学生在学习期间的实习经历作为今后学习的反馈,而且这种反馈会让你在做毕设时,有一个比较明确的目的。
在总学分中,设计课程占据了主要部分。其中Architectural Design占了42个学分,Master’s thesis毕业设计占30个学分,这两部分就几乎占了一半的学分。
其他辅修的课是围绕设计课进行安排的,但Electives类的课程相对来说会比较自由,而Seminar week、Focus work会有规定的必修的科目,每学期有4个月的学习时间,贯穿整个学期,中间还会有外出调研的一周,可能是去外面看一看房子,也可能是做一些Workshop。
03
教学特色
ETH和大家熟悉的英美教育有所不同,我看到过申请英美的学校的同学会有大量前期的分析类的工作,去做大量的分析图,这些图解和分析工作跟设计本身的权重会是同等重要,甚至图解部分大过设计本身。
但ETH的教学方法跟这种重社会学分析调研的方向不太一样,ETH比较关注更具体的东西,关注具体的建筑是如何与我们的生活产生息息相关的紧密联系,你又如何使用你的房子,如何欣赏一个房子的。关注是一个建筑学对物质的讨论,注重核心就事论事的问题,而图解和分析图也不会被列为设计本身的内容。
1.类比建筑学
讲到教学特色,不得不提到的是ETH乃至瑞士建筑学界的一条学筑主线--类比建筑学。部分同学可能会问“类比”是什么意思,比如我们经常会把少年、儿童比喻成祖国的花朵,这种把看似不相关的两种事物联系起来,其背后表达的是新生或生长的状态,类比就是这样的一种思维方式。
2.类比建筑学教授
谈到类比建筑学有两位不能绕开的人物,也是在ETH有过教学经历的两位教授,意大利建筑师Aldo Rossi和他当时在ETH的助教Miroslav Sik(后来一直任教到18年退休)。
·Aldo Rossi
Aldo Rossi , 1931-1997
由于瑞士当时的社会背景是大家都不怎么讨论建筑本体,不怎么在乎建造,更关心的是一些社会问题或意识形态的问题。所以在Aldo Rossi发表完他的著作《城市建筑》后,于1972年来到了ETH任教,在1974年离开。
在ETH的任教过程中,他最开始做了一个非常基础性的工作,带领学生们测绘了很多大大小小的村庄还有苏黎世的旧城,这种测绘方式为之后回到关注建筑学本体,以及类比建筑学的发展定下了一个非常强的基调,一直到后来对于类型学衍生出来的类比建筑学的讨论,持续到了几十年后的今天。
·Miroslav Sik
Miroslav Sik
Miroslav Sik当时是作为Rossi的继任者,他在Rossi的基础上又将类比建筑学向前推进了一步,很多瑞典著名建筑师都是Sik在ETH教授的学生。
Sik不把建筑当成是绝对的个人发明创造,而是将一些历史的参考作为学习的起点,但这种学习不是简单的引用,而是鼓励学生从历史的学习里汲取营养,去模仿一种氛围,这种方法更像是某种暗示或者拼贴,最后再进行打磨和推敲以及一系列本土化、陌生化的操作。
案例一
比如在Christian Kerez的ETH毕业设计里,他做的是一个火葬场,看到这个作品我们非常轻易就能联想到Kazuo Shinohara筱原一男的建筑,也是这种坡屋顶、混凝土分量感十足的建筑。
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大概能看出来Kerez感兴趣和研究的方向就是从筱原一男的作品、建筑中得到的灵感,包括他之后慢慢脱离这个影子去形成自己的语言。
案例二
包括大家非常熟悉的Valerio Oligiati的方案,也和左图的筱原一男的作品有异曲同工的地方,但是他已经把筱原一男的方案消化到了他的建筑里面,到最后大家也很难说这个设计有其他的建筑师的影子,他把这个案例隐藏到了他的建筑项目的背后。
《The Images of Archiitecture》
上图是Valerio Oligiati在15年出的一本名为《The Images of Archiitecture》的书,邀请了一些建筑师选择一些图片,这些图片可以是对建筑的解释,也可以是建筑的灵感源泉,这些图像成为了这些建筑师的很重要的灵感来源,也可以当做建筑师的建筑隐喻。
案例三
Peter Zumthor在Shelter for Roman Ruins的项目,做了一个矩形的天窗,和左图的瑞典一位已故的建筑师Lewerentz的black box的工作室项目之间又隐约有一点默契。
04
Studio介绍
·Adam Caruso的Studio
Caruso其实继承了类比建筑学的衣钵,但在类比建筑学的基础上进行了更加细腻的操作,具体我们能从Caruso的教学里清晰的感受到。
在设计课里一共分成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大概持续3-4周,没有直接展开设计工作,而是进行了案例分析以及做大量的文献阅读,最后案例分析的成果和设计课的成果要求一样,所以它的案例分析也很有深度,包括案例分析的背景介绍,还有极具代表性的图像的选取。
第一阶段
这是一位Studio的同学做的卡洛·斯卡帕在意大利北部小城的博物馆改造的1:20模型,选取了一个典型的角度进行拍摄。
包括这个方案的平面图、总图和剖面图等,这些都是前期案例分析的内容。
其实这些案例不仅限于建筑的范畴,也可以是一幅画,比如上图这幅文艺复兴时期的油画。
甚至可以是一部电影的场景。这种空间感也会给学生启发,运用到自己的设计里。
第二阶段
第二个阶段才是真正方案本身的推敲,首先是对之前找的参考案例进行进一步的消化,然后尽早讨论材料、形式、光线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产生的图像,然后以一个非常具体的人的身份去把握空间的氛围。
这种先以氛围为主然后推导出图片的方式,是非常现象学的操作,之后再画平面,然后以平面的秩序把这些图像串联起来。最后呈现为在模型里精心挑选角度拍摄照片,之后再用Photoshop简单处理。
所以在Caruso的Studio里,模型成了设计的工具,最后图像的选取是最终呈现结果。而且在最后呈现的时候,大家不怎么关注模型本身,而是聚焦于选取的图像。
·Christian Kerez的Studio
虽然Christian Kerez也接受过类比建筑学的教育,在初期也延续了这种方法,但是后来他努力开辟了另一个方向。
比如试图突破结构极限和技术。大家应该听说过“一墙之宅”,就是每一层只有一面墙把这个房子支撑起来,这种看起来非常简单却能带来非常复杂的空间效果的操作,具有非常大的张力。
包括他家的房屋,也是自己设计的。
上图是他之前做的学校和办公楼的竞赛,其实他一直在试图找到用结构定义空间的手段,把结构变成建筑向前发展的突破口,而不再隐藏结构。
Kerez的Studio也要求学生做大比例的模型,方案前期也不带任何预判的介入,最后制作一系列对于特定空间的模型,每个讨论的阶段都要打印两个A0大小图幅的图像,以人的实际尺度丈量和感知空间。
虽然Kerez也会在他的空间中提到人,但具体和Caruso的社会经验的人不一样,Kerez强调的是更加抽象的一个对象,所以整个空间里更加强调意志形态的相互碰撞,空间氛围退而求其次,他觉得空间氛围不是建筑设计的一个起点。
包括在对建筑自主性和文脉的态度上,Kerez也是和Caruso持完全相反的态度,Kerez强调建筑的自主性和独特性,包括重视空间的建筑本体,弱化历史文脉的操作手段。
比如在课程开始的时候,Kerez不会给一个特定的场地,而是会给很多关于空间类型的研究,然后为研究成果找到一个合适的场地放在里面。这种操作有点像命题作文,给你一个框架、主旨,然后你自己去填充内容,最后去找寻和你的房子息息相关的背景,去作为你最后的成果。
这是当时Studio的一位学生做的关于哥特教堂的类比,但是最后特别抽象的把屋顶、柱子、地面完全连在一起,形成一个有机的空间。
Kerez之前出过一本名为《不确定的确定性》的书,他提倡从一个不确定性的开始到确定的结束。虽然Kerez和Caruso都出自同一个建筑学的脉络,但之后却发展成两种截然不同的工作方法,这种多元化、兼容性也是ETH教育的特色。
·其他课程
结构设计是一门必修课,从结构设计1到结构设计7也是由浅入深,由一开始的案例分析到最后做自己的结构设计。
结构设计课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方法是将这种结构和力流进行图解化,将建筑解构成符号,这种方法叫做图解静力学。
它的核心原理是将合力与分力的平行四边形的矢量关系,转化为共点的三力平衡。比如重物的悬挂问题,就是把平衡的三个矢量连在一起变成一个闭合的多段线,表示你分析的力是成立的。这种工作方法非常直观且摆脱了复杂的力学计算,从定量计算变成了一种定性方式。
包括Kerez也用这种方法在他的“一墙之宅”里进行了推敲,进行了拉力、张力的最简单的力学分析,和结构师不停地进行原型的调整也是基于图解静力学,这种方法架构起了结构师和建筑师之间的桥梁,让结构师在前期就可以用非常简单和直观的方式进行沟通。
05
申请要求
学校官网上会有一些对于学生的背景、学分、作品集和语言的详细要求,也要求德语的成绩,德语等级要等同于雅思7分或托福100分,还要求有6个月的实习经历。在某些学科比如建筑历史、建筑结构这些课会有学分的要求,你要达到ETH本科的学分要求。最后就是对作品集的详细描述。
硕士的申请日期是每年的11月15日至12月15日,从去年开始,申请硕士就要求语言提前达到要求,德语达到C等级。
·作品集要求
ETH对作品集的格式、页数、项目数量、项目侧重点等都有非常清晰的框架性要求,你能做的就是在框架里做不同方案,这种非常精细的对比就更考验申请人对方案本身的理解。
06
常见的Q&A
1.ETH有没有英语项目?
一开始讲到ETH有两个方向,一个是建筑学理学硕士,一个是在职的建筑学的研究,理学硕士的研究是一定要德语的,另一种是根据你研究的方向而定,有些是英语的项目就不需要德语成绩,其中Adam Caruso的Studio和Christian Kerez的Studio都是英语授课。
2.听说ETH对结构与节点很重视,国内的学生过去如何能够适应或加强这方面的基础?
其实这也是国内建筑教育的一个短板,在国内设计课和你所学的其他的课包括结构、构造没有联系得很紧密,所以会造成一种脱节的现象,你的设计做完之后和其他科目是不相关的。
但在ETH,所有的科目都是非常紧密的教学方式,非常值得大家去体验。即使你对于建造、结构没有任何基础从零开始,它也会有一个由易到难的课程设置方式,在研究生阶段也可以选一些本科的结构课或构造课。
3.瑞士的就业市场好还是挪威?
因为我之前在瑞士和挪威都工作了一段时间,就我了解总体来说,瑞士的建筑业和挪威相近的地方在于是一种非常本土保护的状态,如果你是ETH毕业的,在瑞士找工作或者实习是可行的,但如果你想来挪威找工作,它会优先考虑本土学校的学生。
但在瑞士工作有一个难点是它对于工作签证要求的特别严,所以你在毕业之后可以找到工作,但在签证这一块可能会被移民局卡掉,想长期在瑞士工作的话,还得要一个很强的留在瑞士的理由,比如你跟着项目或你有一项非常独特的技能。但在挪威这种情况没有那么严格,基本找到工作就可以留在那里。
4.请问对于想进行建筑实践的本科生,去美国院校和ETH这种比较实际的欧洲院校大概是怎样的区别?哪边更合适?
你先要有一个对于学校、不同语区、不同国家有大概的了解,最好先花一点时间了解一下两边不同的教学模式,看你自己喜欢哪个方向,如果你喜欢建造,喜欢非常在地的,对于建筑本质追论更多的话,可以考虑来欧洲ETH或者其他比较好的院校。
·建议:针对应届的学生或者刚毕业有点工作经验的学生来说,在你做这些学校的申请工作之前,最好有一段实习经历,这段经历会让你相对了解建筑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你会对建筑有一个更加切身的体会,在这个基础上你会相对明确之后你想要的建筑教学的方向。
所以在择校之前可以先找个公司实习,这样到学校会相对目标性明确一些。因为学校一般都是两年的学制,这个学制导致课程非常紧凑,在学期一开始你就要马上进入到状态里面,而这种状态很难容你再去反思或犹豫。
扫码获取免费留学评估
2020@Shanghai Studio

支持一格海外设计课

如果你在看,请让我们知道哟 💜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