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小辑丨重阳:遍地黄花
“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每逢重阳,不但茱萸叶、雄黄酒必不可少,登高赏菊也成为节日标配。
重阳节已入深秋,“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此时登高远眺,满目疏朗秋景,遥思远方亲友,怎能不让人心有所感、下笔成章?
肖云(广东深圳)
秋色又一次爬上来
这时节适合在故乡写诗
适合在枯井边
用修辞打捞落叶
适合在天空下
用目光劫持归雁
适合与邻居完成
“还来就黄花”的约定
适合于田野模仿
“醉把茱萸仔细看”的神情
天气凉了
青苔和远山渐渐开始变暗
我用15°角眺望不属于我的繁华
在这个唤作“他乡”的城市里
和思念一起病变 一起发黄
一起把蜕下的情感
交给枯蓬 交给玉门
在9月9日 我习惯了
一个人
怀念一个叫故乡的地方
一个人
怀念一个叫爷爷的人
郭建军(新疆额敏)
登高祈福赏山川,
九月风光别样天。
夕照枫林如焰火,
晨笼露水似甘泉。
莫怜梧叶纷纷坠,
且看黄花处处鲜。
撷颗茱萸添寿禄,
重阳留梦会来年。
刘文峰(山东德州)
即使身在他乡
也定要登上山巅
跟秋天道个别
说说此刻的眷恋
匆匆归去的鸟儿
将朝旭啼成晚霞
想来母亲的鬓边
已簪了一朵菊花
在午间的瞌睡里醒来
我看见一场狂飙
漫卷着一团团白草儿
越过那长亭古道
谷晶晶(山东济南)
菊花揉进月色
芳香成一枚酒杯
登上高山之巅
思念如小溪
叮咚而来
奔腾出故乡的小路
今夜,菊花在搬运思念
穿越了万水千山
站在时光的渡口
你又新了一次
我也是
朱睿(山东潍坊)
记得前年九月初九,朋友兴致勃勃提议相伴去登山。
“何苦人挤人地去给大山量周长?”我话一出口,便遭到七嘴八舌的反驳,这个说“重阳节登高怀远是雅兴”,那个说“你未老先衰缺乏挑战困难的信心与姿态。”
我无言以对,只好随行,只是心中对他们所言登山之深意,保留了一份好奇。
来到山脚下,看山上人走如蚁,想来山上望我们亦如是,不由莞尔。
看来,人既毋需妄自尊大,也毋需妄自菲薄。
斜坡、台阶、平坦处、逼仄处交替,绵延而上,人只需堂堂正正,抬脚即走最为稳妥,于是,一步便有了一步的收获,沿途风景总不同。
山水相依,大自然的设计总是鬼斧神工,令人叹为观止。
例如:峰回路转突见白练瀑布悬于眼前,一泻而下,飞花碎玉,水声激越,蔚为壮观,让人顿觉词穷。
倒是小朋友立即吟诵出“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千古佳句应情应景,随着赞叹声起,他们小手一指“看!霜叶红于二月花。”
秋风送爽,红叶穿过时代的久远,再一次惊艳了我们的双眸。
世人总说“山盟海誓,沧海桑田”,群山巍巍,里面又蕴藏了多少时间与空间的哲学命题?
山是大地风骨坚硬的脊梁,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而在这份空间的通达旷远里,又传递着多少人类深沉、悠远的思绪!
人微如尘,大山当前,我们为了“登高望远”,“居高声自远”,所以坚信“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所以我们的思想最终能够紧密团结、积聚成高山仰止。
相伴登山,在相互依恋中给予彼此鼓励,可我们最终征服的还是我们自己,在克服懈怠的过程中不停增长必胜的信心,人只有登上山顶,才能领略“无限风光在险峰”的意义;明白“山高人为峰”的真正内涵。
下得山来,情不自禁回首,但见:小溪潺潺,山路蜿蜒,人流如织,秋光好,风清扬,山峦起伏,宽厚有深意。乘兴而归,留山色无限在我心!
秦嗣峰(吉林蛟河)
总有那么一个高处
高过往事
高过故乡
登上去望望
远方,一条宽阔的河
默然流淌
隐隐约约有父母走动
河边分明有两间慈祥的草房
炊烟袅袅
像回家吃饭时母亲的呼喊
每次都是像泪似的东西
塞住了耳膜和喉咙
丁秀华(新疆额敏)
黄花开尽思难尽,
一缕残香。
一缕残香。
又起西风吹断肠。
谁家翻唱重阳曲,
暗自神伤。
暗自神伤。
人在天涯两渺茫。
清影(山东青岛)
未去登山,未佩茱萸
未饮菊花酒
穿过熟知的街巷
四代人不约而同回家
94岁的奶奶
盘坐在花开的季节里
眉眼带笑
房间里生出菊花的清香
遍地明黄照亮深情
也照亮深情地的告白
喜鹊在窗外
将日子跳得越来越长
厨房里。锅灶热闹起来
姑姑把尘世的暖
烩成一盘盘爱
热气腾腾地端上来
就像端着团圆
在辽阔饱满的人间
盖上幸福的印章
韩秀山(浙江绍兴)
没有拐杖,夕阳扶着群山
比蹒跚的心情还慢
燃烧的血液骄傲赏阅
哪一片红叶可以惺惺相惜
秋天仿佛一夜高远
登高远眺
故乡的方向总有白发摇曳
望穿茱萸秋色
阵阵隐香
恍若去年的菊花
(已载10月14日《德州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