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治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显著

谭某,女性,37岁。

2020年7月19日初诊。患者近一年来反复出现腹痛,以下腹明显,痛即欲便,便后痛减,大便烂,每日5~6次,夹有多量黄色黏液,腹胀满不欲饮食,矢气频频,精神疲倦,今年6月初曾在附近一所医院住院,诊断为慢性结肠炎(左半结肠),服丽珠肠乐等药疗效不佳,住院半月出院,遂通过网络求诊于我,要求中医治疗,来诊时患者上症仍存,舌淡边有齿印,苔黄腻,脉搏弦滑。

辨证:脾胃虚弱,大肠湿热,气机阻滞。

治法:健脾理气,清热解毒祛湿。

方药:黄芪,木香(后下),延胡索,等中药。每天1剂,煎成300ml,分2次微温服,连服7剂。

第8天患者来诊,谓腹痛稍减,每日2~3次,夹有黄白色黏液,舌脉同前,再服上方23剂,病人再度来诊,谓俱有腹痛,大便呈条状,日2-3次,大便不爽,粘液,舌淡边有齿印苔薄黄腻,脉滑,证属本虚标实,条烈未清,继续服肠炎清化裁:牡丹皮,黄连,扁豆,

每天1剂,连服28剂,诸症若失,大便条状,每日1-2次,嘱病人服本人自制之健脾渗湿冲剂以善其后,2个月后复查结肠镜,全结肠未见明显病变,临床痊愈。

按:溃疡性结肠炎的根本在于脾胃,常常虚实夹杂,本虚为脾胃虚弱,标实为湿热、气滞、血瘀。治疗上标本兼顾,扶正祛邪。本例病人属脾虚湿热,气机阻滞之证,以经验方肠炎清化裁:方选黄芪益气健脾,托毒生肌,薏苡仁及大黄清热解毒利湿,荡涤肠胃积滞;牡丹皮、黄连、白花蛇舌草清热燥湿,解毒凉血;槟榔、乌药调理肠道气机,理气止痛,共奏健脾益气、清热化湿、解毒活血之功。后期以健脾益气渗湿之健脾渗湿冲剂以善其后。对于胃肠道疾病重在调理气机,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生与复发和脾胃功能虚弱、免疫功能异常有关,故治疗时常用木香、陈皮、槟榔等调理气机,黄芪、党参等益气健脾,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此外,方中每每加用薏苡仁、白花蛇舌草,既可清肠解毒,又可预防癌变。有研究证实,白花蛇舌草可增强白细胞的吞噬功能,对细菌感染引起的炎症有较显著的疗效,对多种癌细胞有抑制的作用。

(0)

相关推荐

  • 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一例

    巩某,女,29岁,超市营业员 ,石家庄市东简良人. 患者反复发作性腹痛.黏液血便6个月. 诊其舌暗红,苔黄腻,脉弦细滑. 结肠镜检查:乙状结肠粘膜有多发性浅溃疡,西医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 此乃脾胃虚弱 ...

  • 中医中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常用中药!1、生...

    中医中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常用中药! 1.生地榆,肠主传导化物,只容谷粕而难容邪气,湿热毒邪蕴结于内,熏灼肠道,必滞气伤络,传导失常.对湿热毒邪,周鸣崎最喜用生地榆,他认为地榆专走大肠,清热解毒,收敛攻 ...

  • 中医中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常用中药!

    中医中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常用中药!

  • 经方治溃疡性结肠炎一例

    原创:水中火 2021年 4月15日 医案转自民间中医网-经方方药 微信问诊: ----- 2021-03-19 ----- 患者 17:57 我是溃疡性结肠炎病人. 患者 18:03 您好!现在方便 ...

  • 四逆散治溃疡性结肠炎 – 经方派

    消化系统疾病是常见多发病,临床医师几乎每天都能遇到.中医里面脾胃居中,地位尤其尊贵,甚至有"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亡"之语.宋老师在本课中详叙了"七绝脉"--釜沸 ...

  • 乌梅丸合五苓散治溃疡性结肠炎医案

    乌梅丸合五苓散治溃疡性结肠炎医案 邢斌 杜某某,女,48岁. 2015年3月5日初诊. 主诉:腹泻一个半月. 病史:患者10年前患溃疡性结肠炎,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年余病情得到控制.十年中两度复发,都经历 ...

  • 中医中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经典方药。(组成...

    中医中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经典方药. (组成)内服方:炒白术10g,炒赤芍10g,炮姜5g,苦参12g,白头翁12g,炒山楂12g,炒防风9g,薤白10g,制大黄3∼5g,生甘草5g. 灌肠方:用枯矾5 ...

  • 中医中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经典方药。

    ​中医中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经典方药. (组成)内服方:炒白术icon10g,炒赤芍10g,炮姜5g,苦参12g,白头翁icon12g,炒山楂12g,炒防风9g,薤白10g,制大黄3∼5g,生甘草5g. ...

  • 黄芪赤风汤治溃疡性结肠炎配方

    来源:养生之家作者:Holiday 2019-11-24 19:26:15 养生之家导读:溃疡性结肠炎又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结肠炎.黄芪赤风汤治溃疡性结肠炎配方.医案_效果 ...

  • 『名医经验』沈舒文学术临床经验治溃疡性结肠炎 化湿行滞调气血常并行

    ·溃疡性结肠炎总为邪滞肠中,气血失和,其邪有湿热.寒湿之异,病性多为虚实相兼,经主气,络主血,发作期黏液便湿热蕴肠邪在经,脓血便湿热伤肠邪入络.发作期邪壅肠滞,要扭转病势由滞转通,宜导滞不宜涩止:缓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