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古村落】宁远岭头村:遗落在大山脚下的璞玉

【永州古村落】宁远岭头村:遗落在大山脚下的璞玉

陈瑜
 
惊奇!罕见的彩绘和浩大的古建筑群,在永州少见,全国也不多见!
从宁远县驱车一路向西北,新修的公路特别宽敞,往大山脚下深入,继续深入,靠近山脚就有一块村名牌“传统村落岭头村欢迎你”,再上一个坡,继续沿山脚前进,就来到岭头村,一个很大的水塘平铺在村前,塘左侧一条路进入村中。
新修的一个门楼,上书“岭头”,夹在两栋楼房之间,我顿时有些失落,莫非仅仅是消失过后的古村落?
踟蹰地走进门楼,一个不算奢华的门厅,不少村里的老人坐在这里闲聊,向他们打听,也许是因为方言不通,对我不冷不热,依然坐态各异的打量我。
懵叉叉地走进公厅,环顾四周,三进式,青砖青瓦,26根大柱,立于雕花石墩上。第三进上三级石阶即祖宗像,石阶下是参拜地,顶上是八角楼,檐飞四角,其顶高于正厅屋脊,外观先见其楼,再见其厅,从楼顶垂下一铁链,链上挂着一个六角形古式吊灯。有一位不算老的村民来到我面前讲述,公厅始建于明崇祯三年,规模不大,后来道光年间重修成二进式祠堂,现在的规模是民国元年(光绪三年)扩建而成。
走出公厅,一群小学生见我拿着相机奇怪,就热情地带我去穿越他们玩耍的世界,穿过条条青石板巷道,时宽时窄,古村依山而建,逐级升高,纵横交错,记不清穿了多少巷,也记不清拐了多少弯,只得跟随着小朋友钻进钻出,时而曲径通幽,时而豁然开朗,时而惊叹惊奇,幽静的巷道绵延着记不清的历史故事。
古朴的建筑群各自独立,独户独院,现存200余栋,有拱形门内的别有洞天,也有方形门外的秀丽端庄,屋檐下都有各式各样的彩绘壁画,全国罕见,诸如“三顾茅庐、昭君和番、三娘教子、朱仙镇八锤……”色彩绚丽,画工细腻,栩栩如生。
门楣上还有后修改的“艰苦奋斗”、“勤俭持家”、“息园”、“建设农村”、“光芒万丈”等文革时期的口号标语,估计原本的内容更加优雅别趣,从还保持的“履龢”等略见一斑。各家各户的门当也特有讲究,各不相同,有花草、吉语、八卦等精美雕刻。
高耸的风火墙和马头墙,点缀着古村的魅力,见证着历朝历代村民的悲欢离合,兴盛低迷,依旧风姿绰约,依然高高耸立,迎接着远道来客……
古民居中保存完好、而且气势恢宏的有“三座屋”,建于清朝,三座正房、三个天井一墙到底,长约30多米,宽12米,正房北面所建侧房亦是前后连到底。还有“七座屋”,也是清初建筑,位于后半村中心,七座房子呈阶梯式连成一片,上下屋之间共用天井,青砖黛瓦,极为壮观。
顺着山势,登上半山腰环望古村,岭头村所在卧虎形地段。村后延绵的是数千公里的南岭山脉之支脉上古岭,村南北各一条小山脉延伸下田野,犹如卧虎的两只前腿,整个村庄座落于两腿合抱中间,村后是山脊,是虎的脊梁,如同下山扑食的卧虎。“宅居鼎盛,实由地脉钟灵,四时佳木葱笼,一望层峦拥翠;桥横仁水,龙卧波心,峰峙秀林,霏开霁色;早禾洞左环高陇,台子田紧锁下关;江溪萦带,堤树含烟而凝碧……(《古宗谱》村图序言)。
整个古村沿村前的禧钟塘呈扇型而建,房子高低错落因山坡地势自下而上摆开,山上古木参天,藤蔓缠绵,鳞次栉比的屋脊和律动的马头墙彰显当年岭头村的繁华盛况。在永州古村落中,这么大片保存完好的古建筑实属少见。
岭头村主姓欧阳,始祖欧阳昊为欧阳修第八世孙,“禄官三级,任职宁远,喜山川秀丽,民风朴淳,因解组(退休)而就居西洞白田……至九世孙欧阳礼47岁于永乐壬辰移居迁入岭头,至今605年,有四子,人口已四五千余人。人才辈出,在明清时代就已是宁远县的大富村,由于财源雄厚,村庄地势有限,欧阳礼的子孙数百年间分出两千多人移居外村——白田、木华山、黄岭、砠江、广西等地,后分之为四大房:岭头,淌头,木华山,四坊。
枯藤,老树、群山、水塘,一幅迷人的风景图,炊烟、牛田、村夫、暮色,一幅完美的农耕水墨画,远离喧嚣,“乃不知有汉”的祖先们择地于此,构筑着宁静安详和谐的人间天堂。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