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 《雪花人》:一场与生命的最美邂逅!

一场与生命的

最美邂逅

“希望同学们能像雪花人一样,勇敢的去追逐自己的梦想。”

当课堂上这最后一句话说出的时候,我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这节课的结束,意味着一个短暂的告别,同时,我的脑子里却开始一幕幕的闪现出与《雪花人》、与绘本教学、与生命教育的相遇、相逢和相知的情景……

翻开《雪花人》

记得第一次翻开《雪花人》时,吸引我的不仅仅是故事,还有主人公威利一生的执着与坚持。回想起自己小时候的记忆里,无外乎只有“白雪公主”、“小红帽”这样的经典童话,这样的童话固然美好,但似乎少了一些哲理性与教育性。而当看到《雪花人》时,我不禁开始羡慕自己的学生,能够在小时候就接触到这样优秀的绘本,也开始想象着当他们看完这样的一本绘本时,他们能领悟到什么。

而当我真正开始着手于绘本教学时,才发现自己居然不知道该从何下手。和单纯的阅读不同,当生命教育与绘本教学相结合的时候,就不能仅仅局限于让学生读懂故事,而是在读懂故事之后,能否产生自我的共鸣和对生命的认知。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为整个故事穿针引线,引导学生去挖掘绘本故事中隐藏的生命意义。这对于刚刚走出校园、走上岗位,并且从来没接触过绘本的我来说,无疑是一个艰巨和看似不可能完成的挑战。

可是,基于《雪花人》带给我的感动,基于我对生命教育的好奇,我开始一步步的摸索和前进。首先,不是语文老师出身的我,只能从最笨拙的方法起步。我开始从故事本身着手,从自己的角度着手,把整个故事完整的提炼出来,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去叙述这个故事。随后去总结故事中吸引我的原因,或者说这个故事想传达给人们的东西,又或者说它背后所蕴含的生命意义,我想这也应该是我需要通过绘本教学来传递给学生们的东西。在与绘本“朝夕相对”的这许许多多个夜晚,在挖掘整个故事的脉络之时,雪花人威利带给我的感动与日俱增,“一个人、一件事、一辈子”,威利用他的人生完美的诠释了什么是“坚持不懈”,什么是“永不放弃”。这样的感动使我想要去把它分享给孩子们,这样的感动也使我产生了让自己坚持下去的动力。

第一次试讲

找到了故事脉络以后,我开始按照威利的人生轨迹,把整个故事化整为零,分为了四个部分,并将每一个部分分别概括为:“看自然”、“画雪花”、“拍雪花”,以及“离世后”。在概括的过程中我注意到文中在每个阶段里,都会提到威力在这个阶段的年龄,因此我便用一条人生的时间轴,将这几个阶段串联了起来,使威利在不同阶段所做的事情,变得更加的清晰明朗。随后,我开始对每一个阶段进行细致的分析。但由于《雪花人》这个绘本和一般我们所阅读的绘本有很大的不同,其中分为两种文字,一种是该绘本的正文,用大号字体显示,是整个故事的发展情节。还有一种是该绘本的原文,用小号字体显示,此原文分布在大部分绘本页的侧面,字比较多,有很多都是对正文的补充。所以在我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这两种文字着实把我折磨的不轻,我不知道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是该让学生把所有文字都阅读,还是只阅读正文的部分。因此,在我第一次的试课当中,我便挑选了最简单的方法——只读正文。

在课堂上,学生们所有的阅读和理解都只从正文中提取,虽然聪明的四年级学生依旧在最后提炼出了故事中所包含的“坚持不懈”“永不放弃”的精神,但同时,对于威利在努力研究雪花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非常多的困难和阻力,学生们的了解却并不多,因此对于威利研究出雪花之时,那样兴奋和愉悦的情感也体会的并不深刻,正是因为这些原文中很多的精彩部分,就这样被“人为的”错过了。我想这不是作者所希望的,也违背了生命教育的初衷。因此,我开始反思我自己的教学设计,开始正视原文中的每一个小字,它们不仅是正文的补充说明,更是丰满这个故事的“每一根羽毛”,所以它们和正文同样的重要。

第二次试讲

在第二次的试讲中,我开始尝试将所有的原文都让学生去完整的阅读,学生们果然从中挖掘出了很多重要的信息,比如雪花为什么会每一个图案都各不相同;雪花的形成原因是什么;威利到底用了多久的功夫来画雪花;拍雪花的过程中还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威利又是怎么克服的……这些看似是故事主线以外的内容,其实让整个故事变的更加的丰富,也让孩子们更加真实的感受到了雪花人威利拍摄雪花图片的艰辛,以及他拍摄成功后所带给世界的震撼。但这一次的试课经历中,我又迎来了另一个严重的问题——超时。这一次的超时,甚至来不及让孩子们从容的进行展开活动的部分,而是很仓促、很急切的收了尾。这让我又一次陷入了一个两难的境地,到底该怎么处理这正文和原文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