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GFR突变肺癌模型构建技术原理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在细胞增殖和分化中起到重要作用,是目前最重要的靶向治疗靶点之一。突变后导致蛋白功能异常,持续处于激活状态,导致肿瘤细胞的持续增殖。
针对其敏感突变的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是治疗NSCLC最常用的靶向药物,EGFR-TKI疗效好和副作用少,为很多肺癌患者带来希望,是肺癌治疗中的突破性进展。
但是靶向治疗也有其自身的弊端,几乎所有的EGFR-TKI治疗患者最终均产生获得性耐药:第一代和第二代靶向药治疗后出现T790M耐药性突变,第三代靶向药治疗后出现C797S耐药性突变。由此催生了多种携带耐药性突变的EGFR肺癌模型,可用于新药的研发和肿瘤耐药性的研究。
和Kras-G12D突变引起的局灶性肿瘤不同,EGFR-L858R突变引起的是类似于支气管肺泡的弥漫性肿瘤,EGFR外显子19的缺失引起多灶性腺癌[10]研究发现,EGFR-T790M突变小鼠以及EGFR-L858R+T790M突变小鼠比EGFR-L858R突变小鼠的肿瘤潜伏期要更长,适用于耐药性机制研究[11]。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