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有一点学术追求

作为一新闻传播研究者,无论是老师还是研究生,在迈入学术的大门之后,最好要有一点学术追求,这样他(她)可以走得更远。有一位青年学者扬言要把XX学做到全国第一,我欣赏他的志向和勇气。但有不少人是为评职称而临阵磨枪,为混文凭来东拼西凑,我是很鄙视的。我认为要做好研究,要有较为长远的打算,一要长期积累,无积累不研究;二是定好研究的领地,为自己的学术生涯找到一个安身立命的地方。那种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做法,往往事倍功半。

还有要关注理论研究,敢于去碰基础研究,不要满足实务层面的应用研究。在早些年传媒经济兴起的时候,我就在思考传媒经济学的一些基本问题,先是做了一个全面深入的梳理,写出了《试论我国传媒经济的研究》(《暨南学报》2007、1)。尔后,我先后对传媒经济本体和新媒体组织形态展开了深入研究,并在《传媒经济的本质是意义经济》(《国际新闻界》2010、7)和《基于关系视角的媒介平台》(《国际新闻界》2011、9)两篇论文中提出了新的理论。此后,我对传媒经济和新媒体做出许多应用研究,都得益于这些基本理论的支撑。在研究工作的推进中有两种策略可选择:一是中心开花,再向延伸扩展;一是边缘突破,再向中心推进。哪一种更合适?因人而异吧。

我积十年的积累和思考,写出了《论电视节目形态构成——一种用于节目研发的理论模型》(《现代传播》2009、4)一文,建立了电视节目形态的构成理论。《中国好声音》热播时,我和我的研究生一起应用电视节目构成理论来解构《中国好声音》,写出《〈中国好声音〉的传播特征与价值创新》(《新闻与写作》2012、10)一文。此文在《中国好声音》的1000多篇论文中,名列第一:被引用63次,下载6188次。据说凤凰卫视的台长把这篇文章列为内部必读,也成为电视节目研究的一篇范文。记得那年到某大学开会,有研究生告诉我他们写毕业论文时,每人都打印了这篇论文作为参考。然而,当我问她知道这里面运用了什么理论时,她却一脸茫然。之后,我在此基础上继续推进电视节目理论研究,先后写出了《论作为时间产品的电视节目》(《现代传播》2012、2)、《作为空间产品的电视节目》(《现代传播》2016、2)。还把这些理论成果应用到各类节目的个案研究中,研究成果源源不断。

说实话,基础研究是比较难做,但一旦取得突破其获益是很大的,可谓“突破一点影响全局”。即使你没有能力做基础研究,也要关注它,因为它可以用来支持应用研究的。如果你想在研究上实现可持续发展,那么就要认准方向,从基础做起,坚持不懈,就会厚积薄发。而在这一过程中,你也要经历挫折,守住寂寞,才会柳暗花明。

“谭天论道”自媒体矩阵:

公众号:ttnewmedia                                      微信群:扫下面二维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