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科举制衍生的游戏升官图,从唐代风靡到清代,你知道怎么玩吗?

科举制是中国封建社会选拔官吏的制度,自它产生之后,不知有多少人深受其害。在科举制的影响下,一种让人平日都不忘升官的游戏——升官图便应运而生了。

升官图最早出现在科举制刚刚确立的唐代,当时称作“采选”或“采选格”。到了宋代叫“选官图”,清代称“升官图”、“百官图"等等。宋朝人高承在《事物纪顷》一书中记载:唐贺州刺史张合感到当时任命官员的程序十分混乱,便采用掷骰子的游戏方法,发明了“采选”游戏。玩法是在画有百官进退的图上,用骰子掷采,依采大小,进选官职。很快这种游戏便风靡社会,特别是受到想升官发财之人的喜爱。

唐文宗时,房千里在他编写的《骰子选格》一书的序中说,开成三年(838年)春天,他乘舟经过洞庭湖,忽然遇到暴风雨,难以前行,便系船于湖旁。他上岸避雨,遇到几位号称进士的人,在悠然自得地玩掷骰子戏。玩法是将唐朝68个官职按品级排列在一张正方形盘面上(形似棋盘),中部排列的是最高级官职,官卑职小的在外围边沿。一人先将骰子掷于盘上,然后按其定格位置,在棋盘上前进或后退,先到最高位的人为优胜。

到了宋代,升官图之类的游戏,在读书人中间仍然很盛行,许多人抱着虚幻的做官梦,终日玩乐不停。这引起许多正直的知识分子的批评,苏东坡称这是“流俗狂惑”的玩意儿,能够置人于死地。最为可笑的是和尚也想升官发财。明朝和尚智旭模仿《骰子选格》写了本《选佛谱》,也是用骰子投掷升迁的玩意儿。

清代是升官图最为盛行的时期,从皇宫到民间,许多人都在玩升官图。后来,升官图又成为新年春节的时令玩具之一。当然,一般平民百姓,买一个升宫图纯粹是想在新年图个吉利。故宫博物院保存着一个皇帝、皇后玩过的升官图,图盘是硬纸制成的,盘面用墨笔书写清代大小官衔.图盘可折叠,折叠后形似一本书, 携带方便,也易保存。皇宫里玩升官图,除用骰子外,还用一种形似陀螺的小器物。在陀螺的四个面上分别刻有“德、才、功、赃”四字, 并饰红,绿、金、黑四色。玩时用拇指和食指捻转立柱,待其停落,看倒的一面是何字,然后遵图盘格内文字说辞对号入座,便知所获官职是升是降。

一般的升官图的玩法是用四颗骰子掷,分德、才、功、赃四等。骰子掷出两个四点,算德,两个六点,算才,两个二、三、五点,算功,两个一点,算赃。德、才、功三等,都可以升,赃就要降级。此外,还有些特殊的玩法,如出局、军台、苹留、交部、休致等。民国年间,南京甘贡三先生收藏有一套清朝乾隆年的升官图,可以说是升官图中最复杂的。除前面讲的一些玩法外,还有特恩、封典、世爵;有京官,外任,有汉宫,有满官,更有捐官、赎罪,以及遇到了所属上司,还要送见面礼等等。把清朝的官场状况及陋习表现得毫无遗漏,真可以说是一张清朝官场的缩影。

除升官图外,清代还有仿照升官图的玩法而发明的揽胜图、掷骰图、群仙庆寿图等。如揽胜图的玩法是用一个骰子,一为词客,二为羽士,三为剑侠,四为美人,五为渔父,六为缁衣。依次掷骰,按骰子的点数前行,达到规定位置最快者获胜。1982年上海举行红楼梦学术讨论会。会议期间曾展出一件清末坊间刻印的掷点游戏棋“游大观园图”。其玩法如同揽胜图。

升官图曾使那些想做官的人忽而欢喜,忽而恐惧,忽而好像真做了大官,忽而又懊丧不堪,但反映了中国封建科举制对人性的摧残,从这一点上说,升官图这种游戏是没有什么意义的。但是,升官图这种游戏的形式还是很有趣的,现今儿童所玩的各样掷骰行棋的游戏棋,就是从这类彩选格中衍化出来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