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一线班组长成为你的“最佳伙伴”
真正的组织能力,只有落实到班组与工序最小管理单元才靠谱。
我对现场的感情,源于在日本小松大阪工厂时的工作。那时作为一名车间一线技术员,经常要和现场的车间主任,班组长还有很多员工打交道。最开始的时候,曾经因为车间诸多不配合而造成任务无法按时完成,总是要加班加点更改计划,熬到深夜。那时下班回家后最好的放松竟然是吃一整盒巧克力!
不过有一次,正当自己蹲在办公室白板前苦闷的时候,遇到了晚上来巡查的岩本课长。岩本课长也是我的直属上司,他一边看着我一边问道:“你提出的方案确定是对一线员工们有益的吗?能让他们更轻松的完成生产吗?”我当时心里存有疑惑,无法十分确信的回答他,这时课长又语重心长的继续问到:“你知道你们这些生产间接员工们的工资是从哪里来的吗?“我摇了摇头,”那可是一线员工们用他们辛苦的劳动和汗水,生产出一个个的合格产品,卖给顾客后换来的啊。所以你们一线技术员就要尽可能的想出可执行的好办法,让员工们又轻松又迅速的完成生产。“
短短几句话,我突然间好像明白了自己工作的意义,心中的苦闷像被解开了一样。从那时起,我看待车间员工们的角度发生了转变,因为成就了他们才是实现了我的价值。在慢慢的和车间的人建立起了互相信任的关系之后,所负责的改善业务也就更加容易推进下去了。
作为所有一线员工的直接领导者----班组长,也是我接触最多的人。因为所有的方案和建议,最终都是通过班组长执行落实下去的。
车间班组长这个角色,我真的觉得是公司组织架构里最难平衡的一个角色,因为他兼顾了技能职和管理职,两种不同的身份。俗话说“兵头将尾”,班组长既要有过硬的专业技能可以应对处理各种专业难题,让手下人佩服,又要有足够的管理能力能够带领起小团队,做好管人理事,发挥团队效力完成组织目标。这是何等的不易啊?
因为我们知道,越是上层的管理职对专业技能的要求会变弱,更多的是对沟通能力和部门协作以及大局观等能力的要求,但是作为最基层的管理者来说,却要同时平衡掌握两种能力,还要尽职尽责做到优秀。真的应该让一线班组长更多的享受到实惠的收入才算公平。在小松大阪工厂工作时,工厂里的技能职暨蓝领和管理职暨白领是明确分开的,有着两条不同但最终取得薪酬却无差别的制度,每个人可以按照自己的性格做出不同的职业规划的选择,而不会影响自己的生活指数。再有,日本社会本身就有尊重技能人士的大环境,这也让很多专门钻研技能的工人,不仅可以受到尊重而且有时工资也可以比管理职拿得更高。相比之下,在我们传统的大环境中这种观念还没有被普及,更多的观念还是把蓝领看成是教育水平不高的人。但是比较开心的是,最近几年已经开始看到了些许转变,不管是主流媒体的宣传还是各种报道,技能人士站上舞台展现高光时刻的记录多了起来。只是在提高他们的薪酬水平的切实利益方面,还需要时间来改变。
请好好善待我们的基层管理者----班组长,一定要把他们当成你的“战友”和“最佳伙伴”,在尊重他们的底层需求的基础上,提供给他们成长的机会。千万不要忘记,他们是真正冲锋陷阵的队伍的领导者,正是他们带领着员工一把汗水一把泪水的生产出来产品,才换来了公司的收入。
在公司这个组织架构中,每一个层级的管理者都有他的使命和职责(参考图1),而作为最基层的管理者—--一线班组长,他们正是企业管理工作的基础,是执行力的重心,是所有决策能够被贯彻落实下去的关键岗位。
(图1)
因此,为了让一线班组长的角色发挥出最大的效果,建议在对待他们时应该做到:
(一)给他们如何做的标准,而不是超出职责范围的判断
如:车间各种制度要求,业务流程,作业标准,越详实越好,这都是给一线班组长的遵照基准。一线班组长作为基层管理者,并不是判断权力越多越好,决定如何做是中层管理者应该考虑的事,基层管理者要做好的就是按照规定的模式按部就班的完成,且不发生任何失误的去落实执行,即所谓的“一次做对”。他们要考虑执行的过程如何一丝不苟的被复制,如果花费了时间在思考如何做的问题上,就会耽误执行过程降低效率。
(二)给他们学习思考的机会,而不是只简单的说“照我说的办”
如:下发车间各种标准时,要先对一线班组长进行培训和指导,明确的告诉他们为什么这么规定这么操作,先理解透彻后才能做到执行。一线班组长的本职工作虽然在于“一次做对”,但是不知道背后的原因和这么做的意图,也是无法很好的完成执行过程的。执行过程中稍有变动,就无法做出正确的选择,进而影响到执行的结果。
(三)给他们一些实在的权力,而不是事事都要汇报等指示
如:可以对班组人员进行任免奖惩,可以使用一定金额的经费,拥有和横向部门直接进行业务协商的权力。很多企业只是把班组长看成是一个班组的领班,只是帮助传达上层指令的传话筒,而不是一个具有基本管理职能的团队领导者,所以这会造成一个恶性循环,班组长没有资金权力采购部件或者发放一些福利,也没有权力影响手下员工的收益而起不到威慑作用,事事都要去请示上级,越没权力越不敢下指示担责任,就越无法成长为一个合格的管理者。最终还被上级批评不会自己思考,不上进。那么始作俑者到底是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