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 | 良辰共美景,千里话婵娟

作者:彭泽福

阴历,在天文学中主要指按月亮的月相周期来安排的历法,在我国漫长的农耕文明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阴历把每月十五称“望”,十六叫“既望”;有一句俗语说“十五的月亮十六圆”,不知道有无科学根据。

苏轼的《前赤壁赋》说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后赤壁赋》说“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前者写的是七月十六,后者写的是十月十五。

李白当然是唐诗中咏月的高峰,无论数量和质量都是如此。若从拥有读者的数量说,更是如此。国人很少不记得“床前明月光”这首诗吧。“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这种诗情画意,我们很是熟悉的吧。还有《关山月》“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以长风、明月、天山、玉门关为特征,构成一幅万里边塞图。在《月下独酌》这首诗中,李白对明月寄予那样深厚的情谊:“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孤高、桀傲而又天真的伟大诗人李白,是明月的真诚朋友。

下面我们欣赏一下李白的《子夜吴歌·秋歌》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月色如银的京城,一片平静,但万户捣衣声打破了它;秋风送来的凉意,暗示着边关征人对寒衣的需求,阵阵捣衣声中蕴含着千家万户对边关亲人热切的关怀,岂是秋风能吹散的。玉关,即玉门关,当时的边关。结句是闺妇的期待,也是征人的心。这里,秋月秋声与秋风组成浑成的境界。“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表现出人民冀求能早日平定胡虏过和平生活的善良愿望,诗句明白如话,却含蓄很深,荡气回肠,激动人心。这正是李白的风格。

说到这里,我们不能不想起现代散文家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精彩的描写:“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我以为文中“恰到好处”这几个字,也可以用来评价朱先生这一段文字。

以上我们见到了弯月、缺月、满月;山月、江月、海月等各种形态的月色,可以说有月皆有诗。其实,无月也有诗。“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这是卢纶的诗,还有张继的“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其中“月黑”、“月落”不都是说的没有月光吗?还有一联古诗说,“月黑杀人夜,风高放火天。” (见鲁迅《准风月谈》)描写的是一种阴森恐怖的环境。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被人们称为是“孤篇盖全唐”的杰作。这一首诗,景、情、理依次展开, 写了最动人的春、江、花、月、夜这五种景物,但是其中的主角还是月,月字在诗中用了12次,而人们却不觉得重复。“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这两句虽然没有“月”字,可还是写的月色。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载着月波的江水,弯弯曲曲地绕过花草遍生的春之原野,月色泻在花树上,像撒上了一层洁白的霜。诗人对月光的观察极其精微:月光荡涤了世间万物的五光十色,将大千世界浸染成梦幻一样的银辉色,使景色显得格外幽美恬静。春秋代序、江潮涨落、花开花谢、明月升降、昼夜交替,诗人神思飞跃,但又紧紧联系着人生,探索着人生的哲理与宇宙的奥秘.:“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总写在春江花月夜中思妇与游子的两地思念之情。个人的生命是短暂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全诗的基调是“哀而不伤” 。

这首优美的诗,被我国著名学者闻一多先生称之为,“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云浮融媒中心

责编:王铭灏 赖秀梅

值班主任:赵军鳗

值班总编:卢利文

投稿邮箱:yunffb@qq.com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