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化记忆”征文 | 宣化街上有我的家 | 作者:宗志霞

凡发表于大河文学的作品,将自动同步发布于腾讯新闻、腾讯快报、凤凰新闻、网易新闻、360图书馆、一点资讯等六大媒体平台,被多渠道传播。阅读量较高的文章还将发布于人气火爆的今日头条、百家号、搜狐新闻、简书等大河文学融媒体矩阵平台。欢迎各位作者登录大河文学网(www.dahewenue.cn)注册驻站作者。需转载原创文章的可申请授权(编辑微信:dahewenxue2017)。大河文学投稿邮箱:dahewenxue@126.com

我走过北京的长安大街,走过江南水乡乌镇的临水街巷,走过江苏徐州的淮海大街,也曾漫步在贵州青岩古镇的青石板街上,这些街巷在我记忆的长河里只是浪花一朵,而宣化街却是我永远难以忘记的一条街。
因为,那条街上,有我的家。
宣化街,是家乡济源的一条老街。说它老,是因为它始建于隋开皇十六年也就是公元596年,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了。对我而言,宣化街就是一段一段记忆拼凑而成的画面,而这些画面就像一张张放了很久的黑白照片,是那样亲切而又略显模糊,有着太多美好的回忆,更是我一生的情怀。
童年的记忆里,留在我脑海深处的是一碗肉丝汤面条。记得五六岁时,爸妈曾经带着我去城里,那是我第一次走出村子里,小小年纪满脸的兴奋好奇。临近中午,爸妈带着我在文昌街和宣化街交叉口的一家饭店吃了一顿饭,白面汤面条。那面条很细很细,像头发丝那样。那面条很筋道,面条吃到嗓子眼了还不断线。面条里有香喷喷的肉丝,有飘在上面一层油花和油花里的绿葱。这就是70年代最时兴的肉丝面了。
更让我难忘的是,饭店里间的地上散落了许多青苹果,苹果不大,苹果的香甜味却沁人心脾。于是,我趁大人不注意,便跑过去拿了一个装在衣裳兜里。我的举动被妈妈看见了,她拉着我走到里屋,以不容置疑的口气要求我放回去。这时饭店工作人员走了过来,挑了一个最好的苹果放到我的手里。事后多年,我一直记着那个苹果的事情,它让我记着不是自己的东西绝不能伸手,它让我懂得爱的方式有很多种,那位阿姨无言的伸手,就是一种无私的表达。从此,我学会了将送人所爱作为一种行为,伴着走到了今天。
从文昌路口再往里走就走到了小十字、大十字,路两边摆摊的也不少,印象中最深的还是煿范(现在人们称不翻:家乡的一种小吃),煿是用火烤铁制器物的意思,而范是做食物的一种模具。煿范鏊是黑色的,上面是凸凹状下面三条腿,煿范鏊高腿脚比现在的要高一些,大都用麦桔火燎一把,一个薄薄的煿范就可以出鏊了。
到了少年,我和姐姐有一次去城,在原来的老干部活动中心的假山水池边照了一张相,围着姐姐给我买的一条小围巾,心里感觉可美。初中毕业后,我又和三个小伙伴结伴走到城里,在国营照相馆照了一张合影,见证我们的友谊。四个姐妹既是邻居又是从小玩到大的好朋友,遗憾的是这张照片已经找不到,各自成家后也少有来往,但是这份美好的回忆却永远也忘不了。
考高中时候差0.5分我与济源一中失之交臂,只好去了济源二中。二中就在宣化街上,每到周末偶尔也会和同学们在宣化街上逛逛,也常常羡慕那些家就在东街、西街、南街、北街城里的同学,尤其是羡慕城里的路,村子里的路还是土路,一下雨,一脚泥,心里常常在想啥时候也能住到城里,穿上高跟鞋走在那柏油路上。高中时期,在学校教书的父亲为了贴补家用,每到腊月二十三到宣化街繁华的地段,现在关帝庙前摆摊卖春联。临近春节,宣化街按照城管划片,商贩们须在规定区域摆摊。那里有好几家卖春联,有批发印好的春联,也有用毛笔现写的。父亲写了一手好毛笔字,摊前常常围了许多人,有欣赏的,有学习的,也有买春联的。好多都是根据买家的需求父亲现编现写,深得买家满意。我正好放假,在摊前帮助父亲裁纸拽纸,春联写好放在一边晾干,有人买时,分大、中、小副对联用报纸包好,线绳捆扎。一天下来也累得腰酸腿疼。最美的是每天下午收摊回家,父亲数钱的时候,从腊月二十三到大年三十,七八天的时间,刨去本钱还能挣上八九百块钱。全家靠父亲的双手过了一个富裕殷实的年。
高中三年的生活紧张而又美好,在这里我收获了友情更收获了美好的爱情。爱人和我同班,他是班长我是文娱委员,巧的是他家就住在宣化街尿骚胡同人民商场后面,正儿八经的城里人。爱人经常给我讲他小时候的趣事,美好的童年生活就是在宣化街度过的。每到正月十五十六元宵节,宣化街上处处张灯结彩,人流如织,热闹非凡。各乡镇、各单位的文艺汇演都集中在宣化街上。舞龙耍狮,跑旱船、扭秧歌、小鬼摔跤、大头娃娃、背背庄、踩高跷,晚上还有各种各样的花灯,整个宣化街流光溢彩、火树银花,甚是热闹和好看。一街两行挤满了人,有父亲把孩子放在肩头的,有上到两边房顶上的,爱人和小伙伴们则爬到街两边的树上看。在百货楼前爱人也摆过小人书摊,那里人最多,看一本二分钱,既有了零花钱又能看小人书,乐此不疲。爱人说他小时候最爱看小人书,妈妈给的零花钱都买成了书,曾经收藏了两箱小人书,有整套的红楼梦、三国演义。后来借给表弟看,再也没有要回来,至今说起来还后悔不迭。也曾经帮助奶奶在胡同口,人民商场前摆过冰糕摊,生意可好,卖的最好的是雪糕、娃娃头冰糕。
记忆中的宣化街总是那么热闹,无论是千年以前还是千年以后的现在,在老百姓的心中都是最繁华的街道。自古就是济源的政治、经济、商业、文化中心,堪称“济源第一街”。现在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变迁,老市委、老政府、老邮电局,还有大礼堂、宣化影剧院、宣化百货楼、人民商场都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曼哈顿广场、建业步行街、友谊百货商场等。如今但凡来市区的人,还是要到宣化街逛一逛,感受济源最浓的商业气息。如今的宣化街已是集购物、休闲、娱乐、餐饮为一体的商业大街,尤其是节假日,春节前夕,大街上人头攒动,摩肩接踵。大都是爸妈领着孩子们去购物、买新衣裳,欢欢喜喜迎接新年。百货楼、建业步行街、曼哈顿广场、南华商场、汤帝大厦商品物美价廉,是老百姓常光顾的地方。爱人家老院那一片地方也建成了淘宝城、槐仙大楼、槐仙夜市。大街上也建成了好几个公厕,干净整洁,再也没有人去胡同里撒尿,尿骚胡同的称号从此淹没在城市的发展中。
我生在济源,长在济源,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街一巷,在我的眼里都是那么亲切,在我的心里都是那么深情。尤其是宣化街,因为这里有我的回忆,有我的家。
一条街,一段回忆,一生情。

作者简介:宗志霞,就职于河南济源济煤能源集团,济源作家协会会员。热爱生活,喜欢把生活中的美好化成文字去温暖心灵。

审核:赵公文 | 责编:王芳  |  编辑:陈丽 |  图片:网络
本文内容系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大河文学"(ID:daheliterature);首席法律顾问:河南北法律师事务所杨胜利律师;编辑微信:dahewenxue2020
(0)

相关推荐

  • “宣化记忆” 征文 | 宣化街上试骑车 | 作者:常玉国

    凡发表于大河文学的作品,将自动同步发布于腾讯新闻.腾讯快报.凤凰新闻.网易新闻.360图书馆.一点资讯等六大媒体平台,被多渠道传播.阅读量较高的文章还将发布于人气火爆的今日头条.百家号.搜狐新闻.简书 ...

  • “宣化记忆”征文 | 宣化街上的青春记忆 | 作者:赵改花

    凡发表于大河文学的作品,将自动同步发布于腾讯新闻.腾讯快报.凤凰新闻.网易新闻.360图书馆.一点资讯等六大媒体平台,被多渠道传播.阅读量较高的文章还将发布于人气火爆的今日头条.百家号.搜狐新闻.简书 ...

  • “宣化记忆” 征文 | 宣化记忆 | 作者:谢伟超

    凡发表于大河文学的作品,将自动同步发布于腾讯新闻.腾讯快报.凤凰新闻.网易新闻.360图书馆.一点资讯等六大媒体平台,被多渠道传播.阅读量较高的文章还将发布于人气火爆的今日头条.百家号.搜狐新闻.简书 ...

  • “宣化记忆” 征文 | 雕像里的风景 | 作者:吴诚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每每读起列御寇的<愚公移山>,我便想起了济水河畔的那座雕像...... 童年的记忆中,宣化街的印 ...

  • “宣化记忆”征文 | 老梧桐树的见证 | 作者: 牛玉武

    最能见证岁月沧桑的是济源宣化街的老梧桐树,最能见证济源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也是宣化街的老梧桐树.老梧桐树什么时间栽的,我已经不记得了.但,它们都在精神矍铄的活着,春天舒着广袖,裹着徐徐春风.夏天头顶烈日骄 ...

  • “宣化记忆”征文 | 宣化如弦 | 作者:吴东风

    弯弯的济水大街犹如一条满月的弓,笔直的宣化街附着它的首尾,像一条弦.千年宣化不老,衔生出一串串跳动的音符,激亢而高昂.红尘如歌,记录着人生的千回百转.宣化一如我多年的爱人,有生之恋,痛之痒,根之魂. ...

  • “宣化记忆”征文 | 柔软的旧时光 | 作者: 卢新芳

    1997年8月,我应聘到一家银行上班,那家银行的储蓄所位于宣化大街的十字路口. 储蓄所的推拉门上贴着"存款自愿取款自由 存款有息为储户保密"的字样.虽然这里的业务不多,但在当时已经 ...

  • “宣化记忆”征文 | 宣化街,我记忆中的城 | 作者:任正义

    凡发表于大河文学的作品,将自动同步发布于腾讯新闻.腾讯快报.凤凰新闻.网易新闻.360图书馆.一点资讯等六大媒体平台,被多渠道传播.阅读量较高的文章还将发布于人气火爆的今日头条.百家号.搜狐新闻.简书 ...

  • “宣化记忆”征文 | 宣化印象 | 作者:高小艳

    幼时到过最远的地方便是邵原街,等到再大些离开故土到达济源,原来还有比老家更繁华的地方. 去沁阳上学那会儿,我每次都经过济源,却没有胆量闲逛.以至于多年之后,我回忆起那段岁月,大脑里都是一片空白.那三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