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中医逐真中医,是必然的

话说不谦真人写了一篇文章,指出老中医没文化,而乱解《伤寒论》等医学典籍,无数的人以中医之化身纷纷指责不谦真人,譬如说,有人这样说:
伤寒论固然是一部伟大的医学巨著,对中医作出了无比巨大的贡献,是学习中医的必修课。但它不是万能的,因为没有哪一部书是万能的!温病也是医学经典,是中医学发展的结晶,补充了伤寒论不能含盖的内容。本文作者完全是一个狂妄自大!自作聪明的人!没有资格说三道四!你也配一个中医人?
 不谦真人回复说:
你是中医的掘墓人,这是老中医给你下的结论。
很多人就跟此人一样,以中医自居,而不知道老中医其实是鄙视他们的,他们不能代表中医,他们是中医的掘墓人。现代教育培养出来的所谓中医,其实是中医的掘墓人。这个观点,不是不谦真人发明的,而是某某老中医所言。
现在的明眼人都知道,所谓的中医都是伪中医。但是伪中医们要牟利营生,故而傍中医之名,开几十味中药,卖药装医,沾沾自喜,以为中医,并且容不下真中医,用时髦的话儿说,就是劣币逐良币。
四百多年前,英国经济学家格雷欣发现了一个现象:
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名义价值相同的货币同时流通时,实际价值较高的货币,即良币,必然退出流通——它们被收藏、熔化或被输出国外,实际价值较低的货币,即劣币,则充斥市场。
手机有山寨,中医也一样。伪中医充斥市场,因为价值低廉却反而能牟利之故,如同劣币一样,不需要太高的医学造诣就能成就伪中医,故而伪中医逐真中医。真中医的学识价值要远远高于伪中医。
民国时期,有才能的人都不学中医,因为无法以此为生,没才能的人却以此苟且为生,因为总是有需求的。开国之后,百废待兴,没文化的老中医粉墨登场,这是时代的需要,并没错,各行各业都如此。
然而数十年的建设发展中,老中医们吃老本,没有抓住机会提高自己,裨益后人,以至于培养了大量的伪中医,自己酿的苦果只能自己尝,伪中医成了中医的掘墓人。
而今在唯利是图的社会意识形态引导下,更是在不断地制造伪中医,借助伪中医,形成物质销售利益集团。
伪中医逐真中医,是必然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