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是谁写的
黄帝内经是谁写的呢?有些人幼稚得很,以为这书是伪作,只因为书中有黄帝与岐伯问对。《灵枢》和《素问》,如今合称为黄帝内经,这两本著作在先秦时期就已经成书,从《史记》引用“阴阳并,藏气不定”之语,可见太史公也是阅读过《素问》的,但黄帝内经为什么没有留下作者姓名呢?只有一个原因,就是《灵枢》和《素问》都是官方编著的医书。
秦始皇焚书坑儒,但把医书留下,足见当时对医学之重视。先秦时期,要用竹简著书,《灵枢》以及《素问》等都是长篇巨制,普通人是没有如此财力去完成此项工作的,即便个人能完成著书,还要考虑著作收藏与流传,这是个人难以实现的。譬如说,《吕氏春秋》是秦相吕不韦召集诸门客集体编纂的一部著作,《吕氏春秋》有二十多万字,而《素问》有八万多字,《灵枢》有六万多字,可见那时著作黄帝内经之难。再譬如说,《道德经》篇幅比较短,那时多以背诵流传,所以即使在汉墓中出土的贵族所藏《道德经》,都是背诵版,因此有很多讹误,诸如音同字不同之类。又譬如说,孙子十三篇不过六千字左右,篇幅也不长。我们现代有国家图书馆,先秦时期同样有国家图书馆,这是国家需求之必然,重要的典籍必定是通过国家收藏而流传的。
《灵枢》以及《素问》等著作,篇幅太大,不可能通过背诵流传,只能是国家责令医学家著书,而后国家典藏传世,所以那时的人都应该知道这些书籍是怎么来的。书中以黄帝与岐伯问对的形式演绎医学,一是写作之需,二是国家意志体现。两个人的医学问对原本就是虚拟的,若不以黄帝与岐伯问对,那以谁之问对合适呢?
《伤寒卒病论·集论曰》:
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
东汉末年依旧是用竹简著书的,张仲景和王叔和能参阅“素问、九卷、八十一难、胎胪药录”等著作,一定是在国家图书馆中。
在唐代以前,典籍都是由官方收藏的。兰台、石室、麒麟阁等,都是汉代收藏图书的地方。所以《素问》中有《灵兰秘典论》,《素问·灵兰秘典论》:
黄帝乃择吉日良兆,而藏灵兰之室,以传保焉。
又《素问·气穴论》:
今日发蒙解惑,藏之金匮,不敢复出,乃藏之金兰之室,署曰气穴所在。
“而藏灵兰之室”以及“乃藏之金兰之室”,所指皆是兰台。由此可见,《素问》是官方典籍,而非个人著作。
《汉书·百官公卿表上》:
御史大夫……有两丞,秩千石。一曰中丞,在殿中兰台,掌图籍秘书。
汉代的兰台由御史中丞管辖,置兰台令史,史官在此修史。汉代应该是继承了秦代的体制,故而兰台可能先秦时期就已经存在了,《素问》和《灵枢》等医学典籍极有可能是秦国的医学家之著作。《史记》中记载有汉代的名医仓公,但并未提到著作《素问》以及《灵枢》,故而可以推断这两本典籍成书于先秦时期。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