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个细节还原宋朝#苏轼62岁时再次被...

苏轼62岁时再次被逐出京师,携次子即将去荒蛮之地海南,将渡琼州海峡时与送行的各位家人朋友告别,想到这辈子屡次被贬,九死一生,想到此去自己将客死在这座被海水囚困的荒岛时,不禁老泪纵横,家人也都恸哭不已。
 
苏轼在海南的澄迈县老城附近一带登陆,前往昌化军(今儋州)衙门报到。从副部级到市长助理,当然这只是个虚职,而且朝廷对他有三不禁令:不得食官粮、不得住官舍、不得签公事。
 
明眼人都知道,苏轼就是来海南接受劳动改造的罪臣。昌化县的县长张中看到眼前的这位大师不由扼腕感叹!古时的文官一般都是文人,这位张县令是福建人,进士出身,文学爱好者,用现在的话说,是苏轼的粉丝,当年在帝都,他想仰视一下苏轼都够不着,没想到今天,大师居然来他这儿报到了。
 
张中自然明白苏轼此时的身份,但他十分同情苏轼。天高皇帝远,他也不管那些不近人情的文件,没有把苏轼当成劳改犯,而是以一个文学青年对文学大师的恭敬态度待他。 张中不仅好酒好肉供应,还时不时地向苏轼请教一些公事,这让苏轼这颗落魄的心灵得到一丝慰藉。
 
但半年后,苏轼的政敌湖南提举董必察访广西,闻知此事,即遣使者渡海,先是罢了张中的官,后是将苏轼父子逐出官舍,张县令为大文豪就这样断送了前程。苏轼在送别张中时,发出这样的感慨:海国此奇士,官居我东邻。
 
 
无家可归的苏轼,用仅有的一点钱在城南一个椰子林买下一块地,在当地居民的帮助下,盖了五间简陋的房子,以作栖身之所,起名槟榔庵。并把其中的一间取名为载酒堂。 从此,载酒堂便成为苏轼以文会友、传播儒家文化的地方。
 
琼山府有个学子姜唐佐,潜心读书,以求功名。可是没有名师指点,他是屡试不第。当他得知苏轼在儋州开课讲学,便前来拜师。姜唐佐为人忠厚正直,学习刻苦用功,颇受苏轼器重。
 
姜唐佐要去广州应试了,临行前,苏轼在他的扇子上题上两句诗:“沧海何曾断地脉,白袍端合破天荒。”并说,待你中举后,再续完吧。姜唐佐果然不负老师的厚望,一举成名,成为海南第一个举人。随后他专程去儋州拜谢恩师,但此时苏轼已获赦北归。
 
第二年,姜唐佐北上京城参加会试,途经河南汝州拜会苏轼之弟苏辙,方知恩师在北归后不久,就驾鹤西去。姜唐佐闻之悲恸不已,拿出老师的题扇交给苏辙,苏辙见亡兄遗作,沉痛片刻,便在扇子上挥毫为亡兄续诗:“生长茅间有异芳,风流稷下古诸姜;适从琼管鱼龙窟,秀出羊城翰墨场;沧海何尝断地脉,白袍端合破天荒;锦衣不日千人看,始信东坡眼力长。”
 
姜唐佐手捧题扇,非常感慨,他决定不再追求功名仕途,而是继承恩师旳遗愿,开坛讲学,收徒授业,终老一生。
 
苏轼这一生曲折多难,对他本人而言是不幸,但对当地的百姓来说,真是个福音。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