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商会大舞台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作者:张亮

做好商会工作,在我看来,需要两个最重要的东西,一是想法,二是做法。
  首先,商会是一个可以充分实现想法的地方。以我本人的经历来说,之前在媒体工作过,后来又在公司和商学院上过班,直到来了商会才发现,这里真的是一个大舞台,虽然它看起来是那么不起眼。
  传统意义上来说,商会的主要职能是给会员搭建交流平台,对接项目。但以何种方式搭建平台,怎样对接才有效果,其实都非常考验秘书处工作团队的创意,也就是想法。
  异地商会在国内可以说是刚刚起步,商会很多时候都是一块“试验田”,只要有想法,基本上都可以在这块“试验田”上实现。秘书处虽然只有几个人,但日常工作对接的却是整个省乃至全国的政商资源。温州商会联盟甚至已经走出了国门,遍布世界各地的温州商人都已经紧密地连接在了一起。这对秘书处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很高,有点像战国时期的“纵横家”,虽然单枪匹马,却可以敏锐地发现各方的诉求点,有效整合。
  其次,商会是一个重实干、接地气的地方。虽然商会的日常工作非常包容,有时候让人感觉像个“杂货铺”,办会议、组织活动、办网站、出杂志、撮合项目,好像什么事儿都能干。但要把大家的伟大想法都实现,还是需要苦练基本功的。
  秘书处的很多工作就是办会议、办活动,但如何把会议和活动办好,却很不容易。说实话,体验又好、收获又多的活动很少,大部分的会议和活动都有点浪费时间。我也时常在反思,怎么样能把商会的活动办好,让来宾们满意?后来我仔细观察别人办的好的活动,发现了一些共同之处:
  首先,所有来宾平等。做到这一点实在不易,很多活动的主办方只能顾得上服务领导和几个发言的嘉宾,对其他人无暇顾及。这样做往往得不偿失,因为台下的人是绝对的大多数,如果他们的感受非常糟糕,那无论领导们的感觉多么良好,活动都不能算是成功。因此,在会场的选择和设计、灯光效果、活动安排、氛围营造等方面要狠下一番功夫,争取照顾到每一位来宾,让大家感觉平等。曾经参加过北京一个著名沙龙搞的活动,他们多年来一直坚持采用站式的酒会,就是为了让大家充分交流。而且为了照顾每一个来宾,他们还专门请了10名礼仪官在会场里“巡逻”,所有的来宾都受到细心的关照。
  其次,内容永远至上。活动场所即使很酷,来宾也都非常“高大上”,但活动的内容如果枯燥乏味,那么就如同一个好看的红酒瓶子里装了凉白开一般,让人失望不已。一定要提前看一看你邀请的嘉宾过往的演讲资料,即使是熟悉的人推荐的,也要做这项必要的检查。我曾经犯过这样的错误,一个老乡很热心的推荐了一位演讲人—××博士,某个领域内研究的专家,我随即和这位演讲人见了面。聊天过程中我隐约感觉到他的表达能力不是很出色,但我没有去看他过往的演讲视频。结果证明这是一场灾难,一个小时的讲座几乎让所有人都睡着了,除了我,因为我还得主持会议,内容可谓是无聊无趣无新意。
  最后,坚定的价值观。商会不是公司,也不是政府,但做的许多工作都是为了给公司和政府牵线搭桥。这就要求工作人员既要懂商业,也要懂行政;既要了解企业家,又要了解政府官员。但很多时候商会的工作又实在不可能做得面面俱到,经常得做选择题,那么面对选择的时候靠什么去选?说到底,还得靠价值观。北京陕西企业商会在2010年换届的时候,提出了自己的价值观—抱朴守中,我们把这四个字视作陕西商人的“商训”。秘书处在具体执行工作的时候,如果面临纠结的状况,就把“商训”拿出来,把商会章程拿出来,比照一下。很多时候,就是停下来想一下,也就豁然明朗了。
  现在,政策放开了商会的准入门槛,异地商会将突破现行体制的种种束缚,进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充分竞争态势。要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要坚定地以“全心全意服务会员企业”为办会宗旨,夯实我们的内功。商会的舞台将越来越精彩,好戏才刚刚上演!

◆  ◆  ◆  ◆  ◆  

喜欢就“点赞”、“在看” ↓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