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浙江首富沈一石的死,为什么从一开始就已经注定?

在《大明王朝1566》中,有一个人的死相信大家很意外,他就是沈一石。

沈一石作为浙江首富,又跟织造局关系密切,且在关键时刻没有打着织造局的牌子买田,而是改成了赈灾,从一定程度上挽回了朝廷的脸面,也挽回了嘉靖帝的脸面,可是为什么仍然没有摆脱死亡呢?

《大明王朝1566解密》67:大明王朝:为什么说浙江首富沈一石的死,从一开始就已经注定?

一、

前面讲到了名医李时珍到达淳安县,在没有跟海瑞见面的情况下,就一个人去了县衙大院,在那里他遇到了王牢头。

这一段剧情不是什么重点,我们简单地一带而过……

大体表现的就是王牢头的飞扬跋扈,把李时珍误以为是灾民,更对李时珍把他辛苦熬的汤药倒掉而耿耿于怀。面对衙役的拉架,王牢头仍然不放过李时珍,一心要把他拉到里面去,正在这时,海瑞跟谭纶来了,王牢头先告状:

“有句话太尊说得好,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你对他们越好,他们越不知好歹,就这刁民,您看见没有,他居然把您施的药给泼了。”

貌似大老粗的王牢头,拽出了一句名言,就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句话出自《论语·泰伯篇》。

其实学术界一直对这句话有争议,这句话按照王牢头的意思就是说,可以让老百姓按照我们指引的道路走,但是不能让他们知道为什么。

王牢头还是相当厉害的,还会引章据典,还会转移矛盾,把自己跟李时珍的矛盾,硬往海瑞身上引,不愧是牢头,也会扣帽子。同时也揭开一个谜题,那就是当初徐千户和蒋千户让王牢头签字的时候,他说自己不会写字?

海瑞此时已经看出来这个人是李时珍了,也回他一句:

“以后再拿什么圣人的话瞎说,自己掌嘴!”

回到刚才《论语》的那句话,其实还有另外一个含义,断句这样断,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老百姓,若可任使,就让他们听命;若不可任使,就让他们明理!

二、

训了王牢头一顿后,李时珍算是跟海瑞正式见面了,与当初在江苏见赵贞吉一样,李时珍也不喜欢别人称呼他为太医。海瑞比赵贞吉爽快,立马就称呼李先生,还让李时珍称呼自己为刚峰。

这里还有一个小插曲,可以看出海瑞的胆子之大,李时珍批评他药方开错了:

“凭一本千金方,你就敢给这么多人熬药治病?”

接待完了李时珍,谭纶和海瑞回到了县衙,他们这段对话,对后面剧情的发展做足了铺垫。

听说谭纶马上就要走,海瑞有点疑惑,谭纶这才告诉了海瑞急着走的真相:

因为此时的老百姓已经改种了桑苗,但是严党吞并百姓土地的计划泡汤,与此同时国库的亏空仍然没有补足,因此,朝中自然有人要为此事担责。

在海瑞看来,他以为是严党担责,所以他回了一句:

“严党误国误民二十年,也该是要倒台的时候了!”

结果谭纶直接打断了他的说法,告诉他,严党目前还倒不了台!

之所以倒不了台,就是因为沿海的倭寇蠢蠢欲动,东南即将有战事发生,一旦发生战事,国库空虚,皇上更是着急,必然会指望严党弄钱。严党要想弄钱,自然冲有钱的人开刀,这个刽子手自然没人愿意当,这也是嘉靖帝不会让严党马上倒台的原因。

与此同时,谁会第一个遭殃呢?

“据胡部堂分析,眼下有巨财能填补国库空虚的,只有一个人,沈一石。”

三、

谭纶离开胡部堂身边的时候,大家普遍认为沈一石是打着织造局的牌子去买粮。与此同时,海瑞的生死未卜,改稻为桑的国策到底往哪走尚不明确。

但是不管形势怎么走,沈一石都很难脱身,这跟他“赈灾”不“赈灾”无关!

海瑞并没有想通为什么会这样,而是问了一句:

“沈一石是织造局的人,他们敢动?”

在海瑞的眼中,织造局是宫里的,也就是皇上的,严党再大胆,也不能打织造局的主意啊?

其实他是被沈一石那身六品官服给蒙蔽了,以为沈一石真的是织造局的人,其实不然:

“现在百姓的田地贱卖不了了,朝廷就只好抄他的家来填补亏空……那么多的作坊也就顺理成章归了织造局,这样的结果皇上也会同意。”

听完谭纶的解释,相信大家的心情都比较低落,海瑞同样低落。是啊,明朝的商人命运却是悲惨,世道好的时候,商人就是朝廷的打工仔,生产工具,给朝廷创造财富。世道不好的时候,朝廷就宰了这个商人,吃他的肉,也能撑一阵子。

海瑞还是没搞明白,沈一石这次可是自掏腰包替朝廷赈灾啊:

“抄他的家,未免不近天理,也有违律法啊!”

海瑞思考问题还是比较全面的,抄沈一石的家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尤其是于理上,毕竟海瑞熟读大明律法,前面几次脱险,也是凭借这大明律法才脱身的,为什么对待沈一石就不能按照律法来呢?

四、

谭纶再次刷新了海瑞的三观:

他指出,之所以沈一石临时改变主意,不再低价买田,而改成了“奉旨赈灾”,他就是看出来上面有裕王在反对,下面有海瑞在反对,最后没办法,想通过散掉家财,给嘉靖帝买面子,买人心,以图换自己一条生路。

其实他的主意算盘打错了:

“历来国库亏空要么打百姓的主意,要么打商人的主意,现在百姓保住了,他,焉能自保?”

其实谭纶说的这句话,跟前面严嵩说过的“没听说商人能闹翻了天”意思相同,看来这种事情,在大明的高官看来再正常不过了。

其实不仅仅他们看出来了,沈一石当天出发的时候,就已经做好了赴死的准备,毕竟红顶商人,再高贵,也不过是商人,也不过是朝廷嘴中的肥肉罢了,高贵不到哪去!

海瑞还不死心,即使你们想抄沈一石的家,总得给人家一个罪名吧?

“罪名还不容易,就拿他私自打着织造局的招牌,买粮赈灾,朝廷就能给他安上一条,商人乱政的罪名。”

沈一石虽然有一身六品的官服,但是那是朝廷不认可的,是宫里的太监给他的,说到底,他还是商人,怎么做也改变不了这个事实,况且在朝廷面前,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啊?

海瑞突然站起来拍了一下柱子:

“士农工商都是朝廷的子民,朝廷挥霍无度,官场贪墨横行,可到了这时候却弄成如此结果,可见立国不正,大明朝再不整治,亡国有日!”

幸亏他说的这句话是对谭纶说的,换个别人,早就死了一百遍了,国事岂是你一个小小的知县能妄议的?

其实这句话,海瑞已经透露大明朝的问题所在,一是朝廷挥霍无度,其实就是指嘉靖帝挥霍无度。官场贪墨横行,其实就是说严党等人,后来严党被打败,海瑞就针对第一件事跟嘉靖帝怼起来了,当然这是后话了。

只是对于沈一石来讲,天王老子也救不了了,所以说,在大明朝,安安稳稳做个小老百姓最好,当什么首富,当什么官啊?

我叫杨角风,换种视角看大明王朝,你会发现不一样的乐趣,原创文章,喜欢就关注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