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钢板,修钢笔,修成一个占有率达7成的文印帝国,不服都不行
01 打字室的买卖
上世纪60年代的某天,四川涪陵人民银行的打字室内,一位年轻漂亮的妹子,盯着眼前的错乱不齐的打印稿,满面愁容,不停叹气道:到底怎么回事,昨天还好好的,今天怎么就这样了,若这份要紧文件打不出来,可要吃锤了。小则挨批,大则要被调岗或打发回家了。
妹子边上还有位小伙子,此时他正在帮银行里修钢板,就是那些变形的矫正、生锈的除迹之类的,稍懂些机械原理,此时看到小姑娘着急、叹气的样子,便凑了上来,他发现打字稿上的文件字行排列不齐,都出格了。
他看了片刻,也没听到定位铃的提示音,便猜到有可能是机械打字机的定位器位置没固定好,属小毛病,就得自己可以调好。便灵机一动说:我们是专门修打字机的,修钢板的同时也修打字机,,要不我给你看看。
正紧张、焦急的妹子听了,很是高兴,这不是及时雨吗!看着满身油污的小伙子,要是在平时他肯定会怀疑他说的话,但在此刻,她没得选择,文件要急着打印出来,领导催的急,就暂且信人家一回吧。
小伙子名叫易代兴,湖南兴化人,因家庭成分不好,很早就辍学了,1960年起,就和哥哥易代育跟着张姓师傅出来跑江湖了,主要是帮人修钢板。
这不,刚好凑巧,让他觉得有机可乘,可以帮小姑娘修好打字机的同时,顺便捞他一票。他对小姑娘说:我们修打字机是包修的,所以讲清楚,不管我什么时候修好,就要收45元。
然后,借口要喝水,支开小姑娘到外头倒水去。
易代兴迅速解开起子,摇了摇,结果证实他原先的猜测没错,就是打字机上的定位器夹子松了,导致定位铃不准,当她已经打到最后一个字了,它不响铃提示,她又打一个、两个字,所以打文件字行就出格不整齐了。只要把定位器前后移动,调整到需要的位置,然后把它拧紧就行了。
走江湖惯了的易代兴,当然不会直接这么操作,他喝着水,皱着眉,拿着起子东凑一下,西搞一下,就是要耍花枪给人家姑娘看,然后说些修理困难、毛病很大之类的鬼话。
最后,终于修好了,真正的就是把那个地方移个位、固定下就行了。就这样,连蒙带忽悠,轻而易举到手45元,那时代,一天的工钱才不到一块钱呢。
要知道,那时的机械打字机算是高端点办公用品了,都是大的机关单位、银行、学校才有,而且刚时兴起来,都配置了专门的打字员岗位,他们包括单位领导对打字机都很陌生,又觉得他很高端、神秘,因此机子若出了毛病,也舍得高价让人维修。
精明的易代兴、易代育两兄弟由此看到了发财的机会,从那以后,再也不接修钢板那苦力活了,改行专门帮人修机械打字机了。水平、技术不行,兄弟俩就大着胆子把各个单位的坏打字机作为学习维修技术的途径和平台。
有一次,他们到重庆潼南县的一个学校,不仅没把人家打字机修好,还顺带着机子偷溜了。他们回到旅社里,拆了装,装了拆,来来回回,终于慢慢弄懂了打字机的结构、原理、维修技巧。
后来, 易代兴两兄弟来到了四川雅安,以此作为根据地,开始大张旗鼓地维修起了机械打字机。
02 伪造
差不多那个时候,同是新化县人的邹联经也在闯荡江湖了。他跟随父亲,挑着工具箱到处给人修钢笔、修锁、补皮鞋、修缝纫机之类的。不过易家兄弟是县城的,而邹联经是乡下洋溪镇寨边村的。
1964年,邹联经在杭州修钢笔时偶然认识了一位林姓大姐,其丈夫是上海打字机厂的工程师,他由此也初步学会了维修打字机。
1970年,邹联经回到新化,又认识了易代育的徒弟袁锡楚,就拜其为师,更进一步学习到打字机维修技术。
在当时的国家体制下,整个社会结构是固化的,不允许人员随意流动,且私自经商赚钱是违法的,这样易代兴和邹联经都面临一个合法身份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就私刻单位公章、伪造单位介绍信,这就使得他们获得较大经济收入的同时,也面临着很大的体制性风险。
易代兴那时伪造的是“武昌红星文化厂”的公章和介绍信, 介绍信是这样写的:“我厂为了支援外地,特派我厂技术人员×××到某地,维修打字机、油印机等”。介绍信和公章都是自己刻的,刚开始用钢板刻,后来图方便,直接用肥皂刻,刻完后用油印机印出来。
邹联经伪造的是“湖南省安化县红卫机电修配厂”。点子多的他,不仅伪造了公章、介绍信,还私自印刷了发票和价格表,这样他在流动维修时就显得比较正规化,更容易得到信任,因此业务很好。
不过,他们也因这些行为付出了代价。
早在1963年,在四川凉山,身着时尚衣服的易氏兄弟,在这个彝族区域非常扎眼,很快就被公安人员盯上,并被作为蒋匪特务嫌疑。觉察到危险的易代兴,让结了婚的哥哥先跑,自己则很快被逮捕,并以伪造公章罪被判刑,直到1979年才回到新化。
而邹联经,基本每年都要被抓,比如:1973年在湖北的云梦县,1974年在陕西的商南县等。每次都是先收容,然后遣送回新化,但邹联经每次回来后,又都继续外出流动挣钱。
毕竟那时候修打字机的人很少,邹联经通过维修打字机,一个月至少能赚到2000元,没多久,他就建起了村里的第一栋两层楼房。
03 传艺
起初,好心的邹联经还告诉村里人,修打字机很能挣钱,鼓动大伙跟他一起干。但那些农民哪里见过如此赚钱的生意,还质疑这个小伙子不是抢的,就是当汉奸赚的钱。
邹联经没有做过多的解释,他过完年再一次离开新化,并带上了堂弟邹联文。据邹联文回忆,一个多月后,他们一直游荡到了新疆,并从堂哥手中学到了不少手艺。
回家时,邹联文给父亲买了双羊绒皮靴,给母亲买了件羊绒大衣。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了解到,这俩兄弟仅几个多月就赚了1万多。于是那些开头曾经瞧不上这门生意的村民们,开始悄悄带着子女跑来邹联经家,希望他收其为徒。
据传,当年向邹联经拜师,需要先交300元钱,外加80斤大米的学费。
1977年, 邹联经为了学到更精湛的维修技术,他还先后到上海打字机厂、上海速印机厂以及上海誊影机厂做学徒工。
改革开放的号角吹响后,政策有了很大变化,如何引导、使用已经靠维修打字机致富的邹联经们,成了新化县相关部门急需思考的问题。
1979年,新化县决定在邹联经的老家洋溪镇,成立新化县打字机维修厂,由他出任业务厂长。这个厂主要负责介绍信、发票等合法身份认定以及技术人员的培训和考核等。
厂子成立以后,开始大张旗鼓地办学习班,有的学员学习1个月甚至10多天就出师了。
就这样,亲带亲,友帮友,徒传徒,邹联经的技术遍传新化,特别是洋溪镇。一批批学徒毕业之后,走出新化,去往了全国600多个城市,并成为日后开拓新化文印产业的顶梁柱。
到了1983年,新化洋溪镇已经有200多人从事这个行业,1987年发展到了2000多人,1990年发展到了5000多人,新化人形成了一个遍布全国的流动维修打字机大军。
厉害的新化人
04 与时俱进
1980年之后,国外印刷效率较高的静电复印机开始进入国内市场,并不断挤压国产品牌和机械打字机。到了1986年,国外的9家厂商在往国内市场出口散件进行组装销售,机型达到23种,累计进入中国市场的数量也超过了8万台。
年轻的邹联经,每次在政府机关、学校维修打字机时,都会抓起手边的报纸、书籍翻一翻。通过对一些信息以及当时经济发展趋势的分析,他敏锐地察觉到机械打字机将很快被淘汰,机械打印机维修市场将消亡,接下来应该是打字复印机的天下。
1986年,邹联经通过关系购买了一台二手复印机,创办了洋溪镇的第一家复印店,介入打印复印机领域,由此开启了新化人的打字复印王国之路。
上世纪80年代末,四通打字机取代原来的机械打字机,不少“洋溪师傅”都傻眼了,邹联经很快就买回一台四通打字机拆开左看右看,摸清门道后,还办了一期8个学员的培训班,培训洋溪弟子们与时俱进。
05 西藏发财
同样在1986年,在云南下关经营打字机维修的龙三沅,也接触到了打印、复印机领域。
龙三沅为了见世面,一次参加了在贵阳召开的复印机展览会。会上他认识了河北邯郸汉光复印机的工程师王利华,跟他学习国内外的各种复印机的维修技术。河北邯郸汉光复印机厂那时是中国第一台复印机的诞生地,那个时候他们也在经销日本的优美复印机。
学到复印机维修技术的龙三沅,停了云南的业务,直接带了两个徒弟到西藏拉萨, 他们是第一代去西藏修复印机的。那个时候,只有厅一级单位才有复印机,所以洋溪师傅们就跑各省会城市。
龙三沅他们住在西藏自治区工业厅招待所,那时的维修生意非常好,每天早上都有几个小车在门口等着他去修机器,各个单位不但管烟管酒,还有处级干部陪着吃饭,要说多风光就有多风光。
1988年,龙三沅从西藏教委借了一台旧复印机,开始了复印打字业务。而对于自己的第一台复印机,龙三沅说:“那个时候西藏有有卖复印机的,跟我们关系很好。他们一个机器摔坏了,放了几个月,都修不好。我说,你卖给我算了,那时我也没有把握啊。好像还要了12万元,我就买回来了”。
龙三沅把它全部拆散,一块、一块校正,然后再拼装回来,竟然把那东西还修好了,由此也开始了打字复印业务。
邹联经、龙三沅,只是那个年代的千百万新化文印人的一个缩影。越来越多的新化人靠维修、打字、复印赚到了钱。
上世纪90年代初期是“新化文印”发展的黄金时代,那时的新化火车站就有了现在的春运景象,人头攒动,几乎都是清一色背着维修打字机的白色帆布工具包。那时,洋溪邮局的汇款单像雪片似的从全国四面八方飞来,洋溪漂亮的女孩都以嫁给会修打字机的小伙为荣。
洋溪别墅群
06 二手货
不过,好景不长,接下的那2-3年,是新化邹联经门下的机械打字机维修师傅们的煎熬期,经过多年的发展,机械打字机的维修市场慢慢被复印机挤压的所剩无几,大家不得不考虑转型升级或改行。
有实力、有能耐的就跟进市场需求,直接购买复印机,开打字复印店。大部分没实力的就只好学习维修复印机技术、购买胶印机使用。数据显示,仅1993年国内销售复印机达到5.2万台,这其中大部分是新化人买走了,主要是营口复印机厂生产的小型胶印机。
胶印机效率低,又不好用,纯属过度产品。而好的复印机设备几乎都是进口的,价格昂贵,动辄要几十、上百万。只有部分早期积累了雄厚资金的人才买得起,还有那时的二手进口复印机数量少,价格也不低。
时间来到了1992年,邹联经的亲戚邹联敏,当时在广东清远市开了一个打字机维修店,做了2个月后, 没啥生意,看到、听到各地的老乡们那时已纷纷做复印、打字业务了,也准备搞台复印机。
刚好他的打字机上的一个小滑轮坏了,他就到龙塘市场上去找配件,结果发现那里有卖复印机的配件。那种复印机上的小滑轮,可以和打字机的配套,他就买了。同时他问卖家有没有便宜的复印机卖。老板说有,不过是台湾那边过来的二手货。
邹联敏报上了型号,询了价,结果出奇的低价格很让他很吃惊,觉得可以买下。为了保险起见,他咨询了了早前在汕头开复印店的的内行老乡杨桂松,老乡也说行,还可以多买几台转卖给老乡们,有不错差价可赚。
邹联敏马上折回去,借了2万加上原有的3000元,一口气买了6台二手复印机,然后转手卖出。
后来,同卖家熟了,邹联敏通过牵线联系上了台湾客,直接从他那边拿货。接着他又把这个消息告诉了曾旗东,他们几个一起倒腾起二手进口复印机来。
当时一些在广州的台湾客,把废五金从美国、日本等国进口到大陆,然后拆解归类销售。当时台湾人并没有发现旧复印机的价值, 邹联敏、杨桂松和曾旗东他们发现后,就开始大量从台湾人那里购买旧复印机。台湾人发现旧复印机不用拆解,进来的货很快就被新化人买走,就开始大量进口旧复印机。
而邹联敏、杨桂松、曾旗东们把旧复印机买入后,进行维修翻新,然后批发零售。
从1999年开始,新化人不再从台湾人那里进货,而是直接到日本、美国购买二手复印机,以集装箱为基数往国内运,然后拆机组装翻新汉化再出售。这样,在广州天河科技街,新化人的二手复印机专业市场就慢慢建立了。这标志着新化人的二手复印机专业市场进入了新的阶段。通过从美国、日本源头进货,新化人建立了完整的二手复印机产业链。现在,在美国、日本和中国香港专门有一部分新化人做二手复印机贸易,源源不断地供应国内市场。
现在有了价格低廉的二手进口组装复印机,遍布各地从事打字机、复印机维修新化人,纷纷购买,一边修机子,一边搞起复印生意。那时,新机子可复印900万张以上,再生机可达450万张以上,而价格仅是原价格的20%。
为了靠近用户,新化人他们在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学校周边,在本来人们难以察觉的角落处,架上打印复印的招牌,在那儿坚守着几平米小屋,让急需打印的职工、大学生,简直有了一种转角遇到爱的惊喜。
这一波转型升级,使得新化人的文印事业迅速发展,10多万新化人在这个渠道上找到二手复印机,并开出了一家又一家复印店。
2002年,国家推出一项规定,以回收钢铁为主的废五金电器、打印机、传真机、电传打字机及多种复印设备,被明确列为禁止进口货物。至此,复印店老板依靠的上游产业链掉了一环。很多人要么转行,要么潜入“地下”悄悄走私。曾有新闻报道,对于走私业务,广东分署缉私局曾一举抓获犯罪嫌疑人66人,打掉走私团伙20个,现场查扣涉嫌走私进口的二手复印机、打印机2500余台以及电脑资料、账册等涉案证据材料一批。
还有,随着越来越多的新化人进入文印市场,复印店分布密度之高,让外人觉得不可思议,他们之间也纷纷打起了价格战,也促使文印服务微利时代提前到来。有媒体报道,长沙一些图文店,A4纸的复印单价已降至1角钱以下,更有甚者低至四五分钱,濒临亏本。
同时,社会的发展,也给文印事业带来挑战。随着互联网的兴盛,电子信息媒介、电子阅读的快速发展,大大减少了纸张的使用量,复印刚性需求减弱。另一方面,国家政府倡导无纸化办公,电子文档传载,行政办公经费压缩,也大大减少了商务图文业务的来源。
在这种大环境下,光靠打印复印已经很难挣大钱。搞文印的新化人又一次来到了事业的岔口。
07 岔口转型
在开复印店积累雄厚资金之后,一些新化人把复印店升级到图文店,提供更多的文创服务。一部分进入了办公设备生产制造领域。也有一部分人因为各种原因退出了。
新化人第一批开图文店的有杨文辉等人。1993年,杨文辉在广州开了一家复印店,在发展壮大后,2002年升级为图文店 ,图文店设备一般包括复印机、喷绘机、晒图机、彩色打印机等,投资很大,一台彩色打印机就要100多万元。只有一部分实力雄厚的新化人,才经营图文店。从业人员都会各种平面设计,3d设计等技能,设备也相应更新,如高大上的胶装设备,还有大型的工程晒图设备等。
实业制造的曾文辉。 1993年起,就在云南德宏开复印店的曾文辉,通过10年的打拼积累了不错的身家。2004年,曾文辉在上海参加一个办公设备展销会,第一次见到写真机,觉得这玩意儿不错,应该有市场。当时那个是日本进口的,要11万多元一台。
曾文辉便在厦门投资生产写真机。开始由于没有核心技术,基本处于组装阶段,即从国外进口配件,在国内组装生产。在生产的过程中,曾文辉发现写真机与绘图仪功能应该可以合一,带着这个大胆的想法,曾文辉和清华大学物理系合作,终于生产出了具备写真绘图功能的写真机,这在当时国内属于首创。现在这个设备不仅畅销国内,还出口40多个国家和地区。
作为新化文印产业曾经掌舵人的邹联经,2008年,到日本考察复印机市场,但由于失误,居然被骗了几千万。这笔钱,几乎是邹联经的全部身家,打此之后,就退隐出了文印江湖。
退隐的邹联经(左)和徒弟
2017年8月,许多新化文印人的微信里,都收到了来自政府的“回归邀请函”:诚挚邀请闯荡天涯的洋溪人回家创业,共同将洋溪家乡打造成“中国文印之都”。
为加快“建都”步伐,新化县对返乡入园的文印产业实行门店3年免租、税费减免,并为进口集装箱提供运费补贴等措施。同时,建设文印技术培训学校,在县职业学校开设文印班,建立文印人才库。
2017年,招商回来的新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它是新化文印的旗舰之一,是由新化广大文印企业家参股的文创产品开发商与快印服务提供商。公司以创建全球最大快印连锁品牌为目标,积极拓展世界各地文印市场。
一路走来,新化文印产业一共大致经历了“流动维修机械打字机”、“流动维修复印机”、“复印店”、“二手复印机专业市场”、“办公设备制造”等五个阶段。接下来应该是挺进文创市场了。毕竟文印领域市场还是太小,但文创就不一样,从文创入手,再创辉煌。
08 名片
经过50余年发展,新化文印产业以亲缘、地缘关系为纽带,在全国600余个城市,1500多个县(市),开设有6万多家文印店、2000多家耗材经营企业、3000多家复印机再制造和经营企业,拥有掌握熟练技术的从业人员达20多万,形成了从打字复印、刻字写真、绘图晒图、图片处理、信息传输到设备组装、维修、研发,设备、耗材制造与经营的完整产业链,年产值达1000多亿元,占据全国文印市场70%以上的份额,形成了“中国文印看新化”的独特现象,新化文印成为了一张享誉全国的地缘经济名片。
新化文印的产业发展史,是一部穷则思变、挑战命运的奋斗史,是一部乡亲互助、无私提携的团结史,是一部星火燎原、终成大观的成功史。
其实也是亿万国人勤劳、勇敢、拼搏的真实写照之一,为新化人点赞,为中国人自豪。
新化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