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一馆——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高清图片 博物馆标准参照物资料库必备 欢迎分享、关注)
名称: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
地址:广西省南宁市青秀区民族大道34号
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9:00-17:00
建立时间:1934年创立
广西博物馆一般指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坐落于南宁市民族广场东侧,占地面积约60亩,是一家省(自治区)级综合性历史、艺术类博物馆,国家一级博物馆。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馆藏文物达50000多件,其中,一级文物152件,二级文物1791件,三级文物3867件(截至2013年10月数据)。
场馆布局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总面积为32757.8平方米,陈列大楼是一座具有壮族干栏式建筑特点的长方体大型建筑,集陈列展览和业务办公于一体,一至二楼用于陈列展览,三楼用于办公。陈列大楼后面,是一块24000平方米的民族文物苑,建于1988年,苑内有铜鼓巨雕、镇边大炮,建有壮族“干栏”、瑶家竹楼、苗家吊脚楼、侗族鼓楼、侗乡风雨桥、毛南族民居等,还建有榨油、碾米、造纸等民间手工作坊。(截至2013年数据)
展览陈列
基本陈列
“瓯骆遗粹——广西百越文化文物陈列”:
本陈列以时间为序,结构上采用专题形式,分为“远古神奇”、“上古华章”、“汉文越风”三个部分,共展出文物235件(套),其中一级文物56件(套),二级文物126件(套),三级文物1件(套),未定级文物51件(套),复制品1件(套)。
“瓷美如花——馆藏瓷器精品展”:
展览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质朴如素——出土瓷器”,下含三个单元;第二部分为“繁花似锦——传世瓷器”。展览展示的文物为馆藏瓷器,包括出土瓷器和传世瓷器,其年代远至战国,近及清代。展览以实物展示为主,共展出文物258件,其中一级文物12件,二级文物232件,三级文物6件,未定级文物8件,这些制作于战国晚期到清代。
丹青桂韵:
展览展示清到近代这一时期广西籍以及在广西旅居的书家画师的名迹墨宝,展览面积600平方米。
特殊展览
展厅简介
古韵茶香: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与镇江博物馆联合举办本次展览。共展出镇江博物馆藏不同时代、不同品种、不同质地的茶具85件(套)。
广西人的抗战:
举办“广西人的抗战——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展览”,其目的是要唤起每一个善良的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勿忘历史,避免悲剧重演,而不是要延续仇恨。
丝路帆远:
本次展览展出了沿海各省重要海丝遗存,不但折射出中国历代的流光风韵,有助于唤醒古老的海洋记忆,推动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进程。
粤海清风:
展览精选东莞市博物馆藏79幅扇面作品,其中既有岭南名家高俨、何翀等文人画家的寄兴之作,也有张敬修、李文田、陈澧、梁鼎芬等官绅、学者的感怀之笔。
馆藏文物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馆藏文物达50000多件,其中,一级文物152件,二级文物1791件,三级文物3867件。该馆还收藏有大量的图书资料,其中线装古籍达3万多册,是自治区级重点古籍保护单位以及自治区级古籍修复中心。(截至2013年10月数字)
金属器
“布”铭铜桶
高27.1厘米,口径26.2厘米,底径22.6厘米。
西汉(公元前206-公元25年)时期,1976年贵县(今贵港市)罗泊湾1号墓出土。
漆鞘铁剑
尺寸:长130.2 厘米,宽2.4厘米。
西汉(公元前206-公元25年)时期,1976年贵县(今贵港市)罗泊湾1号墓出土。
悬山顶干栏式铜仓
长79.3厘米,宽42.7厘米,高37.3厘米。
西汉(公元前206-公元25年)时期,1971年合浦县望牛岭1号墓出土。
浮雕饰铜钟
通高68.5厘米,甬长20.5厘米,铣间宽33.5厘米,舞间宽21.4厘米,重34千克。
西周(公元前1046-前771年)时期,1958年广西横县镇龙那桑村出土。
龙首柄铜方匜
通长38.8厘米,通宽25.5厘米,高10厘米,底12.5×13.5厘米。
西汉(公元前206-公元25年)时期,1971年广西合浦县望牛岭1号墓出土。
复线交叉纹铜桶
尺寸:高28.5厘米,口径27.4厘米,底径24.4厘米
时代:西汉
来源:1976年出土于广西贵县(今贵港市)罗泊湾1号墓。
“二斗二升”铭盘口鼎
尺寸:通高28 厘米,口径23.8 厘米,腹围75厘米
时代:西汉
来源:1976年出土于广西贵县(今贵港市)罗泊湾1号墓。
铁利器
尺寸:长73.5厘米
时代:西汉(公元前206-公元25年)
来源:1976年贵县(今贵港市)罗泊湾1号墓出土
漆绘铜盆
尺寸:高13.5厘米,口径50厘米,底径44.5厘米
时代:西汉(公元前206-公元25年)
来源:1976年贵县(今贵港市)罗泊湾1号墓出土
扶桑树形铜灯
尺寸:高85厘米,底径20厘米
时代:西汉(公元前206-公元25年)
来源:1976年贵县(今贵港市)罗泊湾1号墓出土
彩绘勾连云纹铜壶
尺寸:通高2.8厘米,口径16.2厘米,底径18.6厘米
时代:西汉(公元前206-公元25年)
来源:1976年贵县(今贵港市)罗泊湾1号墓出土
“布”铭环钮铜钟
尺寸:通高31厘米,纵径10.4 厘米,横径12 厘米
时代:西汉(公元前206-公元25年)
来源:1976年贵县(今贵港市)罗泊湾1号墓出土
环耳杯形铜盖壶
尺寸:高39.3 厘米,口径13.6 厘米,足径11厘米
时代:西汉(公元前206-公元25年)
来源:1976年贵县(今贵港市)罗泊湾1号墓出土
“抚夷监军道关防”铜印
尺寸:高8.3厘米,长8.9 厘米,宽5.7厘米
时代:清代(公元1636-1911年)
来源:1980年广西防城县白沙大队出土
“孱陵”铭铜矛
尺寸:长15.3厘米,刃宽3.3厘米,銎径3厘米
时代:秦代(公元前221-前206年)
来源:1974年采集于广西平乐县银山岭
“江鱼”铭铜戈
尺寸:内长8.8厘米,胡长8.8厘米,援长14.2厘米
时代:战国(公元前475—前221年)
来源:1974年平乐县银山岭4号墓出土
东汉“长宜高官”铜镜
尺寸:面径11.5厘米,厚0.3厘米
时代:东汉
来源:广西昭平县北陀风清出土
“布、析、蕃”铭铜鼎
尺寸:通高20厘米,口径18厘米
时代:西汉
来源:1976年贵县(今贵港市)罗泊湾1号墓出土
清“崧”铭灵芝单耳金盏
尺寸:高3.7厘米,口径7.5厘米
时代:清代
来源:1972年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观音乡水宾村出土
东汉铜铃
尺寸:高11.8厘米
时代:东汉
来源:广西贵港市粮食仓库M19出土
明花鸟纹金戒指
尺寸:直径1.6至1.9厘米
时代:明代
来源:广西宁明县明江镇土司墓出土
明金簪
尺寸:最长12.3厘米,最短3.6厘米
时代:明代
来源:广西宁明县明江镇土司墓出土
明金凤饰件
尺寸:长8至8.7厘米
时代:明代
来源:广西宁明县明江镇土司墓出土
西汉鞋底形铜当卢
尺寸:长4.5厘米,宽1.9厘米
时代:西汉
来源:广西西林县普驮粮站前出土
西汉鎏金铜面具
尺寸:长21.7 厘米,最宽处19.1厘米
时代:西汉
来源:广西西林县普驮粮站前出土
西汉人面纹铜牌饰
尺寸:宽5.5至8.8厘米
时代:西汉
来源:广西西林县普驮粮站前出土
战国铜牛
尺寸:高5.2厘米,身长8.8厘米
时代:战国
来源:广西柳州市飞机场出土
云纹三角形铜匕首
尺寸:通长30.9厘米,刃宽7厘米
时代:战国
来源:1992年广西南宁邕江水下捞获
刻划龙虎纹小铜瓿
尺寸:高7.5厘米,口径4.7厘米,底径4.8厘米
时代:东汉
来源:1954年广西贵港市新村M4号墓出土
腰鼓形金饰品
尺寸:长2厘米
时代:东汉
来源:广西贵港市新卖牛岭八号墓出土
鎏金嵌宝石雀钮铜饰件
尺寸:高7.7 厘米,足径5厘米
时代:西汉
来源:广西合浦县望牛岭出土
大铜马
尺寸:通高117厘米,长112厘米,背宽30厘米
时代:西汉
来源:1980年贵县(今贵港市)风流岭出土
龙首三眼长方形铜灶
尺寸:灶,纵72厘米,横上23厘米、下27厘米,高18厘米
釜(1/3),口径17.8厘米,高12厘米
釜(2/3),口径15.8厘米,高13厘米
甑(3/3),口径15.3厘米,高11.4厘米
时代:西汉
来源:1971年出土于广西合浦县望牛岭1号墓
“大”铭金饼
尺寸:直径6.3厘米
时代:西汉
1971年出土于广西合浦县望牛岭1号墓
铜跽坐俑
尺寸:高9~9.5厘米
时代:西汉
来源:1972年出土于广西西林县普驮粮站
陶瓷器
民国钦州紫砂折枝白梅纹茶壶
通高12.50厘米,口径5.50厘米,底径8.0厘米
民国时期
盖,拱圆;顶,珠钮;壶,圆口,曲流,弯柄,圆腹,平底浅圈足。壶腹以白泥装饰纹样,绘折枝白梅并提写“甲子年季夏月于古安州作”。器底钤方框印阳文楷书“美珍”。
“丁未岁”款六格席地团花瓷印花碗模
高9.1、面径15.8、柄径5.8厘米
宋代时期,1991年北流县岭垌窑址出土
印模为实体白瓷质呈带柄蘑菇状。印顶端平,印刻阴纹,印顶展平,面壁划分六格,格内和顶部各为席地团花纹。印背铭文“丁未岁(公元1279年)孟冬一日立”。
清康熙青花釉里红“圣主得贤臣颂”笔筒
高21.60厘米,口径9.20厘米,底径12.10厘米
清康熙年间
器呈筒形,平口直壁,玉璧形底足。器外壁以青花楷书《圣主得贤臣颂》全文,其字体规整俊朗,于文章末处书釉里红“熙朝传古”篆体方章。底心施白釉,青花“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三行楷书款。
清雍正斗彩团菊纹碗
高6.90厘米,口径14.30厘米,足径5.10厘米
清雍正时期
侈口,微弧腹,下腹渐收,平底,圈足。器胎质细白坚致。该碗的装饰沿用了明代宣德斗彩工艺,即釉下青花釉上彩。于外壁绘团菊纹,间以朵花连枝蔓叶。底部落青花“大清雍正年制”楷书双圈款。
此器别致秀巧,所用黄、红、绿、紫四彩与青花各显艳丽,其绘画笔触细腻,气韵柔和雅致,为雍正斗彩的精品。
夔纹方格纹四系陶瓿
尺寸:高24.90厘米,口径9.20厘米,腹径28.0厘米
时代:春秋
来源:1963年出土于贺县(今贺州市)桂岭
平口,短直颈,窄平肩,鼓圆腹,圜底,肩部置四横耳。器身由上而下满饰夔纹、方格纹。
考古发现以夔纹装饰的器物常出现在中原地区出土的青铜器上,而广西汉代出土的陶器装饰纹样多见方格纹。该器物的纹饰集夔纹和方格纹于一身,反映了不同地域间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俑座陶灯
尺寸:高30.0厘米,灯盘口径10.50厘米
时代:东汉
来源:1955年出土于贵县(今贵港市)粮仓14号墓
陶俑刻画细腻,尤其是灯座人物造型传神丰满。瞪大的眼镜和微伸的舌头,呈现出一副吃惊的表情。敦厚的躯体和蹲坐的姿势,其憨实的形象跃然于眼前。此件俑座陶灯的胡人特征鲜明,是汉代海上丝绸之路繁荣的佐证之一。
清紫砂均釉方茶壶
尺寸:通高20.80厘米,口径8.80厘米,底径11.40厘米
时代:清代
壶身呈方钟型,方口,短直颈,腹壁微弧,平底,框足。四注式盖,弧形钮,方流,长环柄。此茶壶为紫砂器,外施天青炉均釉,底部钤阳文款识,字已辨认不清。
炉钧釉是清雍正年间新创烧的一种低温釉,釉中有两种色彩,在低温窑炉中交融,为二次烧成,故称为“炉钧釉”。炉钧釉汉方壶在清乾嘉时期十分流行。
清雍正青花釉里红三果纹高足碗
尺寸:高11.60厘米,口径16.70厘米,底径4.70厘米
时代:清雍正
撇口,深腹,高足。器以青花釉里红绘纹饰,青花枝叶,釉里红瑞果图,其为石榴、桃子和荔枝。碗足内壁落款青花楷体横书“大清雍正年制”。
三果纹饰为明清时期瓷器装饰纹样之一,寓意“多子、多福、多寿”。此高足碗纹饰色调明快清新,器型雅致,为雍正官窑瓷器的精品。
元钧窑紫斑盘
尺寸:高5.0厘米,口径13.1厘米,足径12.0厘米
时代:元代
敛口,微弧壁,宽圈足,底足无釉,胎体厚重致密,呈褐色。器表为天青窑变釉,盘口沿呈褐色,壁面和底心起玫瑰紫斑纹。
钧窑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以炫丽多变的窑变釉色著称,器表釉质肥厚。此件元代的钧窑盘造型规整,暗蓝中现紫斑,有一种端庄华丽的美。
清乾隆敬畏堂款粉青釉暗花龙纹盘
尺寸:高3.60厘米,口径16.50厘米,足径9.90厘米
时代:清乾隆
撇口,微弧浅壁,坦底,圈足。器作酱口,胎细白致密,施粉青釉。盘以暗花装饰,盘心作双圈开光双龙戏珠纹,外壁为双龙纹。器底落青花楷书“敬畏堂制”四字两竖行双方框款。
将私人住所或书房名称刻、印、书写于定烧瓷器上作为私家用瓷或者藏瓷的标志,这类款识称为室名款。它于宋代初露端倪,明代后期形成风尚,清代大量流行,尤以康熙、乾隆、道光时使用最广。据清末许之衡《饮流斋说瓷》云:敬畏堂在“雍乾间”,是“亲贵诸王”的制品。
宋耀州窑月白釉碗
尺寸:高5.50厘米,口径13.80厘米,底径4.50厘米
时代:宋代
敞口,深弧腹,圈足。胎厚致密。
耀州窑位于陕西铜川黄堡镇,始烧于唐代,成熟于五代,鼎盛于宋代,金、元时期续烧,明代中期渐衰。耀州窑瓷器釉色品种丰富,有青釉、白釉、黑釉、姜黄釉、月白釉等。此件耀州窑月白釉碗釉色莹润如月,全身无任何装饰,有一种质朴大方的美。
枢府款缠枝莲纹盘
尺寸:高4.1厘米、口径16厘米、底径5.7厘米
时代:元
盘直口,弧腹,平底,圈足。胎质细腻洁白,施卵白釉,釉汁匀净厚润。器内壁饰为阳纹印花缠枝莲,有“枢”、“府”铭对应于缠枝波谷中。
卵白釉瓷元代景德镇创烧,因釉色如鹅卵白色而故名,又因此种釉色器物多印有“枢府”铭文,称为枢府釉瓷。多为元朝枢密院定烧瓷。
光绪款粉彩“三羊开泰”纹碗
尺寸:高6.7厘米、口径15厘米、底径5.6厘米
时代:清光绪
侈口,微弧腹,平底,圈足。胎白坚致。器内以青花绘画,壁饰折枝寿果纹,底心为“三羊”适合图;外壁以黄釉轧道卷草纹为地,绘粉彩描金开光“三阳开泰”纹。底款青花楷书“大清光绪年制”。
元龙泉窑青釉菱口折枝瑞果纹盘
尺寸:高8厘米、口径56厘米、足径35厘米
时代:元
菱口,折沿,瓜棱腹,广底,圈足。胎体厚重坚质,满施青黄釉。器以刻划印花装饰,内外壁刻折枝花卉纹,盘心印折枝瑞果纹。底部有垫烧痕。
该盘为典型元代龙泉窑青瓷,器型大气,釉色温润。
青花缠枝莲纹折沿盘
尺寸:高7.5厘米、口径41.3厘米、足径27厘米
时代:明宣德
胎质细白坚致,釉色青白。折沿,浅腹,弧壁,圈足。底露砂胎,有火石红斑。盘青花纹饰为三层:折沿饰江牙海水纹;内外壁绘缠枝花卉纹,底心作缠枝花纹。
宣德时期青花用料为“苏麻离青”,其成分为低锰高铁,故青花呈色有晕散和浓重之处,有铁锈斑陷入胎骨的特色。
雍正款黄地粉彩蟠桃纹碗
尺寸:高10.8厘米、口径21.7厘米、足径7.2厘米
时代:清雍正
敞口,弧腹,微弧壁,圈足。胎质细白坚致。器施柠檬黄釉,底心绘粉彩折枝寿桃纹,外壁饰印花阳纹“鹤桃”图。器底饰白釉,落款为青花双圈楷书“大清雍正年制”。
东青釉荷叶杯
尺寸:高5.6厘米,口底不规则
时代:清乾隆
器呈卷边荷叶造型。口边卷曲,深腹,底微拱。胎质细白坚致,施东青釉,壁饰叶脉纹,杯心饰堆粉莲蓬纹。该杯造型象生、巧致。
清雍正款珐琅彩百花纹五孔尊
尺寸:高9.5厘米,口径31厘米,底径7.1厘米
时代:清雍正
尊口微撇,矮束颈,弧坡肩,肩部竖起四个短圆管,圆弧腹,平底,圈足。胎细白坚质,器内壁施松石绿釉,口沿描金彩,外壁从珐琅彩绘画蔓草百花纹。器孔口边和足部作兰彩卷纹草边饰,肩部和胫部绘兰彩如意纹缀红珠边饰。底部落青花双圈楷书“大清雍正年制”款。
清同治黄地粉彩花蝶纹香薰
尺寸:通高6.5厘米,口径9厘米,底径4.8厘米
时代:清同治
侈口,平沿,深直腹,平底,圈足。盖折沿,盖面平展下凹,插入器口。盖心镂钱纹气孔。胎白质坚,内壁和底施白釉,外施黄釉。粉彩描金绘画纹饰,口沿、底边和盖面饰金彩弦纹,气孔勾矾红框填金彩。盖面用淡水绿、白、红、金彩绘画九只彩蝶,器外壁用淡水绿、白、墨彩绘饰折枝花卉纹。底落矾红“同治年制”楷书款。
豇豆红釉暗刻团螭纹太白尊
尺寸:高8.5厘米,口径3.5厘米,底径12.5厘米
时代:清康熙
器的内壁和底部施青白釉,外壁施豇豆红釉,腹部有暗花团螭纹,底落“大清康熙年制”青花楷书三竖行六字无边栏款。豇豆红因色调淡雅,呈不均匀的粉红色、犹如红豇豆一般而得名。它在康熙时期较为名贵,因其用铜做着色剂,而铜在窑温里的化学反应比较活跃,要想烧得很匀净,难度非常很大,所以传世数量也极其少有。
钦州紫砂挂釉桃式茶壶
尺寸:高12.2厘米,口径2.5厘米,底径6厘米
年代:民国
器形塑似寿桃,壶口与桃式纽饼形盖相楔,壶盖不易脱落。柄塑成苍枝和器肩五张浮雕桃叶相连,装饰叶片茎脉呈泥之原色与全器窑变的蟹青色相映衬托,生气盎然,腹部刻写“仙品”,背面题刻行书“己未仲春仲烷作”, 器底钤长方阳文印“钦州章”、“秀声”。
钦州紫砂器在品相上与江苏宜兴紫砂器相似,但它以纹饰在烧制中自然窑变蟹青色并加以磨光为装饰特色。
广西钦州紫砂器生产从清咸丰年迄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古朴装饰风格的钦州紫砂花瓶蜚声海外,曾在1915年美国旧金山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和1930年的比利时世界陶瓷展览会上获得金奖。
德化窑观音像
尺寸:高31.7厘米
时代:明代
胎质洁白致密,施白釉。观音挽高髻佩如意发簪,头微微向前倾,面颊丰满,双目垂视。胸襟半袒,佩莲花坠璎珞。身着披肩宽袖长衣,衣褶流畅。左手握持净瓶,跣足半跏趺坐于波浪木椎之上。
德化白瓷有“猪油白”、“象牙白”“中国白”等之美誉。此观音像雕刻精湛细腻,线条流畅,充分展示了德化白瓷的魅力。
玉石器
蓝水晶串珠
长1.5-3厘米,西汉时期
广西合浦县望牛岭M1出土。佩饰品,浅蓝色,有六粒蓝水晶串珠,透明,有玻璃光泽。四粒为六棱柱形,大小不一,两端截平,有对钻孔;其中一粒两端饰凹弦纹,中间有两道凹槽;另二粒为不规整扁柱形,两端截平,有对钻孔。
明代兽耳玉炉
高5厘米,足4.7厘米,口径6.5厘米
此玉炉有双兽耳,侈口束颈鼓腹式,炉腹上有两个兽面纹,圈足。
清蟹形青玉带扣
长8厘米,高4.5厘米
镂雕一活蟹,抓一稻穗,背有二圆钮,玉质细润。
民国碧玉盤枝佛手洗
高2厘米、长14厘米、宽9.5厘米
佛手果、叶及蝙蝠连成一体的玉雕,佛手叶形成盘,并附有一蝙蝠,大佛手果掌心中空,其中有四指折断,该玉雕构图新颖。
清镂雕寿字白玉嵌件
长4.5厘米、宽4厘米
白色,椭圆形,板状镂雕双夔环抱篆寿字,玉质滋润。
玉剑格
尺寸:纵6.1厘米、横1.9 厘米、最厚2.3厘米
时代:汉
来源:广西贵港市孔圣岭M12出土
剑格,灰黄色,菱形,中间有凹槽,穿孔为椭圆形。
绞索纹玉手镯
尺寸:直径6厘米、厚0.35厘米
时代:西汉
玉呈黄褐色,体扁圆,中心有一圆孔,饰绞索纹。
清光绪红套料双螭纹鼻烟壶
尺寸:高5厘米、径1.3厘米
时代:清
透明,小圆口,束颈、扁腹、椭圆圈足,无盖。红色套料,腹部饰双双螭龙。
清白玉鼻烟壶
尺寸:高14厘米、口径1.6厘米
时代:清
扁圆体,平足,红珊瑚盖,腹雕一折枝荔枝果、叶。附银勺。
清末青玉母子狮摆件
尺寸:高 9 厘米、长 13厘米
时代:清末
雕琢,青白色。青玉雕像,一头母狮带着两头幼狮,其中一头在母狮背上,另一头在母狮胸前,雕刻技法娴熟,形象生动。
清光绪皮子玉鹌鹑坠
尺寸:长6.4厘米,高3.5厘米
时代:清
此器为圆雕作品,雕一只卧式的鹌鹑,阴刻双眼,短嘴,嘴中衔着一只灵芝。
清乾隆碧玉桶式杯
尺寸:高 6.8厘米, 口径 7.2厘米
时代:清
雕琢, 青色,软玉,直腹,短圈足
清末岫岩石雕花如意
尺寸:长46.5厘米
时代:清末
白色,整材雕琢,分为首、中、尾三部分,首雕“寿”字,周围雕锦瓶、中部雕锦纹,尾部太阳。柄上雕蝙蝠。
“如意”于印度梵语中称“阿娜律”,部分用作佛具,柄端作“心”形,用竹、骨、铜、玉制作。法师讲经时,常手持如意一柄,记经文于上,以备遗忘。
清仙童青玉坠
尺寸:高3.8厘米,宽2.1 厘米
时代:清
圆雕仙童戏荷。玉质滋润。
清乾隆青玉莲式炉盖
尺寸:高3.8厘米,口径10.4厘米
时代:清乾隆
青玉圆形炉盖,用三层雕刻的技法在器盖上雕满多重莲花瓣、莲花。
龙首青玉带钩
尺寸:长8.9厘米
时代:清
带钩,首雕龙纹饰。腹上光素无纹饰,腹下雕一椭圆扣钮。玉质滋润
红色玛瑙耳珰
尺寸:长 2.1厘米
时代:东汉
来源:广西合浦县九只岭出土
耳饰,棕红色。器体打磨光滑规整,半透明,腰鼓形,束腰,两端为喇叭状,一头大一头小,中间有一穿孔。
清末石雕夔龙古钱式磬
尺寸:高 14.8厘米,宽 13.1厘米
时代:清代
此石雕馨呈扁平圆足布币形,两面均为浅浮雕,一面雕双夔龙图案,中央有一团寿字。
磬是古代石制的一种打击乐器,最早用于乐舞活动,后来用于殿堂宴享、宗宙祭祀、朝聘礼仪活动中的乐队演奏,成为象征其身份地位的“礼器”。
宋旧玉镂雕凤佩饰
尺寸:长 10.5厘米
时代:宋代
白褐色,镂雕一凤,头向下低,双翅展开,双脚向前,腹部阴刻回纹,凤的颈部饰一排谷纹。尾部镂雕云纹。
清乾隆青玉四螭坠
尺寸:径 5.4厘米
时代:清代
雕琢,青白色,采用高浮雕技法,雕四螭相互缠绕,喻意“四方结交”。
明浮雕螭纹白玉带扣
尺寸:通长10.7厘米,宽3.7厘米
时代:明代
带扣,为子母扣,面上浮雕螭纹,背雕一圆钮。白玉玉质洁白滋润,致密莹泽,整体精准到位,严丝合缝,巧夺天工。
螭纹最早见于商周青铜器上,是和龙纹非常接近的一种题材。白玉螭纹带扣反映了当时玉雕工艺的高超水平。此器选料精美,雕刻技艺发挥得淋漓尽致,饰样富有浓郁的神秘气息,是一件难得的艺术品。
清龙首白玉带钩
尺寸:长8.9厘米
时代:清代
玉色发白,带钩龙首纹饰,背腹镂雕蟠螭纹,腹下雕一圆钮。
清代玉带钩形制复杂,纹饰构图活泼多变。龙首高昂,龙眼凸出,嘴唇上伸下斜收,给人以凶悍威猛之感。蟠螭腾空而拉大了腹面的空间,螭头圆而披长发。
玛瑙穿坠
尺寸:最长2.2厘米
时代:东汉
来源:1955年出土于广西贵县(今贵港市)高中部12号墓
共25粒,呈灰褐棕红,其中灰黑白色相间玛瑙珠21粒,橄榄形,两端截平,孔为对钻孔;红色玛瑙珠四粒,圆球形,有对穿孔。
玛瑙象征坚毅。自古以来一直被当做辟邪物、护身符使用。
莲瓣形青玉双耳杯
尺寸:高4厘米,口径7.2厘米
时代:清代
工艺品,颜色为青白色。
莲瓣口,口沿外阴刻勾连回纹。腹部莲瓣纹起棱。卷云形双耳,耳作平板勾云状,耳面阴线勾勒螭首纹。圈足饰莲瓣纹,足外缘起边,有棱。玉质滋润,晶莹透彻。造型规整大方。
蝉形玉琀
尺寸:长5.7厘米,宽3.1厘米
时代:东汉
来源:1956年出土于广西贵县(今贵港市)初中宿舍2号墓
该玉琀为灰白色玉质,蝉头部略呈弧形,双眼突出,嘴角分明,弧线形的蝉翼覆盖着蝉身,蝉腹部刻有七道长短不一的横纹,表现出汉代八刀制玉工艺水平。
螭龙纹青玉璧
尺寸:外径11.8厘米
时代:东汉
来源:广西合浦县九只岭出土
青灰色玉质,扁圆形,中有一圆孔,此璧两面纹饰均分内外区。一面内区为蒲纹,间饰涡纹,外区饰四组双身螭龙纹;另一面内区为谷纹,间饰涡纹,外区饰四组双身螭龙纹。
古代玉璧的用途大致可分为以下五种:一为祭器和礼器;二为国事中礼仪馈赠;三作佩系,也作不同身份的标志;四作砝码用的衡;五作辟邪和防尸腐用。
玛瑙小动物
尺寸:高1.3厘米,最长1厘米
时代:西汉
来源:1975年合浦县环城堂排M2出土
这串玛瑙佩饰由十一件小动物组成,其中鹅五件,虎六件。采用圆雕技法,简练地表现动物的各部位,制作工整、形体准确、构思巧妙、形态生动。
战国至汉代,玉雕动物佩饰进入鼎盛时期,各类题材层出不穷,形态千变万化。玛瑙出自西域,在合浦汉墓中有玛瑙饰物的出土,反应出汉时中原与西域已有广泛交流。
东汉谷纹玉璏
尺寸:长7.3cm,宽2cm
时代:东汉
来源:广西贵港市火车站出土
玉璏是装饰于剑鞘上方一侧,可穿系于腰带上,将剑固定于腰间的剑饰。此玉璏为黄褐色玉质,呈长方条形,正面布满谷纹。正面两端下弯如拱桥;背面有一长方形穿孔,可作穿系之用。玉璏流行于战国秦汉时期。
“夫人”桥钮玉方印
尺寸:高5.1厘米,边长2厘米
时代:西汉
来源:广西贵港市罗泊湾2号墓出土
此方印为印信,玉质黄褐色,方形桥钮,篆书白文“夫人”两字,左右排列,书法修长舒展,婉转流动,畅达自如,体现了汉玉印清俊洁净,畅达挺拔的线条特征。按照汉代制度,丈夫享有相当高的政治地位,方能称为“夫人”,因此其印主生前拥有相当尊贵的身份。
出廓玉玦
尺寸:外径3.2 厘米,内径1厘米
时代:战国
来源:1964年出土于广西平乐县银山岭64号墓
玉玦为黄褐色玉质,呈扁圆状,有一线切缺口,外沿有四瓣相对称的花饰。
玦是我国最古老的玉制装饰品,在古代主要是被用作耳饰和佩饰。
西汉龙形玉饰件
尺寸:长9.4厘米,宽3.1厘米
时代:西汉
来源:广西贵港市罗泊湾2号墓出土
黄褐色玉质,器扁圆弧形。印刻兼浅浮雕龙首,龙作昂首张嘴状;龙身饰绞丝纹,线条流畅,近首位两端各穿一孔。此饰件构思巧妙奇特,生动传神,惜尾端残缺。
谷纹高足玉杯
尺寸:高11.3厘米,口径4.5厘米,足径3.3厘米
时代:西汉
来源:1976年出土于广西贵县罗泊湾1号墓
玉杯由一块黄褐色半透明的硬玉雕琢而成。呈圆筒形,器壁厚薄均匀,平口、直腹、圜底、下连豆把形空心座足,腹部镂刻每两个乳钉为一组的谷纹,上下左右穿插排列,口沿和下腹各刻一周卷云纹,足柄素。
玉杯是一种饮酒器。该器形约始于西汉时期。晶莹润滑,雕刻精细,造型优美,是一件艺术珍品。
束腰形双肩玉铲
尺寸:长16.2厘米,肩宽11.2厘米,厚1厘米
时代:新石器时代
来源:广西隆安县博浪乡大龙潭工地出土(采集)
玉铲为青玉磨制,器身扁平,上端有短把,两肩平直,束腰,弧形刃口。铲面的弧形石纹清晰,与刃口的弧线相一致,规整而精美。
广西出土的石铲数量极多,但以玉为制作材料较为罕见。石铲是广西新石器时代晚期极具代表性的器物,对研究桂南地区大石铲文化以及了解岭南地区原始农业经济、农具种类和玉石加工工艺等具有重要意义。
书画:
现代齐白石秋菊图轴
尺寸:纵96.1厘米、横36.5厘米
时代:现代
《秋菊图》轴,齐白石绘,纸本,设色。图写几簇菊花,生动繁茂。整幅画面,笔酣墨饱,设色艳丽明快,淋漓尽致。
题识:“德邻先生正画。丙戌,八十六岁白石。”钤“白石”朱文印。丙戌为1946年。
齐白石(1864~1957),名璜,号白石老人、白石翁、借山翁等,湘潭(今湖南湘潭)人。工诗文、篆刻,擅花鸟、人物、山水,尤以画水墨虾蟹鱼虫著称。
清查昇五言诗行书轴
尺寸:纵135.9厘米、横33.0厘米
时代:清代
质地:纸本
款识:“查昇。”钤“查昇之印”朱文印、“仲韦一字声山”白文印。
查昇(1650—1707),字仲韦,号声山,海宁(今浙江海宁)人。工书法,精小楷,得董其昌神韵。
明张瑞图五言诗行书轴
尺寸:纵124.5厘米、横25.9厘米
时代:明代
质地:纸本
款识:“瑞图。”钤“张瑞图印”、“书画禅”白文印。此轴书法从钟、王入手,笔势生辣。用笔多为侧锋,形体尖锐,起止转折倔强方折。清《桐阴论画》说:“瑞图书法奇逸,钟王之外,另辟蹊径。”
张瑞图(1570~1644),字长公,号二水,又号白毫庵主,晚称果亭山人,晋江(今福建晋江)人。擅长行、草,用笔多方硬侧锋,风格奇逸,自成一格。与邢侗、董其昌、米万钟并称“明末四大书家”。
明文震亨五言诗楷书扇页
尺寸:纵17.0厘米、横51.5厘米
时代:明代
质地:金笺
款识:“文震亨似益词兄。”钤“文震亨印”、“金门供奉”白文印。
文震亨(1584~1645),字启美,江苏苏州人。文震孟弟,天启五年恩贡。书、画皆承家风,山水画兼胜出。
清龚贤山水图扇页
尺寸:纵19.6厘米、横56.5厘米
时代:清代
《山水图》扇页,龚贤绘,纸本,墨笔。
题识:“为密之先生,龚贤”,钤“半千”朱文连珠印。
龚贤(1621-1689),又名岂贤,字半千,号半亩,野遗,又号柴大人。昆山(今江苏昆山)人。流寓金陵(今南京)。工诗文、行草。善画山水,师董源、二米、吴镇、沈周,注重写生。用笔苍劲骨拙,用墨浓厚,创作富有新意,独具一格。为“金陵八家”之首。
明陈继儒山水图扇页
尺寸:纵17.0厘米、横52.9厘米
时代:明代
金笺,墨笔。
题识:“眉道人写西山。”钤“眉公”朱文印。
陈继儒(1558~1639),字仲醇,号眉公,又号麋公等,华亭(今上海)人。与董其昌同时,以书画著名,兼工诗文,擅山水,师法宋元。笔墨简朴清逸,追求生拙趣味,亦善水墨梅竹,点染精妙。
清吴昌硕紫藤图轴
尺寸:纵118.0厘米、横46.8厘米
时代:清代
《紫藤图》轴,吴昌硕绘,纸本,设色。图中藤条盘绕回曲,穿插有致,作者娴熟地运用狂草般的笔法,飞动迅疾,一气呵成。此图用墨用色酣畅淋漓,构图不拘陈法,挥洒之中妙趣横生,生机勃勃。
题识:“虞山邹巷有古藤,松禅居士曾写图。花时香闻远近,拟一枝,明春当往花下一醉也。丁未中秋,安吉吴俊卿记。”钤“吴昌石”朱文印。丁未为光绪三十三年(1907),作者时年64岁。
吴昌硕(1844~1927),初名俊,又名俊卿,字昌硕、仓石,号缶庐、苦铁、大聋,安吉(今浙江安吉)人。寓居上海。绘画博取青藤、八大等诸家之长,以篆、隶、狂草入画,雄健古茂,盎然有金石之气,诗、书、画、印俱佳。
明蓝瑛仿范宽山水人物图轴
尺寸:纵171.0厘米、横51.4厘米
时代:明代
《仿范宽山水人物图》轴,蓝瑛绘,绢本,设色。
画面远处两侧奇峰耸立,幽谷深邃,潺潺流瀑。中部苍松斜出,巨石杂树间有一茅亭,一人于内赏景,下部红树青山,相互呼应。笔法方折挺立,构图造境,画法工整,树石皴点细密,运以石青石绿、朱砂、赭石画叶,点染别致。尤显得画面苍润而厚重。
题识:“范华原法于云间贶远阁。南湖外史蓝瑛。”钤“蓝瑛之印”白文印、“田叔氏”朱文印。
蓝瑛(1585~约1664),字田叔,号蝶叟,晚号石头陀,又号东郭老农。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工书善画,长于山水、花鸟、梅竹。尤以山水著名,宗法宋、元,自成一家。为浙派后期代表画家之一。
清李吉寿梅花图轴
尺寸:纵82.6厘米、横43.7厘米
时代:清代
《梅花图》轴,李吉寿作,纸本,墨笔。图写梅树老干新枝,欹侧蟠曲,苍劲矫健,清淡秀雅。
题识:“寒梅几点画来稀,不是春迟花也迟。为读黄昏疏影句,于今不敢写繁枝。甲午花朝,八十翁李吉寿写。钤“次星”朱文印,“吉寿”白文印。右下角钤“吉星临寿星见”白文印。
李吉寿(1815~1896),字纪春,号次星,又号桐江渔、万松老人等。李熙垣之子,永福(今广西永福)人。工墨梅,兼工山水,绘树石、花卉、鸟虫、人物无不精妙。
清章谷溪亭对语图轴
尺寸:164.0厘米,横44.5厘米
时代:清代
《溪亭对语图》轴,章谷,绢本,设色。画面景致高雅,诗书画意,跃然纸上。
题识:“高树阴阴翠盖张,雨馀新绿映回塘。何人得似山间叟,对语溪亭五月凉。己亥冬十月,古愚章谷写。”钤“章谷之印”朱文印,“古之愚夫”白文印。己亥为康熙五十八年(1719)。
章谷,字言在,号古愚,仁和(今浙江杭州)人。善画山水、肖像。人物造型准确,生动传神,山水意境深幽,构思奇特。
清石涛墨竹图轴
尺寸:纵211.0厘米,横117.0厘米
时代:清代
《墨竹图》轴,石涛绘,纸本,墨笔。图中描绘奇石旁有几竿翠竹,枝干劲挺,迎风摆动。叶片繁茂,疏密有致,繁而不乱,表现风雨中竹叶苍翠欲滴的自然形态。笔墨浑厚。
图左作者自题诗一首:“唐人有言:指挥如意天花落,坐卧闲房春草深。今老人之所棲,大滌耳,而高台废檐,大江无际,不胜其闲,而好为多事,每于风清露下时墨汁淋漓,掀翻烟雾,不自觉其磅礴解衣而脱帽大叫惊奇绝也。噫,嘻!子猷何在?渊明未卜先知返,眷遗佩于骚人,溯凌波之帝子,踌躇四顾,望与怀长,谁其问我闲房而信手拈来,起微笑者,虽然今日从君以往矣。天下一时未必无解人,若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陶真逸得后无隘。时小寒后二日寄呈忆翁先生博笑。”署款“清湘大涤子耕心草堂”,钤“如今为庶为清门”朱文长方印;“苦瓜和尚”朱文印,“靖江后人”白文印。图右下钤白文长方印“任潮鉴藏石书章之章”。
石涛(1642—1707),俗姓朱,名若极,广西桂林人,明靖江王后裔。剃发为僧,号大涤子、苦瓜和尚、清湘老人等。擅画花卉、兰竹,兼工人物,尤善山水。笔墨纵恣、酣畅淋漓,深得元人意趣。为清初“四僧”之一。
清闵贞人物图轴
尺寸:纵133.5厘米,横44.0厘米
时代:清代
《人物图》轴,闵贞绘,纸本,墨笔。
题识:“正斋闵贞画。”钤“闵贞”白文印,“正斋”朱文印。
闵贞(1730—约1788),字正斋,蓼塘居士。南昌(今江西南昌)人。善大写意,画得巨然神趣,人物笔墨奇纵。
《花卉图》卷
尺寸:纵32.5厘米横207.5厘米
时代:清代
《花卉图》马荃作,绢本设色
马荃,字江香,常熟(今江苏常熟)人。元奴女(一作元奴孙女),工花卉,妙得家法。与恽冰齐名,江南人谓之双绝。
题识共四段。
其一:“细叶树冷翠,贞葩结青阳。本县岩壑姿,讬根春园芳。惜无楚灵均,谁能复其常。空令桃李艳,纷纷杂清香。已巳仲秋,南沙马荃。”钤“马荃氏”、“字曰江香”、“绿窗学画”朱文印,引首钤“状情”白文长方印,右下方钤“家学”朱文长方印。己巳为乾隆十四年(1749)。
其二:“绕屋藤花艳有光,花丛春暖蝶衣香。一枝乞得瑶池种,开并琼姿映海棠。”钤“马荃”朱文长方印,引首钤“状情”朱文长方印。
其三:“玉镜台前晓带烟,锦屏风畔列婵娟。无言未必能争宠,虚费宫中买笑钱。”钤“马荃氏”、“绿窗学画”朱文印,引首钤“状情”白文长方印。
其四:“牵牛篱落菊花香,又见秋光上海棠。更有一枝浓艳似,谢家新染紫罗囊。江香。”钤“马荃氏”、“字曰江香”朱文印,引首钤“花奴”朱文长方印
《山水图》轴
尺寸:纵116.6厘米、横53.2厘米
时代:清代
《山水图》轴,王翚作,绢本设色
王翚(1632~1717),字石谷,号耕烟散人,又号乌目山人、清晖老人,常熟(江苏常熟)人。擅画山水,学宋、元各家之长,自成一格,创“虞山画派”,为清初“四王”之一。
题识:“大痴画法超凡俗,咫尺山河千里遥。独有高人赵荣禄,赏伊幽意近清标。丁卯中秋前三日,石谷王翚画。”钤“王翚之印”朱白文印、“石谷子”朱文印。丁卯为康熙二十六年(1687),作者时年56岁。
墨马图轴
尺寸:纸本,设色,纵111厘米,横64厘米
时代:现代
徐悲鸿作
徐悲鸿(1895—1953),原名寿康,宜兴(今江苏宜兴)人。擅西画,兼工国画,画马为世人所称道,布局设色均有新意。
题识:“卅三年岁始。悲鸿。”钤“悲鸿之画”朱文印。
《墨马图轴》描绘旷野中一匹骏马欲行又止回头张望。粗狂简练的用笔既结合西方绘画中的解剖原理,又含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写意神韵。酣畅淋漓的笔墨将马体的各个部分渲染的淋漓尽致,充分的显示出作者深厚的功力。此幅绘于民国卅三年(1944年),作者时年49岁。
卧游山水图轴
尺寸:绢本,设色,纵208.5厘米,横57.2厘米
时代:清
高岑作
高岑,字蔚生,杭州(今浙江杭州)人。山水近蓝瑛,写意花卉,清秀入神,为金陵八家之一。
《卧游山水图轴》,为其细笔山水的佳作之一,用笔细劲峭利,皴染繁密清淡,自题诗云:“闲将一幅代山行,不到山中趣自生。几树柳孙摇曳处,青山分外起予情。”画面格调文逸秀雅,置景巧妙。远处白云青峰,近处翠堤绿柳,江上轻舟摇曳,林间茅舍掩映。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观之令人油然生濠上之想。
其他文物:
漆雕石榴银里把杯
尺寸:高4.3厘米,口经9厘米
时代:清代
石榴形,似将果剖两半为杯身一对,枝为杯把,银片镶里。外体红漆雕锦地纹,另一枝石榴花果环线于杯腹上下间,杯底亦成石榴果形,果心中间雕一小花,设计巧妙,刀法流畅。
杨润生款牙雕竹林七贤扁瓶
尺寸:高16.6厘米,口径3.5厘米,腹径6.2×4.8厘米
时代:民国
扁瓶,撇口,瘦颈,瓶体浅浮雕“竹林山水”图案,远山近林,亭台。右上角有“竹林七贤”四字。
瓶背雕刻有行草阳文“出门如宾承事如祭以是存之敢有失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是行之与物皆春胡世之人恣己穷物惟我所便谓彼奚恤孰能歹是敛焉厥躬于墙于羹仲尼子弓内顺于家外同于邻居鄰无小无大罔时怨恫为仁之功曰此其极敬哉恕哉永永无斁泰山不却微尘染积少垒成高大峰青草发时便盖地运通何须觅故人古今之士良有巳也右录朱文公敬恕斋铭摹仿沈荃之笔意时在丁丑年季冬学书润生杨士惠作”。
后刻有篆书阳文方章“润”和圆章“生”。
杨士惠(1911—1987),字润生,北京市人。擅长象牙雕刻。曾为中国文联委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工艺美术研究所副所长,第五、六届全国人大代表。1979年,轻工业部授予工艺美术家光荣称号。1986年又被北京市命名为特级工艺美术大师。
K金锒欧泊戒指
尺寸:径1.7厘米
时代:清代
K金指环,戒面镶有一颗椭圆形欧泊石。
欧泊石(OPAL),又称蛋白石、闪山云等,是一种贵重宝石,主要出产于澳大利亚。其化学组成为二氧化硅的水合物,透明至微透明,呈玻璃光泽,显现多种颜色,如灰、黑、白、褐、粉红、橙及无色等。
棕红色玻璃串珠
尺寸:最大径0.8厘米
时代:东汉
来源:1955 年出土于广西贵县(今贵港市)高中部15号墓
共12粒。棕红色,圆珠形,大小不一,中间穿孔。
蓝色玻璃洗
尺寸:高3.4 厘米,口径12.5厘米
时代:东汉
来源:1955年出土于广西贵县(今贵港市)公路铁路交叉处5号墓
圆口,浅腹,圜底,内底中心有弦纹带。体半透明。
清光绪竹雕罗汉坐像
尺寸:高8.9厘米
时代:清光绪
竹雕。罗汉坐岩石上,双目平视,张口。身着长衫,露胸,双手合掌反向往前伸,作休息伸展状,光脚。罗汉胸前肋骨、手臂和腿部的骨头凸显,另衣随身形,自然飘逸,雕刻细致。
明万历款雕漆折枝花银里碗
尺寸:高:4.5厘米,口径11.5厘米
时代:明万历
撇口,弧腹下收成底,圈足。外红漆,内银里,已变黑。口沿处雕饰一周回纹,腹部以连绵的叶子为底,上为大支折枝花。底款为“大明万历乙未年制”。
清犀角雕蟠螭耳回纹杯
尺寸:通高8.4厘米,口径12×8.3厘米
时代:清代
喇叭口,矮圈足,单螭耳。杯腹雕饰雷纹和细线条螭龙纹,口沿内外雕饰回纹,耳镂雕螭虎纹。
清道光紫檀雕群仙祝寿笔筒
尺寸:高17.5厘米,口径18.1厘米
时代:清道光
笔筒为紫檀木制作而成。圆口,直圆筒腹,平底。腹部浮雕松树林中群仙祝寿场景,栩栩如生。
清汪节庵御製詠三生石诗山水纹墨
尺寸:长8.5厘米,宽4.4厘米,厚1.3厘米
时代:清代
带盒,墨呈长方形,共八锭。每锭正面均为金书阳文“御製詠三生石庚子靈鷲山尋下天竺三生石宛後門通却傳昔有彼僧侣即是後逢此牧童莫訝改頭還换面何须赏月舆吟風信然仍弄精魂漢未識内空内外空”。墨侧阴文“歙汪節庵揀選五石漆烟按十萬杵法制”。背面为山水纹。
清代制墨业,仍以徽州为主要产地。民间著名制墨家以曹素功、汪近圣、汪节庵、胡开文为四大家。
汪节庵,名宣礼,字蓉坞,安徽歙县人。汪节庵善制集锦墨,其墨“烟香自有龙麝气”,因而颇受欢迎。
琥珀刻螭雕件
尺寸:通高1.2 厘米,面径5.4厘米
时代:东汉
来源:1955年出土于广西贵县(今贵港市)火车站34号墓
琥珀为棕红色。圆雕成一首尾相接的螭龙圈曲一周。细刻有螭龙首尾和四爪,以及身上的圆圈纹和毛纹等。
清末巧雕葫芦端砚
尺寸:长20.4厘米,宽15厘米,厚2.5厘米
时代:清末
端砚,葫芦形。正面砚池旁浮雕葫芦蒂、葫芦叶、葫芦和蝗虫等图案。背面素面。该砚因材施艺,构图简练,刻线流畅。在大葫芦上又巧雕小葫芦,风格清隽高雅,堪称文房之宝。
清道光易州镂雕松鹰石砚
尺寸:长23.8厘米,宽16.4厘米,厚2.7厘米
时代:清代
此砚呈椭圆形,整体光滑。砚头镂雕松鹰图案,砚池在镂雕松枝下。
易州石,河北传统名石。因石材取自古易水河畔,也称“易水石”。易水石天然点缀有碧色、黄色斑纹,石质细腻,柔坚适中,色泽鲜明。多用于制作石砚及各种石雕作品。易水古砚与广东端砚、安徽歙砚、甘肃洮砚齐名,是我国四大高档名砚之一。
民国象牙透雕花鸟套球
尺寸:径12.8厘米
时代:民国
此器物用象牙雕刻而成套球,共九个球套成。最外层为布满花鸟的球,透雕球套,内层球套为平面花雕。
弦纹玻璃杯
尺寸:口径7.3厘米,底径4厘米,高5厘米
时代:西汉
来源:1987年出土于广西合浦县文昌塔70号墓
玻璃杯呈浅蓝色,为蓝料烧制而成。敛口,弧腹,自腰下内收,小平底,腹部饰三道弦纹。
广西出土的汉代玻璃器包括各式装饰品和实用器具。化验结果表明,这些玻璃器均属于铅钡玻璃和钾玻璃而有别于西方的钠钙玻璃,但其生产技术当是通过海上交通从西方传入。
参观指南:
交通线路
乘11、23、30、33、63、205、211路公交车至文物苑站;或乘6、34、79、213路公交车到民族古城路口站。(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民族大道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