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璧记忆】童年记忆——藏老梦(藏猫梦)

藏猫梦

文 /晏金宝



     藏猫梦,是我们黄淮地区的俗称,书面语言叫捉迷藏。以前是农村孩子们最喜爱的一种娱乐游戏。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笔者上小学时,学生作业很少,特喜爱和玩伴一起玩藏猫梦的游戏。广袤的农村天地,给孩子们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游戏舞台。门前屋后园子里,午忙时节的麦场上,秋收时节大秫(玉米)地里……都留下藏猫梦的影子。无需花钱,就地取材,乐在其中。

     每至寒 冬季节,长夜漫漫。华灯初上,新月如钩,人们吃完了饭没事干(没有手机、电视)。大都爱走出来在一起闲聊一会儿,方能回家休息。大人们谈天说地,孩子们在一起追逐、打疯狗、杀老羊、藏猫梦……

     藏猫梦,人多人少都可以玩,两个人就可以玩,一个人藏,一个人找。当然是多人玩的愉快、有意思。人多时,藏和找的人数可以是相同的,亦可以是找的多于藏的,稍改变一下游戏的规则即可。可以把隐藏的范围扩展一下。这种游戏不仅极具趣味性,还是一种益智游戏,需要的是智慧,藏和找的都需要动脑筋。藏的人,要藏在一个隐蔽难找的地方,让找的人费尽心机才能找到,甚至根本就找不到,在隐藏的地方乐不出声,最后以胜利者的资态自己出来为乐趣。找的人要善于观察,根据经验,能精确判断隐藏的地方,以最短的时间找出藏匿者为乐趣。曾经的的柴草垛子、牛屋、白芋(红薯)窖子……都是隐藏的理想地方。

开始玩藏猫梦的时候,定好游戏的规则。在玩的过程中如不遵守规,就被踢除。定好藏和找的人数,先以石头、剪刀、布来决定输赢,输方找,赢方藏。找的人要闭上眼睛背朝藏的人,嘴里说着数字:“1……20或30下为宜”,藏的人叫一声:“开梦了”,找方立即转过身子飞奔搜寻。接下来就是,藏的人被找的人发现了,他们就就互换角色,找的人藏,藏的人找,如此反复循环。一直玩到父母大声叫着各自孩子名字:“臭蛋――”,“粪堆――”,“回家插(闩)门睡觉喽!”还未玩尽兴的隐藏者则要求明天接着游戏继续玩,方才恋恋不舍得回家去。

     记忆最深刻的那一次藏猫梦游戏,是在冬天,吃完了饭,月亮像个害羞的姑娘,偷偷地向人间窥视,直到发现没有什么动静,才一闪身,出现在天空中。我们十来个人参加,由于参与人较多,范围就扩大,扩展到生产队的牛屋及一片空旷的树林地,树林中有很多的大秫(玉米)秸垛子,那晚上玩的非常高兴,经过反复几次较量,难分胜负。此时,星光似萤,月色如霜。玩伴们约定再玩两次定输赢,一个玩伴的外号叫“胖墩”,游戏轮到他藏,他爬到大秫秸垛子中间扒开小洞,刚好能钻进身子,钻入仰面躺下以后,两手慢慢的把扒开的大秫秸复原如初。找的人费尽心思,最后机关算尽也没有找到。这时不断的传来大人叫娃的声音,玩伴们陆续地各自回家了。唯独“胖墩”没有回家,“胖墩”的父母到处寻找无果,寻到玩伴询问,玩伴告诉他父母,在藏猫梦的范围内搜寻。“胖墩”的父母一边寻找,并不断的大声叫着他的名字,父母的吆喝声惊醒了梦境里的“胖墩”。他匆忙拨开秫秸钻了出来,两眼惺忪地往家跑,突然脚下一个踉跄,“扑通!”一声响,紧接着又听到“哇!哇!”的哭叫声,“胖墩”忙的慌不择路栽进了阴水沟里。被父母拽上时,全身已湿透且臭气熏天,在父母的打骂声中回家了。

     第二天,“胖墩”很晚才到学校,还是被母亲骂着带去的。原来“胖墩”的衣服湿了,没有换洗衣服,穿着姐姐的花衣服,不愿意去上学。母亲把他送到教室才放心回家。

     从此,“胖墩”再也没人叫了,他新的外号――“胖妞”大名远扬了。

因这个名字,他没少和别人打架。

低调做人,原名晏金宝,字居正,安徽省散文家协会会员,宿州散文家协会会员,灵璧红杏诗书画院会员。喜欢在文字中寻求快乐!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