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璧记忆】乡村记忆——罩鱼

 乡村记忆――罩鱼

文 / 晏金宝



我的家乡晏家湾,地势地洼,池塘星罗棋布;沟渠纵横交错,又临近浍朝河(三渠沟)。往昔水草丰盛,鱼美蟹肥,是名副其实的“鱼蟹之乡”。

     改革开放前,  夏季的庄稼十种九淹。每至汛期来临,沟满河平,庄稼地里“一带浪浆”。这就给鱼类生长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俗话说“逮鱼摸虾,误了庄稼。”而在我们这里,则不会被人说“闲话”的。因庄稼绝收,如果不会逮鱼,就很难养家糊口,所以我们这里大人小孩几乎都是逮鱼高手。捕鱼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渔具更是繁多,网类就有撒网、簸箕网、四支网、丝网……。逮水底层鱼类的有虾笼、地笼等。渔罩就是其中的一种。

      用罩捕鱼始于何时,不得而知?唐朝大诗人温庭筠著有《罩鱼歌》曰:“朝罩罩城南,暮罩罩城西……持罩入深水,金鳞大如手……”由此而推,罩是非常久远而古老的一种捕鱼工具。

      罩的制作,古法皆用竹子,以手艺编制而成。自我记事起,则采用竹子和铁丝混合制成,呈圆桶状,上口小底口大,上口直径约半米,底口直径约一米,高至常人的臀部。以前农村集市上就有卖的,很多的家庭为了节俭,都能自己制作。要选用新鲜的竹子有韧性,把碗口粗竹子劈开,宽约五公分,取八至十根作为上下支撑。上下口的竹料,要用火烤制后,折弯成圆,中间密集钻些小孔,穿入铁丝,从上至底拧成菱形呈网眼状,最后用铁丝固定结实。再刷上桐油,可耐用持久。

     现在说起罩鱼,年轻人已经是非常陌生了,曾经可是我们这里极其普通的一种捕鱼方法。小时候非常爱看罩鱼,因罩鱼的场面壮观,气势恢宏!经常和小伙伴们尾随罩鱼大军奔赴“南大塘、西大河”。偶尔能捡到些罩手们扔掉的小鱼,更是心喜若狂!以至于草忘割了,镰刀丢了,却不知道。

     罩,主要是逮河滩及浅水湾里的鱼。  

     夏季里水美食丰,鱼儿个个疯长的膘肥体壮。汛期一过,进入枯水期,塘见底,河现滩,是罩鱼的黄金时节,罩友们招呼着结伴而行,光着膀子,穿着短裤,扛罩背篓,奔赴河塘。只有在人众罩多的配合下,才能收获颇丰。常常看到几十盘罩甚至上百盘罩在一起,场面非常壮观!罩手们的笑声、吆喝声、怪叫声、水声交织在一起,鱼儿被惊吓的无处躲藏,俗称“和浑水”。“行家”罩鱼,动作协调优美,人随罩走,迈左腿,罩右边;迈右腿,罩左边,有时,也会观察鱼的痕迹,突然无规则地前一罩后一罩。罩内有鱼没鱼,凭的是感觉和经验。有鱼,罩被触动,俗称“打罩”。立即用力按一按,如果发现是大鱼,则招呼同伴过来支援,在罩上“加罩”防止逃窜。手伸进罩里,像变戏法一样,一条条鲤鱼、草鱼、鲶鱼被拿出水面,放入篓子里。每捉到老鳖、螃蟹和乌龟就长叹一声,感觉扫兴,因它们属于下等鱼类,大都扔掉。而如今却都成稀罕物了。

     罩鱼是个体力活,比较辛苦。顶着烈日,踩着过踝骨的泥泞,身上分不清汗水和泥水。水草纵横交织在一起,行走都非常难行。十多斤的罩在手上不停的上起下落。非壮年男子,不能胜任也!

     我一个本家老哥,名叫晏金星。是个捕鱼高手,无论是用何种渔具捕鱼,他都胜人一畴。赤手捉鱼,也是易如反掌。如家中来了亲友或想打个牙祭,顺便去汪塘洗澡冲凉,有顿饭的工夫,凯旋归来,逮到的鱼,就可制作一道丰盛佳肴。

     这老哥有一次罩鱼,他凭着丰富的经验,发觉了鱼逃的痕迹,紧追其后,瞅准时机,猛然间手起罩落。顿觉“打罩”“啪”“啪”作响!接着上窜下跳,便知是大鱼,出于本能的反映,趴在罩口上,招呼着罩友过来支援“加罩”。突然间,这位老哥惨叫一声,捂着胸部,仰卧在水中,众罩友纷纷扔掉渔罩,奔跑过来救援。原来是大鱼向上逃窜时,撞到了其胸部所致,罩友们把他抬回家,休养多日,方痊愈。那条鱼被罩友协力捉住,重约七八斤,俗名叫“黄尖”,据说是当地淡水鱼类中最凶猛地一种鱼类。

     如今,各式各样先进的捕鱼工具已经取代了传统捕鱼工具。 渔罩退出了历史的舞台,早已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

     时光流转,岁月如梭。 常常勾起往昔岁月的点点滴滴,而罩鱼那一幕幕的场景,在我的脑海里是挥之不去的记忆!

低调做人,原名晏金宝,字居正,安徽省散文家协会会员,宿州散文家协会会员,灵璧红杏诗书画院会员。喜欢在文字中寻求快乐!

(0)

相关推荐

  • 长江流域开始禁止捕鱼,哪些行为在禁止之列?可以钓鱼吗?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以及国家相关部门发出的通知精神,从今年的1月1日起,长江流域已经开始全面禁止捕鱼,并且,禁捕时间暂定为10年. 长江是世界上水生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河流之一,据 ...

  • 芝麻纪录《看看人家海南的媳妇》

    2020年第342期总第695期 ********************* *************************** 东北人来到海南,特别是农村,看到满世界的海南女人都在辛勤的劳作.她 ...

  • 【灵璧记忆】乡村记忆——鱼行

    乡村记忆--鱼行   文/游传化 鱼行也称鱼市,就是专供买卖鱼虾的交易场所.    以前我们这里还是一片湖水,后来湖水渐退,北方移民涌入,这些移民百姓大都以捕鱼为生,每天捕来的大量新鲜鱼虾需要交易,于 ...

  • 胶东乡村记忆:过年之前,那些埋在雪堆里的肉和鱼

    年关将近,很多人家的年货也准备得差不多了吧. 在胶东地区,常见的年货就是大鱼大肉.各种海鲜产品以及大枣饽饽等. 年货的数量,需要根据家里的人口以及可预见的来客数量进行准备.今年为了配合防疫,正月走亲戚 ...

  • 【灵璧记忆】乡村记忆——泥囤子

    泥囤子 文/出泥不染      泥囤子,顾名思义,就是用泥巴做的囤子,留作盛粮食用的,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在农村,几乎家家都有这样东西.      做泥囤子,也是个技木活,不但泥要活的对劲,而且做出的 ...

  • 【灵璧记忆】乡村记忆——黑黑的猫猴帽

    黑黑的猫猴帽 文/胡桃夹子 清楚的记得,小时候的冬天格外的寒冷. 冬天,上学的路上,我们都是顶着西北吹来的寒风,使劲的缩着脖子前行.因为刺骨的寒风总会随时顺着脖子,钻进我们的衣领里. 家庭条件好的孩子 ...

  • 【灵璧故事】乡村记忆——戽鱼

    戽鱼  文/朱现凤 我的老家住在老濉河岸边,所以我是在河边长大的.小时候最有趣的就是戽鱼了. 记得那时候,每到汛期过后,河道的小叉沟里,都会冲进一些小鱼小虾.起初,我们只是觉得好玩,在里面逮一些鱼虾, ...

  • 【灵璧记忆】乡村记忆——看青

    禅堂湖记忆--看青 文/胡桃夹子 "看青"就是看护庄稼,要从庄稼初长,看到庄稼成熟. 从前生产队,都有"看青"的人.特别是玉米,黄豆,白芋,花生,棉花在将熟的时 ...

  • 【灵璧记忆】乡村记忆——飘香的洋槐花

    飘香的洋槐花  文 / 邱德龙 清晨,漫步在家乡的船路沟堤岸上.突然间,清新的空气中缕缕浓郁的花香吸引了我们,强烈的好奇心驱使我和表妹情不自尽的寻着花香找去.哇,一棵盛开着雪白花朵的洋槐树真真实实的就 ...

  • 【灵璧记忆】乡村记忆——喂牛

    乡村记忆――喂牛 文/程大康 由于社会进步,现在农村养牛的人家越来越少.当年现代化的农耕机械很少,拉庄稼.打场.耕地等大多都要依赖牛来完成,所以那时候牛就是农家的"顶梁柱",几乎家 ...

  • 【灵璧记忆】乡村记忆——大腰裤子

     大腰裤子    文/晏金福(77岁)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以前,我们灵璧农村人穿的全是大腰裤子.这种大腰裤子,裤身和裤腿不是黑色就是蓝色,绝少有别的颜色.布料开始是家织或买来的手工布,颜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