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让美育在科学教育中生辉

让美育在科学教育中生辉

新课标语文课题组:孙春梅
【孙春梅,笔名欣然、沙鸥,黑龙江省克山县第一中学校语文教师、新课标语文课题组成员,金榜头条认证编辑、金榜头条签约作家诗人,“雪藻兰襟满江红”文学社词稿审稿编辑,《中国人民诗刊》-【中国人民诗社】与《中国爱情诗刊》-【中国爱情诗社】在线诗人,在全国2021第二届《诗圣杯》诗词网络大赛中荣获优秀奖,并入编“书香天地诗画院”人才库。喜爱读书,热爱写作,作品散见于各报刊及网络公众平台。】
【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科学与审美,在人类的追求中永远是互生互补的。一切科学的发展大都源于人类对现实世界美的感知和对未知世界的美好想象,而一切美的事物和美的创造又必然符合科学的原则。我们很难想象,如果没有浩瀚星空激发着人类的无限好奇,今天的“天问一号”能登陆火星;我们也很难想象,如果不是遵循了科学的创作规律,经典的艺术作品能瀚若星辰并流传至今。
因此,在教育实践中,美育对智育有着重要的作用。学生对科学的学习和探索,肯定离不开美的激发、美的涵育、美的补充。
阅读以上材料,你有何感悟和联想?请结合材料写篇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命题方向】
科学精神:理性思维 勇于探究
学会学习:勤于反思  
实践创新:问题解决
人文底蕴:人文积淀 审美情趣
【审题】
限制性
1.真实情境的限制。作文材料提供的是科学与审美的辨析情境,材料从正反两方面简述科学与审美的互生互补关系:“一切科学的发展大都源于审美”,“而一切美的事物和美的创造又必然符合科学的原则”。这是一个二元关系型论题,考生要在此基础上谈美育对智育的重要的作用。考生构思时不可脱离材料。
2.典型任务的限制。任务限制在此有三:首先,作文以科学与审美的辩证关系为出发点,考生写作要体现二元关系;其次,题目限定的二元关系是美育对智育的作用;再次,考生的感悟和联想也要集中在美育对智育的作用这个方向上。
3.价值判断的限制。材料首先指出科学与审美互生互补的价值导向,本题目任务部分又肯定了“在教育实践中,美育对智育有着重要的作用”,审美教育给予人品格的养成与心灵的升格,使个性得到健康而又全面的发展。
开放性
1.立意角度的开放性。本题选材贴近现实学习与生活,考生可以从原材料抓取关键的四个概念——科学、审美、美育、智育,考生要重点论述的是二元概念——美育对智育的价值。这一关系具体可描述为“学生对科学的学习和探索,肯定离不开美的激发、美的涵育、美的补充”,考生可任选一个角度展开论述,也可综合论述;也可从方法论的角度,谈谈在学生对科学的学习和探索中,如何利用美来激发、涵育和补充。
2.联想和思考是开放的。可以立足材料联想相关素材,比如中国航天器的命名与神话传说的结合,比如鸟巢及水立方的科学设计中的美学因素;可以结合个人的学校学习与社会生活体验,把握科学与美育的关系,拓展思维,开阔视野,开启科学与审美的观察力、想象力与创造力,思考当今教育的具体问题,探究解决的具体方案。
3.文体的开放性。考生可以写成记叙文,由材料抒写自己在对科学的学习中对美的感悟和体验;也可以联想相关素材来论证美育对智育的作用。可以就事论理,可以就理论理;主体论理方法可以不唯一,采用事例列举排比法、对比驳论法、喻证法、引证法等灵活为文。
【解题】
本题属于二元关系型任务驱动型作文,主要考查思辨能力,符合新课标语文核心素养“提升和发展思维”,促进文化熏陶,提高思维格局与审美情趣,形成健全的人格的要求。同时引导考生思考自身成长问题,既要完成对科学的学习与探索,又要进行“美的激发、美的涵育、美的补充”,科学美育双线并行,开启智育的新春天。考生写作时需要思考二元概念之间的关联点,要遵循题目的任务驱动。要注重运用三级提纲法构思,以原材料为生发点,由粗线条勾勒框架化,到写作思路具体化,再到主体详细化,再誊抄骨架,加入灵与肉,联系古今中外及社会实践深入论证。
【参考立意】
切题立意:
1.让科学美育之花全面盛开。
2.用科学美育,涵养“美丽心灵”。
3.科学审美是教育的重头戏。
4.科学教育中需要美育渗透。
5.高举美育大旗,深耕科学沃土。
……
偏题立意:
1.重视美育。(忽略了“科学”这一要素,二元关系变成一元问题。)
2.开辟文艺教育与科学教育共振之路。(用“文艺教育”代替“美育”,概念外延缩小,有偏题之嫌。)
3.科学构建教育的明天。(缺少“审美”这一核心要素。)
4.科学与审美,互生互补。(忽略了审美对教育的作用这个引导语,走入偏离。)
……    
【下水文】
让美育在科学教育中生辉
在教育实践中,美育对智育有着重要的作用。学生对科学的学习和探索,离不开美的激发、美的涵育、美的补充。
科学美育是智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蔡元培说:“科学在于探究,故论理学之判断,所以别真伪”“美感在于欣赏,故美学之判断,所以别美丑”。科学与审美,在人类的追求中永远是互生互补的。画家吴冠中说:“在今天的中国,文盲已经不多了,但却出现了许多美盲。”文化界如此,科学界也如此。如果只有科学教育而没有美育,恰如建了一所蹩脚的房子,虽然结实,却令人窒息。“诺基亚手机,手机界的战斗机。”这曾经是诺基亚手机的广告,诺基亚手机也确实名副其实,但诺基亚手机终因为毫无美感淡出我们的视野。
重视科学美育对当下教育有着重大意义。
我们很难想象,如果没有浩瀚星空激发着人类的无限好奇,今天的“天问一号”能登陆火星;对科学的学习和探索,从来离不开美的激发、美的涵育、美的补充。我们既要知道一株草始于细胞分裂“进化论”的现实科学一面,又要知晓绛珠仙草的还泪之旅“红楼梦”的浪漫美育一面。如此兼顾科学与美育的互生互补,着眼于人的全面与可持续发展,才能从根本上扭转科学主导而“审美低谷”的局面。
深化科学美育观念,课堂就有美。
“要把感性的人变成理性的人,唯一的路径是使他们先成为审美的人。”席勒的美学思想历来对我们科学教育有着巨大的影响。从课堂内外的能力抓起,从认识、体验、感受到创造去实践。几何图形不仅仅是立体的,也是美的;分子的结构不仅是化学,也是美;生物的世界更是美不胜收……对学生个人来说,这关系到感知美的能力;对社会而言,这是培育民族科学审美的重要支柱,这不仅是个人之幸,也是国家之福。
“科学与艺术是一枚硬币的两面,谁也离不开谁。”尤其面对多元化人才培养的社会刚需,国家提倡五育并举,尤其重视培植科学的审美能力,以促学生全面发展,让科学美育成为柔性的变革力量,智育未来可期,终将“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