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联网:是一场泡沫吗?
泡沫经济,通常指资产价值超过实体经济,由大量投机行为支撑,一触即破,不堪一击。
而近两年,车辆网的热度是有增无减,引得无数的公司纷纷投入车联网的大潮中;甚至一些传统车企也有涉足。诚然,目前汽车圈的共识是车联网在未来必定会风生水起,这是一片蓝海。但目前的情况来看,巨大的研发投入和获得的收益不成正比;而一些小成本的车联网公司则完全“跑偏”了。而这一切,都源于目前车联网的技术发展到了一个“瓶颈”。
首先要肯定的是,车联网源于物联网,借助新一代的通信技术,实现车与人、车与车、车与网络、道路之间的紧密联系,从而衍生出各种车辆解决方案,为用户提供更安全、舒适的交通体验。现在大热的无人驾驶汽车正是车联网的最好实践,虽然还不完美,但总算是一个积极的尝试。
概念很美好,现实却很惨淡。
目前阶段的“车联网”,毫不客气的说,只是一个雏形而已;从汽车方面来说,上至百万级别,下至五万元左右的经济车型,都宣称自己配备了所谓的“车联网系统”。而实际情况如何呢?先说点好的,像通用的安吉星、宝马的iDrive等系统可以说是好用;在车内即可呼叫服务台,天气、旅游咨询、导航位置等通通可以发送到车机上,而这一切动动嘴就可以了,安逸的很,可以说是实现了一个初步的“车联网”。
但是还是有一些反面教材的;传统车企可以通过自身的硬件优势接入车联网,而一些有互联网背景的车联网公司做出来的所谓“车联网产品”就十分“可笑”了。
智能后视镜、能实现一些原车高配功能的OBD盒子...这些产品说白了只能是加分项,并不能说是真正的车联网。产品本身LOW不说,实现的功能也是可有可无;这样的产品,充其量只能依靠自身的资源去卖给4S店的“加装潢”部分,而在真正的车联网大潮来临之时,终将随风而去,化为齑粉。
搞运营、做营销、做所谓的“解决方案”,是国内目前一些车联网公司“跑偏”的一大共性。“PPT造车”“PPT做产品”,吸引不明真相的投资人投资,没有好的产品,这真的是一个死循环。
好好的车联网成为“鸡肋”,确实是有原因的。
首当其冲的就是研发团队对车联网产品的了解不够充分。也难怪,有一些互联网公司毫无车厂背景,做出来的车联网产品能用吗?用户需要什么样的产品?如何设计好的人机交互?盲目跟风做出的必然是不成熟的、失败的产品。
再者,业内并未有一个统一的车联网标准。虽然各家车型都有对应的车联网系统,但目前消费者购车的点并未集中在车联网本身上。而在一年乃至三年之后的服务续费率,也十分感人。这就可以从侧面证实,产品不行。假如产品功能强大,笔者相信还是会有很多人为车联网服务买单的。
第三,车联网目前缺少一个有效的变现盈利模式。目前的车联网的良好运行无疑是需要一个庞大的系统去支撑的。在政策补贴与扶持没有跟进的情况下,如何盈利、怎么盈利就成为车联网面临的一大难题。笔者曾经了解过国内某大型车联网公司的运营模式;他们在做一些车联网小产品的同时,也在积极推进线下业务,就是所谓的“智慧门店”。通过车联网技术来进行信息的采集、调配利用,以对4S店的销售业务有质的提升。而结果是显而易见的,销量由于系统的各种bug并未实现提升,而多数4S店则是抱着观望的态度,说实话,产品不成熟,谈何合作呢?商者逐利,不盈利的东西,谁会去做呢?
可能有那么一天,我们会实现真正的“车联网”。但目前,各车联网企业最需要的就是“沉淀”。努力做出好产品,了解用户真正需要什么样的产品。否则,车联网的“泡沫”真的是一触即破了。
而真正让车联网变成现实的是“实力”,不是“噱头”。
来源:智能网联汽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