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香港的明式家具都是统一的皮壳包浆?

香港是亚洲金融中心和全球艺术品交易之都,也是明式家具的集散地,流失海外的珍贵家具曾在这里装船,回流祖国的黄花梨家具也在这里登陆上岸。

明式家具的进出口为什么要在香港中转?

到香港中转的明式家具为什么要拆卸运输?

外销和回流家具为什么呈现相同的皮壳状态?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当我们刚刚开始改革开放的时候,香港的经济早已腾飞,诞生了一批有闲有钱的收藏家。

他们追求琴棋书画、收藏古董品玩,以陶冶情操、修身养性,收藏市场有非常巨大的需求。

同时,香港的需求辐射到了台湾、东南亚以及欧美,海外亦有喜好收藏、热爱投资中国艺术品的同胞,但由于政治原因,无法直接在大陆采办藏品。

于是大家把目光投向了香港。

此时大陆的情况是“文革”刚刚结束,百业待兴,内陆的文物商店要卖文物完成经济指标,在国内缺乏必要的经济条件下,只能向海外找方向,还没有回归的香港就是最佳的出路。

而香港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由贸易和税收政策,政治、经济、地缘位置等因素,文物得以集聚、交易、收藏和投资,香港便成了最大的文物艺术品的中转地。

而明式家具自然也在其列。

1985年、1989年,王世襄先生的《明式家具珍赏》和《明式家具研究》先后在香港出版,掀起了明式家具的收藏高潮,不论是收藏人数还是交易数量,达历来之最。

伴随而来的,家具的走私也更加厉害了。二道贩子们用王世襄先生的书,按图索骥,在国内搜集明式家具精品,再倒卖给前来淘宝的家具商人。

明式家具与书画瓷器等艺术品有个最大的不同,就是体积庞大,以最常见的官帽椅圈椅或是八仙桌而论,也比大体量的瓷器大很多。

体积变大,就不得不考虑运输的问题。恰巧的是家具偏偏还都是榫卯结构,可以拆卸组合。

明代的匠人无论如何怎么也想不到,他们用集体智慧创造的榫卯精巧的结构,给文物的倒运者提供了便利。

于是,商人们从大陆购得古旧家具,为了节省运输成本,同时也为了避人耳目,就将每件家具都拆卸,变成一根大边、一根枨子,再用麻绳和麻布捆扎好后,装箱运到香港。

这些家具零件到香港以后,还不等重新组装,就有商人前来挑选。能够在一堆古家具散装材料中,逐一寻找到原件而组装为一件完整的家具,这是需要一定本事的。

在拆装运输的时代,只有专家才能在市场上第一手挑选上等的明式家具,而非一般古董商或收藏家所能。

中国明式家具收藏的高峰,同时也是明式家具的精品走私高峰,不得不让人喟叹。

黄花梨竹节圈椅(回流皮壳)

黄花梨万历柜(原始皮壳)

下面我们还要讨论最后一个问题:外销和回流家具为什么呈现相同的皮壳状态?也就是说,经香港中转过的这些家具,为什么看上去都像是新的,散发着亮黄色的包浆色泽?

我们要先了解一个概念,就是皮壳包浆,「皮壳」是一个比较专业性的词语,在古玩收藏领域,在一般器物的历史遗留的使用痕迹称为「包浆」,而在木器收藏中习惯称为「皮壳」。

原始皮壳,行内也称「原来头」,是在几百年的使用过程中自然形成的一种皮壳包浆,这种皮壳其实就是发生在家具上的故事,也就是历史。

这种皮壳看上去就饱含沧桑,历史感充足,我们看到的脏其实不是脏,而是岁月浸噬的自然美。

但是,当家具运到香港以后,家具上会对这层原始皮的壳进行清洗打磨,然后「烫蜡保存」,这样一来被原始皮壳掩盖的木纹又清晰可辨,原本看上去陈旧的家具也会焕然一新。

香港转出的家具,包括国外各大博物馆的家具基本就是上述的这种状态,当这种皮壳的家具再次经香港转回到大陆时,我们称之为「回流皮壳」

回流皮壳家具

「回流皮壳」的出现,有着特定的历史环境。

首先,明清存世家具很多已残缺,而且经年使用,还是会出现不同部位的损破,如面板被烛火烧焦,腿足被硬物磕缺等等,于是修配补上新料是常事。

这样的家具再拆散走私至香港,其中大部分再转运到欧美各国,其构件自然会有缺失。

遗失的构件经过修配,还不一定配到同等质地同等材料的,于是在在同一件家具上就会很不协调。

很多复杂的情况导致家具的外观在观感上缺乏美感,于是就想出了这简单易行的办法,全部打磨掉原来的皮壳,烫蜡处理。即使是后来修配过的地方也被遮掩了起来,不易察觉。

第二,西方收藏家是黄花梨明式家具的最早追捧者,一方面他们以为读懂了这种造型简约的美学主张,另方面更珍爱带有「鬼脸」的材质。

在原始皮壳下,很多清晰的纹理都是看不清的,自然会要求全面清除。

同时西方藏家对中国家具的态度不仅仅是藏,而是用,原始状态的家具显然不符合这种日常陈设的要求,只有将原来的皮壳褪去,才能在现代家居环境中协调融洽。

以上两点是「回流皮壳」出现的最主要原因。

当然,最早出口到西方国家并入藏国外各大博物馆的黄花梨家具,均光洁如新。这就再一次确认了这种处理方式,对后来的藏家多少有点标杆和指导的作用,殊不知这已经进了一个恶性循环。

九十年代之后,大陆的改革开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中国的收藏家们才有了相对宽松的资金和政策去收藏。

但是似乎已经有些迟了,因为中国珍贵的明式家具已经被外国人抢先收藏了。也曾有人预测,现存明清家具的70%都在海外。

20世纪以来,国内的黄花梨家具收藏开始进入高峰,当年流出去的家具再次回流大陆,国内藏家表现出踊跃的积极性。

但是,现在流回来的状态和当初流出去的状态可是面目全非了。

见证这一切的一切,就是香港。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