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肉去哪儿:一张图带你看懂减肥

发掘力量最深处,点击关注

On Running

脂肪,在人类生存历史上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现在却被很多人讨厌,让我们看看问题出在了哪里。

脂肪是为了人类生存而进化出的重要物质,无处不在,妙处多多。脂肪高效地储存能量,还能缓解冲击,保暖……脂肪也是细胞膜的组成部分,帮助脂溶性维生素吸收……在过去,脂肪绝对是个人见人爱的好东西。我们的祖先几乎就没过过整天吃饱的日子,多数时光都是在挨饿中度过。所以发胖这件事只出现在食物极大丰富的时代。

你可以翻看一下三四十年前的集体合影照片,几乎连微胖的人都找不到。再看现在的集体合影,一定是百花齐放了。为什么会有那么多肥胖问题,最主要的部分,还是和我们的生活环境改变有关。

(一张图带你看懂减肥)

这张图是我画的关于脂肪怎么来的简图,你可以看到大块儿有三个方向。1、饮食(增加脂肪)。2、运动和生活方式(消耗脂肪)。3、休息和情绪(调节脂肪)。

一、饮食是我们能量的唯一来源

如果吃的不够多,是断然不会胖的。肥胖这个事儿放在几十年前都会是个新鲜事,那些说“减肥是永恒的主题”的人都只不过是太年轻。

现在的我们,获取食物的途径太多、太方便,说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也不为过。想吃东西,到处都是便利店,就算偏远地区,外卖也能很快送到门口。各种好用到变态的app,让我们想吃就吃随时随地。美食的精制加工,舌尖上的这个那个,帮助一个时代的人提高了整体饭量。

光是总量增加还不是最可怕的,可怕的是美食这件事儿本身就意味着很高的“油、糖、盐”。远古人类的生存中,自然界获取油(脂肪)、糖、盐都是非常困难的,这些稀缺资源会让身体产生美好的感觉。味蕾天然喜好这些高热量食物和稀缺的盐分。高热量的所谓垃圾食品,一定都很好吃,使得我们非常容易不知不觉就“能量过剩”。

吃的时机也很重要,按什么顺序吃什么种类的食物。先用能量不高的食物填饱肚子,会一定程度上减少总热量的摄入。运动后饮食也有注意事项,及时补充水分、蛋白、碳水能快速恢复。过了运动后一小时再吃,内分泌调节可能又会过度储存脂肪了。

二、运动与生活方式的消耗是减肥的最大主动权

说到能量消耗,包括基础代谢、生活方式的消耗、运动消耗、脑力消耗四大块。

基础代谢因人而异,遗传占很大部分,另外,肌肉含量高的人基础代谢更高。

生活方式是我们能量消耗最主要的差异。试想,一个快递小哥和一个程序员,都工作一天,谁的能量消耗更大?你是每天走楼梯还是电梯上下楼?亲自出去吃饭还是点外面?开车回家还是能走一段路或者骑共享单车?……生活方式里面蕴含着很多锻炼,这是你不用刻意而为的能量消耗部分。

运动消耗主要来自有氧运动的直接消耗,以及高强度运动后修复受损肌肉的能量消耗。真正的高效减脂,一般都是有氧运动和高强度运动的组合。试想,你在健生房挥汗如雨,肌肉酸痛,身体需要大量能量来修复,睡觉的时候也在耗能的。力量训练,你值得拥有,特别是40岁以上的人,基础代谢降低的很快,而力量训练弥补肌肉损失增加能量消耗,好处加倍。

大脑的能量消耗也不可能小觑,大脑也是耗能大户。现代人思虑过度的很多,本应是个消耗强来源。但是大脑的供能比较特殊,只能用糖供能,不能直接使用脂肪。思考太多压力太大的时候也容易随手吃甜食。这又增加了热量摄取。相反,长跑等耐力运动的耗能主要来自脂肪。

三、内分泌调节不可小视

最后要说的,吃进来的能量减去消耗掉的能量,并不是你胖了瘦了的绝对因素。内分泌调节会决定这些进入到身体里的能量到底会不会变成脂肪。

身体进化过程非常神奇,内分泌调节就像一套复杂的化工厂,把吃进来的食物转换成能量运送到身体各处,然后根据外界环境综合评估一下,把这些能量放到哪里?

外界环节压力比较大,身体会倾向于优先储存脂肪(比如过劳肥)。外界寒冷,身体要储存脂肪保护内脏(比如冬泳的人都不会瘦)。还有慢性压力,比如一直看手机担心错过某条微信,太多并行的事情要处理悬而未决,也会造成想吃点儿东西找找安心的欲望。身体就是这么轴,只要“感觉到外界很危险”,就优先储存脂肪来应对危险的到来。这是我们“长期挨饿的祖先”进化而来的生存策略,是写在基因里的底层逻辑。

最后就是拼先天遗传了,有的人就是易胖体质,消化吸收率高,还会优先长成脂肪。有的人咋吃都不胖,可能是消化吸收不好,或者基础代谢高等……

马上就到国庆节啦,祝大家吃好喝好运动好心情好,回来仍是一条好汉。

黑跑黑话

“减肥是一道数学题。”

脂肪增减=吃-基础代谢-生活方式消耗-运动消耗-脑力消耗&内分泌调节。

相关文章:

生活方式的变胖性

长胖之后再瘦下去的关键节点
挨饿也可能发胖?——身体有话说

减肥:跑前、跑后为什么要吃喝?

为减肥支招

别忘了点在看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