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让孩子的特殊成为自己不快乐的借口
不要让孩子的特殊成为自己不快乐的借口
陈伟
新疆残疾人康复服务指导中心
在新疆残疾人康复服务指导中心工作的两年时间,我接触到大量的特殊(绝大多数为自闭症及智力障碍)儿童及家长。时常看到一个特殊孩子的出生是如何影响了整个家庭的幸福快乐。
常见的版本:
原本幸福美满的家庭,因为孩子的特殊,不得不有一方(多是母亲)放弃自己的事业专心教养孩子。坚持事业的一方承担着家庭的所有开支,压力陡增,回到家中面对的却是不健全的孩子和专注于孩子的妻子,宁可常年在外。而妻子全心教养孩子,少了对自己和丈夫的关照,将一切的希望寄托于孩子的康复效果,然而微乎其微又不断反弹的效果无数次的打击着母亲。到头来丈夫和妻子都觉得自己为家庭付出了太多,得到的回报却微乎其微,婚姻早已名存实亡更不要提幸福快乐。
另一个稀有的版本:
原本幸福美满的家庭,因为孩子的特殊,不得不发动全家参与孩子的教养。父母双方或者其中一方调整自己的工作确保孩子康复训练期间能有至少一名家长参与。老人、父母共同参与,使得压力与责任分摊到家庭每一位成员,虽各自都有牺牲但同时兼顾了各自的需求及权利。老人有时间享受清闲,丈夫不必为了赚钱而增加自己的压力,妻子有机会为全家做上一顿丰盛的晚餐并给丈夫一个拥抱。孩子的进步虽不见得突飞猛进,但家人总能看到他的成长。家庭虽不算完满但至少并不苦闷。
同样是面对特殊儿童,为什么有的家庭陷入了生活的泥潭,而有的家庭却可以几乎不受影响甚至逐步走向美满?在这两年的时间我也断断续续为家长做过几次心理健康的讲座,讲授健康心态的养成与保持的内容对于大多数不幸的家庭收效甚微。随着这些年心理咨询经验的累积以及对于各个咨询流派及技巧的学习,我逐渐认意识到很多家长不是没有能力让自己快乐起来,而是不愿承担让自己快乐的责任。就像大道理人人会说,真正去做的却没有几个。
一次讲座上,一位家长说道:我的孩子学习XX时总是学不会,这让我很难过。
我问道:那你可以告诉我,如果他学会了你会感觉怎么样吗?
家长说:当然是开心啦。
我说:那么请你告诉我,除了孩子学会XX,你还有别的方式让自己快乐么?
这位家长立马举出了三个例子,分别是孩子学会XXX时、孩子学会XXXX时以及孩子学会XXXXX时。
我说:似乎你已经把你的快乐托付给了孩子。
很多家长,将孩子的进步视作自己快乐的前提。也就是说只有当孩子满足了家长的要求后家长才会感到快乐。换句话就是四五岁的孩子要用稚嫩的肩膀扛起三四十岁家长的需求。没错,孩子与家长的角色似乎无形的被调换了。在家庭这个系统里,家长扮演起孩子(索取者)的角色,而孩子本就无力支撑起家长(给予者)的角色。于是,家庭系统开始紊乱,整个家庭都不快乐了。
对于讲座来说,往往我会就此打住点到为止。如果是在咨询中,我有时会追问下去:除了改变孩子你还有什么方式能获得快乐么?
这时家长往往也能够举出不少的例子,诸如逛街、聚会、听音乐什么的。
我会再问:那么,这些能够让你快乐的事情你平时会做吗?
此时,家长常回答:不,因为我要照顾孩子。
于是,问题又推到了孩子的身上。当我们有其他方法获取快乐而不去选择时,让我们不快乐的还是孩子吗?此时,孩子似乎仅仅是我们维持这样一个并不快乐的状态的一个借口。绝大多数的家长也想过像之前的案例二那样,发动全家参与孩子的康复训练工作,但最后却选择了由一人承担。看起来是一人主动承担了养家糊口的责任,一人承担了教养孩子的责任。仔细想想,其实其中也包含着一人逃避了教养孩子的责任,一人逃避了养家糊口的责任的意味。合作成了分工,共同承担成了各自逃避,孩子的特殊成了借口。
说到逃避,这显然不是家长的故意。而是潜意识中的一些未被满足的需求所导致的。就像长久以来A都不愿意和女友谈婚论嫁,表面看来是因为收入微薄无法买房买车,很难带给女友幸福。而实际上,幸不幸福不是有没有钱、房、车说的算的。经过心理分析,得知A的逃避,在于其成长过程中父亲的缺位。父亲没能带给母亲幸福,于是A的潜意识认为自己和父亲一样不能带给另一半幸福快乐。
家长的不快乐也正是因为自己潜意识的一部分对自己的阻碍。这解决起来往往需要长程的分析与陪伴。总结起来,就只有四个步骤:
1、面对问题(孩子情况的特殊给家庭带来了一些困难)
2、接受问题(这些困难是自己需要面对的,而不是推给孩子)
3、从问题中学习(找出解决问题的几个方法)
4、解决问题(接纳、表达歉意、感恩和爱)
这里不谈具体的咨询方法,只是提醒各位家长关注自己的需求。内心真正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即使孩子康复效果再好恐怕你也无法满足。觉知自己,不要让孩子的特殊成为自己不快乐的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