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基础——天干地支的起源
子丑寅卯,这四位大家在上一期都认识了,那我们就接着聊聊后面的仁兄。
01
辰,十二地支中的第五位,《说文解字》说:“震也。三月,阳气动,雷电振,民农时也。”
三月正是初春,阳气充盈,告别了冬天的冷寂,大地从沉睡中醒来。花草虫蚁鸟兽都动起来了,该发芽的发芽,该觅食的觅食,该生长的生长。同时,人们也要忙碌起来了,犁田、育苗、播种……正是春耕好时节。
点击加载图片
不过“辰”字的本义并非震动,而是跟人们在春天进行农耕劳作有关。
点击加载图片
有人说它的甲骨文象人手持石器在劳作。左上角是某种用来劳作的石器,右下角是一只手拿着它。
点击加载图片
也有人认为是这就是古代用蛤蜊制作的农具蚌廉。
点击加载图片
还有人认为上面的一根短横表示地表,下面则是象躯体蜷曲而有环节襞纹的蛴螬、豆虫一类的农田害虫。
农历三月,惊蛰时节,虫子们也在地底也蠢蠢欲动,老百姓如果想要今年有个好的年成,就要在这个时候把这些害虫挖出来。所以这个字就表示用手将蛴螬、豆虫等农田害虫挖出来。
点击加载图片
说到身体蜷曲的虫子,那还是金文“辰”的一些写法更像一点。不过有人又认为这是蜃蛤,蜃蛤就是大蛤和蛤蜊,所以“辰”是“蜃”的本字。
点击加载图片
说完字形,再说说辰的属相——龙,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呵气成云,呼风唤雨,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
这么一个虚构出来的无所不能的神兽形象,为什么会和其他是一个现实中看得见听得到摸得着的真实存在的动物并列称为十二生肖之一呢?
点击加载图片
这也和辰时相关。辰时,即现在所说的早上七点到九点,这时候最容易起雾。而龙则能腾云驾雾,并且在大雾之中“神龙见首不见尾”。因此,只有龙才才契合辰时起雾的特点,便有了“辰龙”这个说法。
02
十二地支中的老五——巳,对应农历四月,此时开始进入夏季,阳气旺盛,并呈上升运行,万物蓬勃向上生长。比喻成人的生长的话,可以理解为是到了青壮年纪,生气盎然。
《说文解字》解释:“巳也。四月,阳气巳出,阴气巳藏,万物见,成文章,故巳为蛇,象形。”
点击加载图片
大大的头,纤细的身体,尾端还蜷曲翘起来,还真挺像蛇的。农历四月,夏季到来,万物生长,蛇类也从冬眠中醒来,开始四处活动觅食。
这样说来,巳对应的属相为蛇也说的过去,但巳的甲骨文还有另一种写法:
点击加载图片
是不是有点儿眼熟?像我们现在画的火柴人,和我们之前讲过的“子”的古字形也很像。所以很多学者都认为“巳”应该是象胎儿之形,朱骏声在《说文通训定声》里就说:
点击加载图片
03
十二地支中的第六位,午。
《说文解字》解释:“啎也。五月,阴气忤逆阳。冒地而出。”,啎是忤逆的意思,农历五月时节,阳气旺盛,但阳极阴生,阴气从地底冒出,逐渐往上。此时的万物丰满长大,还是呈现出生机勃勃的状态。
不过,我们看午最初的字形和它的本义,和忤逆完全是无关的。所以应该是“午”在后世假借为“啎”字。
点击加载图片
其甲骨文象舂米用的木棒,是“杵”的本字,本义即舂杵。
点击加载图片
不过郭沫若在《甲骨文字研究》中说:“疑当是索形,殆驭马之辔也。”就是驾驭马匹是使用的缰绳和嚼子。
点击加载图片
午还有纵横交错的意思,《韵会》记载:“一纵一橫曰旁午,犹言交橫也。”据推测,这个意思应该是通“五”字。虽然现在“五”常用作数词,但它最初也是象形字,并且极有可能是象天地交错之形(许慎)。
点击加载图片
午对应属相为马,传说古时候的马有双翅,是天马,后来因为犯事被玉帝惩罚。又被人类始祖所救,之后便一直为人类效劳。所以在玉帝挑选12种动物作为生肖时,人类就推选了马。另一种说法则是“午时”正是天马行空的时候,故为“午马”。
点击加载图片
04
再来说说我们今天要介绍的最后一字——未,甲骨文和木很像,但比木多了一重枝叶,所以多认为是象树木枝叶重叠繁茂的形状。本义一说是“蔚”本字,即繁茂;一说是特指古代的一种树木。
点击加载图片
《说文解字》里也提到了象树木枝叶重叠的形状,不过它解释的意义是“滋味”。可以这样理解,未是地支中的第八位,按时间推算相当于农历六月,此时正是夏秋之交,万物都已成熟长大,植物枝繁叶茂并且已经孕育了果实。而果实自然是有甜酸苦涩各种滋味,所以“未”假借为“味”,就有了滋味的意义。
点击加载图片
未对应的十二生肖为羊,在民间传说中,神羊舍身取义,为人类带来了五谷种籽,所以在玉帝推选十二生肖的时候,人类又一致推举了羊。
点击加载图片
辰巳午未,龙蛇马羊,今天我们就介绍到这里了。但十二地支的故事还没有结束,敬请期待下一期!
汉字文化博大精深,
我们常用的汉字只有不到3000个;
新华字典收录汉字约8000个;
现在的电脑手机等终端,
可显示汉字约30000个;
2005年的国家标准GB18030-2005,
收录汉字7万多个;
而最新的国际标准10646,
收录汉字9万多个。
汉字再多,
如果不认识、在电脑上打不出来,
这些汉字文化就都丢了。
我们要做的,就是和您一起,
寻找汉字的文化。
点击加载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