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土:两件瘗旅事
小 草 摄
翻闲书,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这不,看李鹏程等编选的《政 治哲学经典》(西方卷)之第六章《尼克洛·马基雅维利》,于《君 主为了受人尊敬应当怎样为人》一节的注释中,有一条有关米兰公爵贝尔纳博(1354~1385)的事迹:
据故事家讲,贝尔纳博奇行甚多。例如,公爵曾遇见乡人掘墓;问之,据告,因旅行者已死,无遗产,教父(疑应为“神父”)及教堂掘墓人以不获报酬拒不处理遗体。公爵即传讯,二人声称:“本人应取得所值。”
公爵即说:“谁人能付汝所值?死者无钱何能付汝所值?”
二人答道:“不论何人付给,吾人应得所值?”
于是公爵说:“我付给你们,你们所值即死亡。该死者在何处,即取来,埋于墓中;捕教父投诸墓内。掘墓人何在?投诸墓中,掩埋之。”
于是公爵使教父及掘墓人与死者同葬后,扬长而去。
此故事真是读得人触目惊心!本来神父信奉上 帝,要爱全天下之人,不应以不获报酬就拒绝处理旅客尸体;掘墓人每日面对死亡,却也对报酬耿耿于怀,实在令人费解。但即便神父与教堂掘墓人如此不通人情,公爵之这般处置却也有草菅人命之嫌疑。然马基雅维利却不这么看,他认为——
一位君 主,如果类似关于米兰的贝尔纳博的传说那样作,当遇到任何人在社会生活中做出不寻常的事情——无论是好事或者坏事,他就抓紧机会在内政管理方面做出罕见的范例,选择人们必定大谈特谈的关于给以奖励或惩罚的方法。这对于君 主是大有帮助的。而最重要的是,一位君主必须依靠他的行动去赢得伟大人物与才智非凡的声誉(同前)。
他纯粹是站在怎么做对君 主有利的立场来看待此一问题的。贝尔纳博公爵这么作,无疑为自己赢得了很大的声誉,那么这么做就是正确的。
由此就想到了明代大哲学家王阳明在《瘗旅文》中所记载的埋葬旅客之事。明正德二年(1507年),他做兵部主事,上奏章救戴铣获罪,在大殿上被打板子,然后被贬到贵州去做龙场驿丞。结果遇见了这么件事情:
维正德四年(1509年),秋月三日,有吏目云自京来者,不知其名氏,携一子一仆,将之任。过龙场,投宿土苗家。予从篱落间望见之,阴雨昏黑,欲就问讯北来事,不果。明早,遣人觇(看望)之,已行矣。
薄(近)午,有人自蜈蚣坡来云,一老人死坡下,傍两人哭之哀。予曰:“此必吏目死矣,伤哉!”
薄暮,复有人来云,坡下死者二人,傍一人坐哭。询其状,则其子又死矣。
明日,复有人来云,见坡下积尸三焉,则其仆又死矣。
呜呼,伤哉!念其暴骨无主,将二童子持畚锸,往瘗(埋葬)之。二童子有难色然。予曰:“噫!吾与尔犹彼也!”二童闵然涕下,请往。就其傍山麓为三坎,埋之。又以只鸡,饭三盂,嗟吁涕洟,而告之……
同样遇到旅客死亡,米兰地方的神父及教堂掘墓人因没有报酬,而拒绝埋葬死者,最后遭到公爵惩罚。王阳明则因自己也被贬来此蛮荒之地,所以带领两名童仆一起去埋葬死者。当童子为难时,他说“我和你就像他一样呢”。结果两名童子听后落下了眼泪,随他一起去将三名死者埋葬了。
米兰地方的那名旅客,因公爵的强力处罚而为世人所知;龙场蜈蚣坡的三名死者,则因王阳明先生的《瘗旅文》而为后人所知。死者假使无知倒也罢了;设若其地下有知,米兰的那名旅客,当如何在地下会见教父与教堂的掘墓人呢?至于龙场的这名亡故吏目,阳明先生是这样说的——
……性命不可期,吾苟死于兹兮!率尔子仆,来从予兮!吾与尔遨以嬉兮!骖紫彪(紫色的老虎)而乘文螭(花斑纹的龙)兮!登望故乡而嘘唏兮!
翻译成白话文便是:性命不可预期,我假如死在此地,那么,带领你的儿子仆人,来和我在一起吧。我和你一起游玩、说笑,乘紫色的老虎所驾之车,骑着花斑纹的龙,登高遥望故乡而长长叹息。
这是何等达观之心胸啊!米兰地方的那名斤斤计较于酬劳而不肯安葬死者的神父,与阳明先生相去何啻霄壤!
二0一九年七月四日上午
郁土微信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