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
(十二)岳阳楼记
3精题演练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谪守巴陵郡 谪(贬官)
(2)越明年 越(到;SJ:及、到)
(3)增其旧制 增(扩大,扩展) 制(规模)
(4)予观夫巴陵胜状 胜状(胜景,美景;YW、SJ:好景色)
(5)衔远山 衔(连接)
(6)浩浩汤汤 浩浩汤汤(水势浩大的样子)
(7)横无际涯 际涯(边际;YW:“际”“涯”都是“边”的意思;SJ:“涯”是“边”的意思)
(8)朝晖夕阴 晖(日光)
(9)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大观(壮丽景象;YW:雄伟壮丽的景象;SJ:雄伟景象)
(10)前人之述备矣 述(记述)
(11)然则北通巫峡 然则[如此……那么;SJ:(既然)这样,那么……]
(12)迁客骚人 迁(贬谪,降职) 骚人(诗人)
(13)得无异乎 得无(表推测)
(14)若夫淫雨霏霏 淫雨(连绵不断的雨)
霏霏[雨雪纷纷而下的样子;SJ:雨(或雪)繁密的样子]
(15)连月不开 开(指天气放晴;YW、SJ:放晴)
(16)浊浪排空 排空(冲向天空)
(17)日星隐曜 曜(光辉;YW:光芒)
(18)山岳潜形 潜(隐没)
(19)樯倾楫摧 倾(倒下) 摧(折断)
(20)薄暮冥冥 冥冥(昏暗)
(21)满目萧然 萧然(凄凉冷落的样子;YW:凄凉、冷落)
(22)至若春和景明 景(日光)
(23)一碧万顷 万顷(极言广阔;YW:形容面积很大;SJ极言其广)
(24)沙鸥翔集 翔集[时而飞翔,时而停歇。集,停息;YW、SJ:(群)鸟停息在树上]
(25)锦鳞游泳 锦鳞(美丽的鱼。鳞,代指鱼)
(26)郁郁青青 郁郁(形容草木茂盛;SJ:形容香气很浓)
(27)静影沉璧 璧(圆形的玉)
(28)此乐何极 何极(哪有尽头;SJ:哪有穷尽)
(29)宠辱偕忘 宠(荣耀)(2018·云南) 偕(一起)
(30)把酒临风 把(持、执)
(3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求(探求)
古仁人(古代品德高尚的人)
(3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庙堂(指朝廷)
(33)吾谁与归 归(YW:归附;SJ:归依)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A)
A.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尝与人佣耕
B.前人之述备矣 何陋之有
C.不以物喜 何以战
D.乃修岳阳楼 乃不知有汉
【解析】A项曾经;B项结构助词,的/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C项因为/凭借;D项于是,就/竟然。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译文: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2)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2012·玉溪)
译文:扩展它原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今人的诗赋刻在上面。
(3)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译文:我看那巴陵郡的胜景,全在这洞庭湖上。
(4)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译文:它连接着远方的山脉,吞吐着长江的水流,水势浩大,宽阔无边。
(5)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译文:早晚阴晴明暗多变,有万千的气象。
(6)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译文:这就是岳阳楼的壮丽景象。
(7)前人之述备矣。
译文: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
(8)览物之情,得无异乎?(2018·云南)
译文:(他们)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恐怕会有所不同吧?
(9)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译文:像那连绵不断的雨纷纷而下,接连几个月不放晴,阴冷的风怒吼着,浑浊的波浪冲向天空。
(10)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译文: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被说坏话,惧怕被批评指责。
(11)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译文:至于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接,一片青绿,广阔无际。
(12)岸芷汀兰,郁郁青青。(2018·云南)
译文:岸上与小洲上的花草,非常茂盛青翠。
(13)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译文:有时湖上大片烟雾完全消散,明月照耀千里,浮动的光像跳动的金子,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
(14)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译文: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
(15)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2012·玉溪)
译文: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忧虑,被贬到边远地区做地方官就为国君忧虑。
(16)微斯人,吾谁与归?
译文: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4.第五段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济世情怀。
5.(2018·云南)“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中“衔”“吞”二字有何妙处?
运用拟人、对偶的修辞手法,极写洞庭湖雄伟壮大的气势。
6.(2018·吉林)本文表现了范仲淹怎样的精神境界?
围绕“忧患意识、家国情怀、社会责任感、积极进取、胸襟博大、吃苦在前享乐在后、有远大政治抱负、奋发有为”等任意一方面回答即可。
7.文章以“情”贯穿全文,既写了迁客骚人的情,又写了古仁人的情。请问:迁客骚人和古仁人的情各是什么?作者写这两种情的目的是什么?
迁客骚人的情:以物喜,以己悲
古仁人的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写这两种情的目的是:通过这两种情的对比,赞美了古仁人的高尚品德,表现了作者的旷达胸襟和政治抱负,突出文章主旨。
8.(2018·广州)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
A.本文虽名为“记”,但不以记叙重修岳阳楼之事为主,而是以描写洞庭湖的景象为主,描写景象是为了引出“览物之情”。
B.文中的“迁客骚人”触景生情,因物(景)一暗一明而引发情一悲一喜。这是作者反对的“以物喜,以己悲”的情感态度。
C.文中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紧密结合,叙事扼要,写景生动,议论简明,衔接极其自然,抒发了作者强烈的悲喜之情。
D.文中大量运用四言对偶句,如“日星隐曜,山岳潜形”“沙鸥翔集,锦鳞游泳”等,结构相同,整齐对称,增强了表达效果。
9.有人认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伟人的事,与我们普通人无关。对此,你怎么看?
【示例】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为祖国的前途、命运而努力奋斗,为天下人民的幸福出汗、流血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责任。
10.作者对待“忧”与“乐”的态度对你有什么启发?
【示例】作者胸怀天下,以天下为己任,所忧所乐的是国家和民族,不是个人得失。在生活中,我们要学习他的这种精神,不能只考虑个人的得失,要多为集体和他人着想,要吃苦在先,享乐在后。
11.请根据上句,联系《醉翁亭记》《桃花源记》《小石潭记》中任一篇所描写的景物特点写出下句,使之成为一组对偶句。
上句:岳阳楼壮美雄奇
下句:【示例】醉翁亭清幽秀美(桃花源恬静优美/小石潭凄清幽邃)
(十三)醉翁亭记
3精题演练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环滁皆山也 环(环绕)
(2)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蔚然(茂盛的样子)
(3)峰回路转 回(曲折,回环)
(4)名之者谁 名(取名,命名)
(5)饮少辄醉 辄(就)
(6)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霏(弥漫的云气)开(消散)(2011·普洱)
(7)云归而岩穴暝 暝(昏暗)
(8)野芳发而幽香 芳(花;SJ:香花)
(9)至于负者歌于途 负者(背着东西的人)
(10)行者休于树 休于树(在树下休息)
(11)伛偻提携 伛偻(弯腰曲背,这里指老人;YW:脊梁弯曲,这里借指老人;SJ:驼背)
提携(牵扶,这里指被牵扶的人,即儿童)
(12)临溪而渔 渔(捕鱼)(2011·玉溪)
(13)泉香而酒洌 洌[YW:水(酒)清]
(14)山肴野蔌 蔌(菜蔬;YW:蔬菜)
(15)杂然而前陈者 陈(陈列,摆开;SJ:摆放,陈列)(2015·昆明)
(16)宴酣之乐 酣(尽兴地喝酒;YW:畅饮)(2015·昆明)
(17)弈者胜 弈(下棋)(2011·昆明,2011·普洱)
(18)觥筹交错 觥(酒杯)
(19)苍颜白发 苍颜(苍老的容颜;SJ:脸色苍老)
(20)颓然乎其间者 颓然(倒下的样子;YW:这里形容醉态;SJ:原意是精神不振的样子) 乎(在,相当于“于”;SJ:这里相当于“于”)(2011·玉溪)
(21)已而夕阳在山 已而(随后,不久)
(22)树林阴翳 翳(遮盖;YW:遮蔽)
(23)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去(离开)(2011·玉溪)
(24)太守谓谁 谓(为,是)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B)
A.往来而不绝者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B.醒能述以文者 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C.临溪而渔 人不知而不愠
D.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何陋之有
【解析】A项断绝/与世隔绝;B项用;C项连词,表修饰/连词,表转折,但是;D项代词/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译文:滁州城西南方向的山峦,树林和山谷特别秀美,一眼望过去,树木茂盛又幽深秀丽的,是琅琊山。
(2)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译文:有一座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是醉翁亭。
(3)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译文:醉翁的情趣不在酒上,而在于(秀丽的)山水之间。
(4)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2011·普洱)
译文: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于心间,寄托在酒上。
(5)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译文:要说那太阳出来,树林里的雾气散开,云雾聚拢,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明暗交替变化的景象,就是山间的早晨和晚上。
(6)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2011·玉溪)
译文:野花开放,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浓密的绿荫。
(7)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2011·普洱)
译文:早晨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而那快乐也是无穷无尽的。
(8)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译文:到溪边来捕鱼,溪水深鱼儿肥,用泉水来酿酒,泉水甜酒水清。
(9)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译文:苍老的容颜,花白的头发,醉倒在众人中间的,这是太守喝醉了。
(10)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2011·玉溪)
译文:人们只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
(11)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2015·昆明)
译文: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事的人,是太守。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文中概括描述滁州地理特征的句子是:环滁皆山也。
(2)第二段中的“乐亦无穷”指:朝暮四时的不同之景。
5.第一段描写了什么内容?
描写了醉翁亭周边的环境,以及亭名的由来。
6.第三段描写了什么内容?有何用意?
众人游宴之乐。揭示太守与民同乐的主旨。
7.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
A.第一段介绍醉翁亭所在,由面到点,先“环滁”再“西南”,望“琅琊”、闻“水声”,用“回”“转”二字,引出亭子,层层烘托,突出醉翁亭之美。
B.第二段将“山水之乐”具体化。描写山间朝暮变化和四季不同景色,突出流连山中美景的无穷乐趣。
C.第三段“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既照应了首段太守“饮少辄醉”,也凸显了作者政治失意、仕途坎坷的内心抑郁和苦闷。
D.这篇文辞优美的山水游记,通过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四个画面,展现了太守与民同乐的美好场景。
【解析】C项“颓然”这里指醉醺醺的样子,并无“抑郁和苦闷”之意。
8.“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之意仅在于山水之间吗?结合全文说说你的理解。
醉翁之意不仅在于山水之间,还在于宴酣之乐、乐人之乐。(或:醉翁之意不仅在于山水之间,还在于与民同乐。)
9.作者被贬为滁州知州,自号“醉翁”,细读文章,说说作者写作本文的真实意图是什么。
表达作者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10.本文语言形式优美,尤其是对偶句充分体现了语言的美感。请以“欧阳修与百姓同乐”为上联,联系《岳阳楼记》一文,拟一个下联。
上联:欧阳修与百姓同乐
下联:【示例】范仲淹以天下为忧(宽对即可)
11.欧阳修自号为“六一居士”。所谓“六一”,即藏书一万卷、集录金石遗文一千卷、一壶酒、一张琴、一局棋、一醉翁。结合本文的思想感情简要谈谈作者的性格特点。
悠然自得,豁达大度,宠辱不惊。
(二十二)湖心亭看雪
3精题演练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湖中人鸟声俱绝 绝(消失,沉寂)
(2)余拏一小舟 拏[撑(船);YW:撑;SJ:牵引。这里是划船的意思]
(3)拥毳衣炉火 拥(裹、围) 毳(用毛皮制成的衣服;YW:细毛)
(4)雾凇沆砀 雾凇(水气凝成的冰花;YW:雾或水汽结成的冰花) 沆砀(白汽弥漫的样子;SJ:雾气弥漫的样子)
(5)惟长堤一痕 惟(只)
(6)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焉得(哪能) 更(还)
(7)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强(勉强,尽力)
(8)舟子喃喃曰 舟子(船夫)
(9)莫说相公痴 相公(旧时对士人的尊称;SJ:对书生的尊称)
2.下面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D)
A.余住西湖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B.湖中人鸟声俱绝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C.上下一白 湖心亭一点
D.见渔人,乃大惊 见余大喜曰
【解析】A项我/其余的;B项消失/与世隔绝;C项全/一个;D项都是“非常”的意思。
3.下列句中加点词与“问其姓氏”中的“其”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A.择其善者而从之 B.其一犬坐于前
C.其真无马邪 D.其真无马邪
【解析】例句中“其”与A项中“其”都为代词,代人;B项中“其”为代词,译为“其中的”;C项中“其”为副词,表反问,译为“难道”;D项中“其”为副词,表推测,译为“恐怕”。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译文:(湖面上)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汽,天和云和山和水,全是白皑皑的。
(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译文: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的人!
(3)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译文: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
(4)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译文: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
5.试简要分析“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的表达效果。
①映衬环境的幽静、空旷;②充分展示出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③暗示作者的“痴”(或“不同常人”),为下文埋下伏笔。
6.文中有关“湖上影子”的描写有什么特点?
作者采用的是一种近似图画式的白描手法。用“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绘出一幅幽静深远、洁白广阔的湖心亭雪景图。
7.这篇文章可谓是痴人赏奇景,你认为奇景“奇”在哪里?痴人“痴”在何处?请分别概括。
奇景“奇”在:万籁俱寂,天地一色,万物渺小。痴人“痴”在:不顾天寒地冻,独往赏雪,醉心于雪景,闲情雅趣异于常人。
8.下列对文章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D)
A.“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也暗示作者的“痴”(不同凡响),为下文埋下伏笔。
B.“痴”与课文开头“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呼应,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
C.本文运用了白描的写作手法。
D.作者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来收束全文,画龙点睛,深化意境。对此迷人雪景,“痴”情的人不止“我”一个,这也是一种巧妙的正面描写。
【解析】D项中的叙述,“舟子的喃喃之语”是一种巧妙的侧面描写。
(九)行路难(其一)
1.“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两句描绘了怎样的场面?作用是什么?
描绘了隆重而丰盛的宴会场面,反衬出作者苦闷、抑郁的情绪。
2.(2016·云南)面对“金樽清酒”“玉盘珍羞”,诗人为何“停杯投箸不能食”?
作者想到现实之路充满坎坷险阻,前途迷茫无所适从,因而内心愁苦,面对美酒佳肴也无法下咽。
3.简要赏析“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两句。
运用“姜尚垂钓”“伊尹梦日”的典故,表达了诗人期望有朝一日能得到明主赏识,施展自己的才能和抱负的强烈愿望。
4.(2016·云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常用作毕业赠言,请说说理由。
此句借用“长风破浪”的典故,表达了乐观进取、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意在告诫人们,即使人生处于低潮也不应该放弃理想、信念,应坚信机会总会有的,理想终会有实现的时候。
5.(2018·新疆)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C)
A.诗歌采用乐府古题“行路难”,以叙事开篇,渐而过渡到抒情。
B.诗人面对美酒佳肴却“停杯投著”“拔剑四顾”,透露出内心的迷惘痛苦。
C.“闲来”两句连用两个历史典故,表现诗人对乘舟垂钓悠闲生活的渴望。
D.诗人反复感叹“行路难”,唱出了无穷忧虑、焦灼不安的心声。
(十)望岳
1.(2018·恩施)品味颔联中“钟”字或“割”字的妙处。
“钟”字是聚集之意,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大自然对泰山情有独钟,将神奇和秀丽聚集于泰山的情感。“割”字,有泰山分割天色之意,描绘了泰山将天色分割,山北山南昏晓分明的画面,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景象。
2.(2018·恩施)描述颈联“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呈现的画面。
山中的云气,层出不穷,在胸中荡漾;定睛凝望,鸟儿飞归,眼眶也似乎要裂开。
3.(2017·曲靖)简析诗中“凌”字的妙处。
“凌”有升、登之意,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勇攀高峰的决心和壮志,充满乐观、豪迈之情。用词精准,言简义丰。
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两句诗为什么千百年来都能引起人们的强烈共鸣?
这两句诗写出了泰山的高大雄伟,表达了诗人渴望登上绝顶的愿望,同时抒发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豪迈气概。它既表达了诗人的远大抱负,也激励人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勇攀高峰,因而能引起人们的强烈共鸣。
5.(2018·恩施)通读全诗,概括诗人表达的情感。
诗人通过描写泰山雄伟磅礴的形象,抒发了自己攀登顶峰,俯瞰一切的雄心壮志。
6.(2017·曲靖)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
A.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自近而远,由朝到暮,由望岳想象将来登岳,结构巧妙,浑然天成。
B.颔联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突出了泰山神奇秀丽、高大巍峨的特点。
C.颈联中“生”“入”二字,具体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
D.诗歌着力描写了泰山的整体形象和诗人的感受,流露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篇。
【解析】A项“自近而远”应是“自远而近”。
(十五)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诗歌标题的“酬”字本义是指“答谢”,在诗中的具体含义是以诗为赠(回赠)。颔联中使用“闻笛赋”和“烂柯人(王质烂柯)”两个典故表达了诗人回归之后的感受。
2.本诗中颔联作者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写作手法:用典。情感:表达了作者对旧友的怀念之情,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
3.(2018·云南蒙自模拟)“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一句诗富含哲理而被后世广为传诵,你从这句诗中领悟到了什么?
①人在逆境面前,要积极进取,奋发向上,振作精神,面向未来要有坚定的意志和必胜的信念;②痛苦、困难、挫折、失意都是暂时的,理想、光明、胜利就在前头;③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
4.(2018·云南开远模拟)前人评论这首诗时曾说:“尾联看似平淡,实乃点睛之笔,不能忽略。”请赏析尾联中的“长精神”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长精神”即振作精神,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信念)和乐观的精神。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A.从诗的题目看,这首诗是白居易在扬州的酒宴上酬答刘禹锡的作品。
B.这首诗的首联,叙写作者被贬到荒凉之地二十三年来的人生经历。
C.这首诗的颔联,运用两个典故分别表达作者对亡友的怀念和回乡后恍如隔世的感慨。
D.这首诗的颈联,对仗工整,蕴含哲理,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二十八)水调歌头
1.(2018·海南)词中小序(小记)交代了这首词创作的时间和缘由。词中的“此事”指的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2.请赏析“起舞弄清影”中“清影”一词的表达效果。
“清影”意为清冷的影子,营造孤独、寂寞、凄清的氛围,表现了词人的孤独、苦闷。
3.“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的“婵娟”指月亮。说说你对这个名句的理解。
唯愿兄弟(亲人)彼此珍重,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表达了诗人对团聚的美好希望。
4.这首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表现了词人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5.(2018·淄博)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
A.这是一首望月怀人之作,全词情理交融,描写虚实结合,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和浪漫的情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B.“我欲”“又恐”“何似”几个词语,写出了词人那种既向往天上又留恋人间的矛盾纠结心理,表现了词人对现实的逃避。
C.“何事长向别时圆”,埋怨明月故意与人为难,无理的语气衬托出词人思念胞弟的手足情深。
D.“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对一切经受着离别之苦的人表达了美好祝愿,表现了作者的旷达和智慧。
(二十二)无题
1.本诗“东风无力百花残”一句表面写春天将逝,实际写美好年华将逝。
2.简析“东风无力百花残”的妙处。
“无力”和“残”紧扣暮春时节的景物特点,渲染离别的气氛。情景交融,使人有凄楚的感觉。
3.古人写诗,讲究炼字,诗中“改”字与“寒”字都用得好,试说说好在哪里。
“改”字传出苦情蜜意,“愁”“云鬓改”即言担心别离日长会使自己容颜衰老,难取悦心上人,表现了她思念男主人公的心情。“寒”字并不只是指月夜之月光清冷,还反映了男主人公的心境:此刻,情人不在身边,深感孤单,才觉月光寒冷。此二字,把一对真挚相爱的情人分别后的痛苦情状表现得十分真切。
4.(2019·预测)请从内容、情感、语言或写法四个方面,任选一个角度对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进行品析。
内容、情感:本句表达了诗人对所爱的人至死不渝的深情(诗人借写爱情抒发了政治失意的苦闷之情)。语言、写法:从比喻、对偶、(谐音)双关等修辞手法的角度或语言风格的悲剧色彩等角度谈均可;如扣住“到”“成”“方”“始”中某一字的强调作用谈也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