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错字,一种是没文化,一种是太有文化
写错字通常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没文化,一种是太有文化。在我国许多著名景区的牌匾上都看到过'错别字'。但是这样的字背后都有它的历史典故,错得恰到好处,所以至今也无人说三道四,反成一段佳话。
林则徐成名于禁烟,也因禁烟而惹祸,遭到了怕战派的诬陷,结果被道光皇帝革职,从重发往伊犁,效力赎罪。道光二十一年(公元1841年)七月,林则徐在赴伊犁、途经西安时,写下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诗句。
就在写下这诗句前,林则徐来到碑林,希望从前人的墨迹中寻找点人生的安慰和前进的动力,并认真写下了“碑林”二字。有人认为这是他当时心境的自然流露:“碑”字头上的一撇没有了,寓意自己丢了乌纱帽。林则徐当时到底是不是这样想的,已无从考证。
'明孝陵'写成了'眀孝陵'
在清代把'明'写成'眀'的现象很多。清代文字狱很厉害,当时文人不敢直书大明王朝中的'明',但又不能绕过此字,于是 把'日'易为'目'。另一种说法则相反,用'目'代替'日'是种智慧,代表一双慧眼。如武侯祠的'眀良千古','明君之明'重在能识人、识势',所以重'目',而诸葛亮正是这样有眼光的人。
'流'字少一点,'在'字多一点
'风流宛在'匾额出自清光绪初年两江总督刘坤一之手,据说刘坤一是为追念曾在扬州主政的欧阳修所作。刘坤一把'风流宛在'中的'流'有意少写一点,'在'字多一点,意思不言而喻,希望少点风流,多点实在,极富哲理。
疑似错字:
'鱼'字少一点
'花港观鱼'碑,也是康熙皇帝的御笔,'鱼'字少一点是'有意写错'。康熙信佛,有好生之德,题字时他想 '鱼'字下面有四个点,四点代表'火', 鱼在火下烤,还能活吗?于是有意少写了 点,三点成'水',这样鱼便能在湖中畅游,潇洒地活了。
'避'右边的'辛'多了一横
之所以说它是天下第一错字,因为它是由皇帝亲笔手书,且悬于国家重要场所的门前。此错字是康熙亲笔御书,题写于康熙五十年。康熙多写一横,臣僚应该当即看出来了,但皇帝是金口玉言,谁也不敢提醒皇帝写错了,结果就造就了这天下第一错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