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将“打赏募捐”事件推向了高潮
“打赏” 是什么?简单地说,是互联网上新兴的一种非强制性的付费模式。也就是说,当作者在网上发布的原创内容,包括文章、图片、视频等,如果用户喜欢作品,可以通过打赏的方式对作者进行赞赏,完全凭用户自愿。新浪微博、起点中文网等是采用这种模式的先行者,但是现在很多APP、平台都支持这种打赏功能。
就人们熟悉的微博来说,目前是只有开通打赏功能并发布长微博才能被人打赏。但是微信的打赏功能是属于内测功能,不能自行开通,也不能进行申请,当原创的个人类型订阅号获得原创保护功能之后,在一个星期左右就可以拿到赞赏功能,并且只有个人类型的订阅号才会有这个功能,企业类型的订阅号或者服务号都一般不会获得赞赏功能,微信官方也曾表示赞赏功能是用来鼓励和支持具有原创能力的内容创作者。
据了解,微信公众号的打赏金额分为5元、20元、50元、80元、100元、200元不等,打赏者也可以选择“1-256”随意金额。另外,微信每日打赏上限为5万元,超过这个数字之后,当日就无法继续进行打赏了。
本来打赏功能是一种对原创作者的支持,希望他们通过输出自己的知识,能够获得一定的报酬。也能让读者都慢慢意识到,创作者的知识付出是有价值的,理应获得尊重。但是最近发生了一件事让打赏变了性质,也掀起了舆论的风波。
“罗一笑小朋友得了白血病,她父亲没有选择公益捐款,而是选择"卖文",每转发一次此文有机构就会捐出一元钱。让我们献出爱心️为这个刚踏入人生的小朋友献一份微薄之力!“相信很多人的朋友圈被这篇文章刷屏了——《罗一笑,你给我站住》,其阅读和点击都超过了10万+。
文章讲述了一个名叫罗某笑的小朋友患上白血病,记录了整个家庭与病魔斗争的过程。发布这篇文章的人是小女孩的父亲——一位媒体人罗尔,他在文中称,“每天上万块费用,我们花不起”。这一事件引发了广泛关注,人们纷纷打赏文章,在短短几小时内,文章赞赏总金额超过200万。
由于影响太广泛,事件开始发酵,很多人开始质疑事件的真实性。有人曝出罗尔名下拥有3套房产,还有一辆轿车,却不卖房救治孩子。自称知情人士的“胡医生”在朋友圈发文称,“罗某笑事件”中小铜人公司夸大医院的治疗方案及费用,利用大众同情心炒作、骗转发量。
随着这些言论的发散,整个事件走向了不可控制的方向,人们纷纷指责罗尔,认为这是一场“带血的营销”。但是也有人认为,罗尔自始至终并没有要求网友进行募捐,网友的打赏属于自愿行为,如果他想因此赚钱,完全可以使用众筹平台。对此,深圳市民政局表态:“网友微信打赏不算募捐行为。
其实这形成了一个“二律背反”,大家都以为在给罗某笑“捐款”,但却不归《慈善法》管,钱款的额度和去向,也不受严格监督。从法律上来看,这是一个家庭的求助行为,带有一定的募款性质,但是是为自己而非别人,在法律意义上来说不应禁止,法律对个人的求助行为并没有禁止性规定。
1日上午,罗尔及刘侠风发布一份“关于‘罗某笑事件’的联合声明”,声明中称因“罗某笑事件”传播远超预期,带来不好的社会影响,“作为当事人,在此深表歉意”。据了解,罗尔与“小铜人”公司进行“合作”,读者每转发一次,“小铜人”给笑笑一元(保底捐赠两万元,上限50万元)”的协议,在其公号上发布文章帮助该公司吸粉,同时筹集医疗费。
根据微信打赏功能规定,每天打赏金额的上限为5万元。也就是说,罗尔通过“卖文救女”,每天收到的打赏金额最高为五万元,但是由于在短时间内,大量用户给公众号“罗尔”进行赞赏,由此触发系统bug,导致单日5万限制失效,一时间打赏金额超过200万。
对此,微信也发布声明进行道歉,表示是由于系统bug而导致了巨额打赏金,罗尔及其公众号并没有提出募捐的需求,只是用户自发进行打赏,所以没有违规,不会对文章和账号本身进行处理,对于超过限额的资金进行了暂时冻结。经过微信和相关方的沟通,四方决定将11月30日文章赞赏的所有资金原路退回给网友,总共两百多万。
由此来看,或许罗尔只是想借“小铜人”公司解决女儿的治疗费用,而“小铜人”公司想借这个事件推广自己的公众号,却没想到引发了网友的大量打赏,而微信系统bug将这一打赏事件推向了高潮,所以导致朋友圈“募捐”失控了。
这一事件的规模或许超出了发起人最初的设想,大量的捐赠导致舆论发酵,演变到无法控制的局面。笔者在想,如果微信系统运行良好,罗尔每天获得的打赏金最多也只有5万,可能就只是一场因病求助的事,而不会变成全国关注的“假募捐”事件。
其实很多的事件可能都是一种“巧合”,或许最后的结局并不是当事人最初设想的那样,毕竟是自己无法控制的。在此也提醒一下各位网友,网络亦真亦假,很多事情得需要自己进行判断,在没有实质证据出现之前,也不要轻信所谓的传言。